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招遠市夏甸畜牧獸醫站 265415)
消毒工作的開展是消滅豬體表及飼養環境中病原體的重要手段, 是豬疫病防治工作中切斷疫病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之一,可有效降低各類疫病的發生幾率、控制疫情的惡化和擴散[1]。并且站在豬疫病防治的理論角度來看, 只要消毒和隔離作業的開展徹底有效,就可以確保豬免受疫病危害,避免疫情的惡化和擴散。
消毒劑主要是由化學成分組成,如酸類、堿類、醇類、酚類、氧化劑、表面活性劑、金屬鹽類等都是常見的化學消毒劑成分,并且這些化學消毒劑都具有高度的廣譜性和有效性, 可高效快捷的殺死各種細菌、病毒、霉菌、寄生蟲卵等有害病原體。 同時,通過對濃度的合理調節,還可實現所有病原微生物的徹底滅殺,可幫助養殖戶更好地實現養殖環境的無害化, 確保各類豬疫病能夠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
豬體一旦出現應激反應,將會給豬的成長發育、繁殖活動以及自身抵抗力的形成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甚至還會導致豬群死亡,而消毒劑研制安全性極高,基本不會造成豬體內的藥物殘留或引發豬群應激。 同時,由于操作簡單、便捷,消毒劑的使用無需太過專業的技能水平支持, 只需一般從業人員即可完成消毒作業。
物理消毒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物理方法滅殺病原微生物,包括熱、光、電、機械、放射等都是常見的物理消毒方法,具有極強的滅殺病原體或剝奪其感染力的功能。 常見的物理消毒法有:機械消毒法,即通過打掃、刷洗、通風換氣以及過濾等手段進行消毒作業;光消毒法,利用具有廣譜和高效殺菌作用的陽光或紫外光實施物理消毒,如在飼養環境中加裝紫外線燈管、定期利用陽光照射豬舍等, 其中紫外線燈管的設置應盡量選擇豬舍的入口、通道、走廊等位置,間距應控制在1.5~2m;熱消毒法,即利用高溫加熱讓病原微生物喪失活性, 從而達到滅殺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生物熱消毒法主要用于豬糞便的消毒, 即利用微生物發酵產生熱能的原理,對病原微生物進行滅殺。 具體步驟為:先利用泥土封嚴豬的糞便等排泄物, 然后進行為期7d 的堆積發酵作業,再通過堆積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生物熱,在保證糞便肥力的同時滅殺各類病原微生物。
化學消毒法實施需要各種化學藥物的支持, 可有效滅殺各種病原微生物,常見的化學消毒法有:
福爾馬林。 將37%~40%的甲醛制成水溶液,可起到顯著的消毒殺菌作用[2]。 其中豬體消毒應適當降低福爾馬林消毒液的甲醛含量,一般以1%的水溶液為宜,豬舍墻壁、地面等部位一般以3%左右的水溶液為宜,如欲采用熏蒸消毒法對豬舍消毒,則應采用2∶1 的混合比例將其與高錳酸鉀進行混合即可。
新潔爾滅。又稱季胺鹽類陽離子表面活性消毒劑,在滅殺各類革蘭氏陰性菌與陽性菌方面具有極為理想的表現, 但是要注意避免堿類或者肥皂等物質同時使用或接觸混入, 以免降低藥效。
漂白粉。主要指由次氯酸鈉構成的化學消毒劑,這種消毒劑的消毒效果受有效氯含量的影響較大,主要用于豬舍地面、豬糞便、水源等部位的消毒。 根據溶液漂白粉濃度的不同,其針對的消毒對象也有所改變,一般病原微生物的滅殺可采用5%的水溶液,芽孢的滅殺則需要配置10%~20%的水溶液。
氫氧化鈉。 針對養殖環境中的豬舍、木制品、非金屬地面以及入口等位置,應采用2%~4%的熱溶液進行消毒作業[3]。同時,由于氫氧化鈉溶液是一種腐蝕性較強的物質, 能夠同時腐蝕人和動物的身體以及金屬制品, 因此人們在使用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消毒作業時, 應盡量避免與之直接接觸, 或從事金屬制品的消毒。
來蘇爾。 將來蘇爾制成2%的水溶液,可對飼養人員的手部進行消毒,針對豬舍、墻壁、地面等部位的消毒應適當提高溶液濃度,一般以3%的水溶液為宜。
綜上所述,廣大豬養殖戶只有牢牢樹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豬疫病科學防治理念,才能有效防治各種豬疫病。 并且在實施具體的消毒作業時,還要同時開展必要的疫苗接種和藥物防治,多角度、全方位的保障豬的健康茁壯成長,促進豬養殖業取得更加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