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廣
(河北省陽原縣農業農村局 075800)
雞群感染新城疫病毒后往往因雞只坐骨神經受到侵害發生站立不穩、拐腿和癱瘓等癥狀,有的會出現頭頸扭曲和吐水等神經癥狀,這也是新城疫疾病的典型癥狀,發病雞只糞便往往發綠或呈白色稀便。 防控本病的主要措施是定期對雞群進行免疫接種,一旦確診雞群感染了新城疫應立即進行緊急接種,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如果雛雞在出殼時沒有正確接種馬立克疫苗或者雛雞在雞舍早期感染馬立克病毒, 都會引起雞群在8 周后發生馬立克疾病。 發病雞只會表現站立不穩、一側或兩側腿部麻痹,出現劈叉姿勢,甚至倒地癱瘓等癥狀。 這樣的雞群只能進行淘汰,目前為止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
發病雛雞出殼后往往表現不愿走動、頭腦搖晃、腿部癱瘓,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1~2 周的雛雞,剖檢沒有明顯病變,可見小腦水腫。 雛雞發病后沒有很好的治療措施,只能將發病雞群進行隔離或淘汰。 防控本病的最好方案是對種雞免疫接種傳染性腦脊髓炎疫苗。
目前引起雞群癱瘓的常見疾病是滑液囊支原體病,雞只表現采食量下降、糞便發綠、關節和腳墊腫脹、腿部癱瘓,因雞只站立受到影響,長期爬臥引起胸骨囊腫癥狀。 剖檢跗關節可見關節腫脹,腔內有黏液滲出。 本病既可以通過種雞進行垂直傳播,也可以在飼養過程中通過水平進行傳播, 因此發生普遍且影響嚴重[1]。 雞群感染本病后應對周圍環境進行徹底的清理消毒,同時對發病雞群進行有效的治療,以控制本病對雞群造成的危害。
在雞舍環境中葡萄球菌也長期存在,可以侵害雞只的關節部位引起癱瘓。 發病雞只表現關節顏色發黑或發紫紅色、有的關節潰瘍,剖檢關節可見黃色滲出物。 一旦確診雞群發生葡萄球菌感染時,應立即使用青霉素類藥物進行治療,結合環境衛生的清理和消毒,防控葡萄球菌的進一步感染。
我們都知道球蟲病能夠引起雞群發生長期腹瀉形成壞死性腸炎,造成腸毒反應,整個腸道黏膜脫落、腸壁象一層薄紙沒有任何彈性, 這樣雞只采食的營養物質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和吸收,長期下去體內營養流失和代謝紊亂,最終導致雞群發生癱瘓現象[1]。
飼料中維生素D3或鈣缺乏時, 雞群剛開始會表現不愿站立、腿腳無力、走路不穩,往往用跗關節著地行走,然后喙、龍骨和趾骨發軟變形,致使雞只生長遲緩甚至停止生長。 剖檢可見長骨兩端軟骨極易折斷。 胸肋骨軟骨和硬肋結合處發生變形、致使胸腔變形。如果雞體肝臟功能受到損傷時,這樣維生素D3就不能被活化成1.25-二羥VD,表面上發生維生素D3缺乏癥,也就是說維生素D3無法活化或吸收量減少,致使腸道內鈣磷吸收受到影響而發生軟骨癥或癱瘓。 另外維生素A 超標可以引起骨質疏松癥發生癱瘓[2]。
雞體內缺乏鈣或磷時也能引起雞只癱瘓, 因為磷不足也會影響鈣的吸收。 同時如果體內缺乏鈣磷轉化的酶,也會導致雞只癱瘓。 錳缺乏時會引起骨骼基質合成發生障礙,引起雞只軟骨營養不良,不僅致使雞體骨骼的生長發育和鈣化受到抑制,還可以造成耳前庭內軟骨發育受到影響,從而雞體發生平衡失調,站立不穩或倒地癱瘓。
如果雞體腺胃受到損傷時,機體胃酸分泌量降低,腸道對營養中的鈣磷和錳等礦物質的吸收會發生障礙, 也會導致關節軟骨附近發生骨質疏松而癱瘓。 如果雞群長期腹瀉,消化道不能充分吸收能量、蛋白和各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致使一些礦物質或維生素缺乏,引起發病雞只癱瘓。 如果長期或大劑量使用一些藥物,這些藥物能夠與體內的鈣質相結合,致使鈣不能被有效吸收,從而雞體發生軟骨癥[3]。
總而言之,在雞群的養殖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腿部癱瘓的現象,這時應及時挑出發病雞只進行隔離和治療,切忌盲目采取措施,耽誤病情或發生誤診,一定要查找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腿部癱瘓的問題,從而更快更好地控制住疾病。給雞群提供營養全價的飼料,避免營養缺乏引起的癱瘓現象。 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定期給雞群進行免疫接種, 防治病毒性疾病的侵害,同時做好日常的衛生消毒工作,及時殺滅飼養環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切斷病菌傳播途徑,防控病菌入侵感染疾病。 另外應加強飼養管理,給雞群提供舒適的環境條件,以提高雞只體質、增加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