鄧 郁,郭興華
(1.河北農業大學 073000;2.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 050000)
河北省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多年來奶牛養殖的悠久歷史,加之河北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河北省奶業發展迅速,連續多年奶類總產量居全國前三名,奶牛的養殖水平全國領先,基本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養殖。 但近幾年全國奶業經歷了“寒冬”,河北省奶牛存欄量連續下降,2018 年降到了10 年來的歷史最低點105.9 萬頭。2017 年~2018 年間河北省牛奶養殖發生了較大變化, 根據產業統計2018 年末與2016 年末相比全省奶牛養殖牧場減少了161 個,養殖小區減少了171 個,大量的中小型養殖場退出經營或者轉型。
2019 年河北省奶業振興規劃綱要中提到預期2022 年實現全省存欄量達到164 萬頭超過2018 年的54.9%, 存欄500 頭以上的牧場達到90%, 也就意味著未來幾年大量的中小規模奶牛養殖場在政府及相關政策支持下會擴大存欄量, 進入大規模養殖的行列。 但就目前河北省大規模養殖還存在規模不經濟、養殖成本過高的問題, 探索中小規模奶牛養殖牧場規模升級或轉型的過程和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加之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對奶業產業鏈從源頭到終端全產業鏈的不利影響, 奶牛養殖場所需的優質粗飼料、添加劑、獸藥、疫苗、凍精等生產飼料由于物流及人工問題進不來導致價格上漲, 而養殖場淘汰的母牛及小公犢運不出去,致使中小規模奶牛養殖場的流動資金受限,養殖成本上升。 因此,當今背景下分析河北省中小規模奶牛養殖牧場未來的發展及制約因素,對河北省的奶業振興有重要意義。
國內奶業競爭力弱,養殖成本比外國高,加之乳制品關稅低,進口大包原料乳粉折合生鮮乳的價格低于我國的生產成本,在此大環境下全省的生鮮乳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生鮮乳價格低,養殖利潤微薄,中小規模養殖場更不具有優勢,從而導致了奶牛養殖規模的減少。2020 年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生鮮乳的收購價格顯現下降趨勢,整個市場生鮮乳相對過剩,中小規模養殖場甚至偶爾有被拒收的現象, 打擊了中小規模奶牛養殖場生產積極性。
在整個奶業產業鏈中,中小規模養殖場處于最下游,缺少話語權。 大型乳企以各種手段管控奶牛養殖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些乳企按進口大包粉折價標準為參照進行壓價,進而限制生鮮乳的收購數量,而且往往優先收購大規模養殖場,對中小規模牧場的收購數量限制更多; 二是乳企收購的評級標準隨意,對一些養殖場采取階梯式定價,有些中小規模養殖場因被采取階梯降價收購導致養殖場嚴重虧損。 三是乳企強推升級養殖設備及易耗性生產資料如獸藥、飼料,中小規模奶牛養殖場大大增加了養殖場的成本。
2019 年河北政府出臺多項舉措支持奶源基地建設,如對存欄300 以上的養殖場補助改造提升家庭農場及建設智能奶牛場,落實“糧改飼”政策對收貯達到一定數量的養殖場給予補助,很多中小養殖場不具備享受優惠政策的條件, 建設資金基本靠自籌,需要大量資金才能滿足不斷地升級改造,加之各種養殖成本不斷提高,很多中小養殖場資金出現斷裂。
很多中小規模牧場缺乏專業養殖管理技術人才, 多是家庭自主經營,場主學歷較低,先進的飼養技術及智能化設備不足,而占省內99%以上的荷斯坦品種牛需要較高的精細化管理。 從而影響了奶牛的繁殖率、飼料轉化率、犢牛的成活率,奶牛的單產水平低,養殖成本高,而且大多數中小規模牧場的生鮮乳價格低于省平均水平,導致其經濟效益較差。
奶牛養殖的飼草料很多依賴進口,據統計2018 年受貿易摩擦的影響進口苜蓿漲幅近30%,豆粕漲幅近18.5%,燕麥漲幅近30%。 2019 年美國苜蓿種植面積降低,導致價格持續走高;澳洲火災影響,澳洲燕麥價格也可能上升。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豆粕暴漲80~120 元。 新冠疫情也影響工人復工不足,人工短缺人工費上漲, 牧場也比以往投入了更多的資金用于勞動力保護和奶牛防疫,加之土地及環保費用的不斷增加,這些都導致了生鮮乳成本的上升,影響了中小規模養殖場的效益。
第一,擴大對奶牛養殖戶的補貼范圍,降低補貼對規模的限制條件。 如對養殖戶的信息化設備建設智能牧場的補貼、家庭農場提升改造的補貼,均降低300 頭存欄量的要求,及“糧改飼”政策也降低最低收貯量的要求,給予更多的中小養殖場優惠政策。同時建立相應的監督機構,保證政策的落實。 第二,加強對中小奶牛養殖戶信貸支持力度, 緩解中小規模奶戶擴大規模的資金困難。 第三,建立奶業政策性保險制度,如美國的“奶牛利潤保護計劃”等保險制度,其實質就是為養殖場的利潤進行保險。
第一, 對于沒有實現規模化但是還要繼續養殖的中小規模牧場,應適當引導其參股奶業經濟合作組織,通過合作社提高奶戶的話語權,進而降低中小規模養殖場的經營風險保證其利益。第二,鼓勵中小養殖場發展乳肉兼用牛,推進畜牧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同步建設。 河北省大部分奶牛養殖場的奶牛品種大都是荷斯坦牛,產乳量高,歐洲有很多數量的乳肉兼用品種-蒙貝利亞牛,這種牛優勢突出乳蛋白率和乳脂率都很高,粗飼料采食量和轉化率高,淘汰母牛和公牛犢產肉潛力高。 中小規模養殖場可以考慮改良飼養品種,利用牛肉市場降低風險,賣不出去的小公牛以及沒有生產效率的低產奶牛,要做好短暫的育肥。
我國大豆進口依存度在80%以上,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豆粕價格漲幅較大在80~120 元每噸,而近期又出現了從美國進口的燕麥種子中檢驗出有害生物豚草, 對我國的奶牛養殖存在很大威脅。 針對飼草料特別是優質粗飼料不足的問題,建議采取同類飼料替代的辦法增加非常規飼料用量, 或者增加飼喂高青貯玉米以緩解苜蓿和燕麥等飼料的不足; 增加一些低產成母牛的主動淘汰率,以降低飼草料消耗量,進而降低飼草成本。
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 諸如可以借鑒先進國家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改善中小規模牧場奶牛養殖效率低、競爭力弱的模式。 以色列的“整合+托管”模式,養殖場只負責飼喂其他繁育、防疫、 糞污處理等由專業化組織提供服務, 并通過統一飼料供應、統一原料奶收購、統一防疫及升級改造,來保障中小規模牧場的科學飼養及管理,提高其生產效率及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