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峰,趙云波
(1.成安縣農業農村局 056700;2.成安縣動物防疫監督站商城分站 056700)
鴨疫里莫氏桿菌病是一種接觸性傳染病,隨著養鴨業的快速發展,鴨疫里莫氏桿菌致病危害逐漸加重,給養鴨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該病流行廣泛,我國的江蘇、浙江、山東、河南、河北、福建和廣東、廣西等地區都存在鴨疫里莫氏桿菌的流行[1]。 在鴨疫里莫氏桿菌的藥物治療過程中,不斷出現新的耐藥毒株,導致本病長期困擾著養鴨業的健康發展。2019 年3 月,某鴨場出現鴨疫里莫氏桿菌感染情況,通過積極診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現將診治過程介紹如下。
發病鴨場共飼養雛鴨3000 只,2019 年3 月開始出現發病病例,病鴨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眼和鼻出現多量膿性分泌物,病鴨出現呼吸困難,排白色稀便,后期臥地不起,聲音嘶啞,嚴重時出現角弓反張。
剖檢病死鴨可見尸體消瘦,羽毛凌亂,心包內積液,心包膜渾濁,氣囊增厚,胸腹腔有纖維素性結節,肝腫大,表面有白色纖維素性薄膜覆蓋,腸道出血,氣管有粘性分泌物,腦膜充血,水腫,有纖維素性滲出液。
無菌采集病死鴨的肝、脾和腦組織送實驗室進行PCR 檢測和細菌分離培養。
按照參考文獻[2]的方法進行鴨疫里莫氏桿菌的PCR 檢測,結果顯示PCR 擴增出670bp 的特異性片段,與預期大小一致,說明鴨疫里莫氏桿菌的核酸片段陽性。
無菌取病死鴨的肝、脾和腦組織進行涂片、染色、鏡檢。 革蘭氏染色后可見革蘭氏染色陰性小桿菌,沒有鞭毛和芽孢,符合鴨疫里莫氏桿菌的形態特征。將組織病料劃線接種TSA 平板(含5%胎牛血清)、 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和普通瓊脂培養基,36℃溫箱中培養36~48h,觀察菌落生長情況,分離菌在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和普通瓊脂培養基上不生長, 在TSA 平板上長出光滑菌落,濕潤,半透明狀,符合鴨疫里莫氏桿菌的培養特征。
采用阿莫西林、新霉素、頭孢噻呋、多粘菌素、強力霉素、環丙沙星、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等藥物進行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分離菌對阿莫西林、新霉素、頭孢噻呋高度敏感,對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等不敏感,為藥物治療及篩選理想藥物奠定基礎。
發生疫情后對發病鴨隔離飼養,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大群沒有出現癥狀的鴨子緊急接種鴨疫里莫氏桿菌疫苗, 發病鴨場環境徹底消毒,保證飲水和飼養衛生,飲水和飲食用具全部消毒處理,對發病的鴨子應用阿莫西林藥物治療,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傳播,病死鴨全部深埋并無害化處理,經過積極治療,發病鴨逐漸康復,沒有新發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鴨疫里莫氏桿菌病又稱鴨傳染性漿膜炎、鴨疫綜合癥、鴨疫敗血癥[3],本病主要侵害雛鴨,臨床表現與鴨病毒性肝炎有相似之處,故根據臨床診斷很難進行確診,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PCR檢測。 由于鴨疫里莫氏桿菌的血清型較多,在長期的預防和治療中由于藥物的大量應用導致耐藥菌株的出現, 給本病的臨床治療帶來困難和挑戰, 在臨床診斷中可以根據藥物試驗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往往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4]。 鴨疫里莫氏桿菌病的預防以疫苗免疫預防為主, 當前鴨疫里莫氏桿菌的常用疫苗包括滅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和亞單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5],滅活疫苗的應用較為廣泛,安全性較好,是通過人工制備抗原并通過甲醛滅活再加入佐劑制備而成, 滅活疫苗包括單價滅活疫苗,多價滅活疫苗和聯合滅活疫苗,滅活疫苗的免疫保護期短, 為了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必須經過2 次或3 次免疫接種,滅活疫苗的安全性好,便于保存和運輸。 鴨疫里莫氏桿菌的弱毒活疫苗可以誘導機體產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反應, 免疫效果好,但在應用時一定要確保疫苗產品質量安全,不能存在散毒的危險。 鴨疫里莫氏桿菌的亞單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目前主要處于研發階段, 利用細菌的莢膜和外膜蛋白制備亞單位疫苗,通過敲除細菌的某個或某些毒力基因制備減毒疫苗,不管是何種疫苗,都應該保證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總之,鴨疫里默氏桿菌對養鴨業危害巨大, 是嚴重危害養鴨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細菌性傳染病,一定要通過積極的疫苗預防和藥物治療,控制本病的暴發和流行,降低發病帶來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