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超
摘? ? 要:如今,生態環境遭受污染,導致城市內澇不斷發生;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導致全球變暖。嚴重的自然問題打破了生態環境的自然運行規律與內在平衡,其中水文問題尤為突出,解決城市內澇頻發的問題,建設完善的城市海綿體,能夠強化城市雨水徑流的排放控制,從而實現緩解城市內澇、消減雨水徑流污染,提高雨水資源的回收再利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多重目標。
關鍵詞:景觀設計;海綿城市;應用
1? 前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步伐的不斷加快,雨污問題也更為突出,生態破壞更為嚴重。城市居民的頻繁活動也對自然環境造成潛在的影響,而在雨水的降落中,會帶有大量城市的污染物及污染氣體,故產生了雨水徑流污染等問題。而在雨水被污染后,隨著室外及市政排水管網排放到城市的自然水體當中去,將引發更多的生態污染問題,比如水質污染等,這樣地下水的安全使用也遭到了威脅,城市的生態問題究竟該如何處理及如何穩定是目前急需要解決的,國家為此提出了低影響開發戰略,其中海綿城市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2? 海綿城市概念
顧名思義,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的第一建設原則,即第一建設要務是符合國家“綠水青山”的政策,遵循生態優先的方針,充分結合先進技術與自然環境,充分利用或再利用城市雨水,同時滿足生態需求。海綿城市實施過程中,應首先考慮城市平均降水量,最大降水量,地下水量,地表水量等因素,將整合數據與城市給水排水等水循環系統相結合并相互協調,同時,海綿工程的復雜性與長期性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3? 主要技術措施
“海綿城市”建設“六字箴言”:滲、滯、蓄、凈、用、排,這“六字箴言”包括了建設“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工程的主要技術措施。
(1) 滲水:在廣場、道路等地盡量使用透水性較好的鋪裝材料,從源頭上減少地表徑流。
(2)滯水:通過減小雨水徑流速度,在強降雨時期,減少洪澇災害發生的概率。
(3)蓄水:將滯留的雨水通過蓄水池等措施儲存起來,為雨水再次使用提供有利條件。
(4)凈水:使用各種渠道對污染的雨水進行凈化處理,使水環境得以有效改善。
(5)用水:合理的對收集凈化處理后的雨水進行二次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6)排水:解決減小雨水徑流,并且能夠保證城市的水安全,不會產生洪澇災害等。
大連梭魚灣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始終體現著海綿城市建設理論,實施“滲水、滯水、蓄水、凈水、用水、排水”功能的技術要求,廣場道路鋪裝采用透水性較高的鋪裝材料,減少了地表的徑流量。雨水花園下沉綠地的設置,營造了生態的景觀空間。
4? 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4.1? 雨水花園
更好地收集雨水以及凈化雨水,需要采用下沉式的綠地設計?,F如今,在我國許多地區的城市建設中,雨水花園得到了業內人士的推崇。所謂雨水花園,指的是利用居住區低洼地勢,或者是對人工挖掘所形成的淺凹綠地進行利用,還可以利用土壤滲來達到凈化雨水的效果。雨水花園的建造結構主要由蓄水層、覆蓋層、人工填料層、排水層等方面組成,每一層級都有著各自的功效。在雨水花園建設中,需要對植物的配置進行科學的分析,要盡可能采用適合本地生長、有著較強去污能力的鄉土植物。
大連梭魚灣公園中通過數個小葉黃楊、金焰線秀菊組成的小綠島、小碎石、特殊造型的花崗巖、透骨料園路和下凹式的場地組成一個別有情致的生態雨水花園空間。雨水花園的建設,通過將雨水滯留下來,收集雨水用于綠化灌溉,最終回用到城市中。
4.2? 植草溝的應用
植草溝又被稱為植被淺溝或生物溝,這一新型的景觀措施,其實是用景觀手法來代替以前的工業化的排水溝,但是比之前排水溝的措施更優的改善是,植草淺溝可以將一部分雨水下滲到周邊綠化的吸收,還有一部分可以通過植草溝中的綠化植物,以及運用一些石子石籠包裹土工布的過濾槽,進行剩余部分的雨水凈化,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生態植草溝特指種有植物地被的地表上雨水溝渠,可利用其特點收集并且輸送排放徑流雨水,還具有一定雨水水質凈化的作用,來實現海綿城市作用。
4.3? 屋頂花園
屋頂花園是對建筑空間的屋頂進行改造與建設的景觀環境。功能上,不僅可以起到立體綠化的效果,也能配合建筑空間進行熱量調節,同時做到保溫與隔熱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建筑空間中的能源消耗條件。而從環境角度出發,屋頂花園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密集人口帶來的小范圍空氣環境壓力,并弱化“熱島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
4.4? 下沉綠地
下沉綠地是與雨水花園相配合的功能環境景觀。在建設的過程中,大多發揮著引導地表徑流,涵養地下水源的作用。不論是雨水季節的大量降雨,還是干旱時節的少雨悶熱,都會在大片綠地的調節作用下,優化小范圍的環境空間。同時,通過與地下管網空間的結合,使地上的雨水通過綠地的影響,過濾并集中在地下的雨水采集器中,并最終與雨水花園相連接,更好的完成雨水的采集與凈化處理。由此,也為緩解供水壓力提供了環?;Y源的支撐,補給了灌溉與清潔用水,也為空間環境的環保化發展提供了保障。
4.5? 透水鋪裝的應用
在硬質地面的設計上可以通過利用透水鋪裝來實現雨水的滲透,或者通過利用明溝水渠和暗溝溝槽來引導雨水排放至道路附近設計的滯留設施中及綠化帶中,而雨水的滲透也有利于植物的水分吸收生長,提高了土壤涵養水的能力。
大連梭魚灣公園大量采用彩色露骨料透水地坪,運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功能區分,增添道路地面鋪裝的趣味性。還運用了水晶彩石透水地坪,簡單樸素的純色,流暢優美的線條,暈染漸變的柔美,既滿足了海綿城市“滲”的需求,又塑造了至美的景觀真境。
4.6? 地下蓄水
地下蓄水樣式多樣,總體常用形式有兩種:塑料模塊蓄水、地下蓄水池。雨水蓄水模塊是一種可以用來儲存水,但不占空間的新型產品,具有超強的承壓能力,近些年來有廣泛的應用。蓄水池是針對收集雨水而產生的設施,值得注意的是,其在減小洪峰流量的問題上也有著不低的影響力。蓄水池的主要任務是對水資源進行存儲,并且保證存儲的速度和水量可以在得到一定范圍內的控制,從而保證蓄水池完全處于人工的掌控之下,不會反而成為引起內澇的緣由。在對蓄水池進行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實際土地情況,在地表或地下進行修建材料則往往采用鋼筋混凝土等,磚頭也常常受到青睞,二者結合在一起,效果會非常的明顯。
5? 結束語
“在全面建設小康的和諧社會階段,海綿城市的設計建設也成了我國的景觀設計發展進程中的一項基本策略,其主導者我國的未來城市的景觀建設。海綿城市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研究了低影響的開發技術、雨水蓄排能力及結合當地文化元素和植物特性等等的理論下,創新性地解決了從源頭上科學規劃,從根本上雨水管理,從而減少或盡量避免城市水澇發生,對地下水作為補充,有效降低生態環境破壞。
參考文獻:
[1]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發布實施[J].城市規劃通訊,2014(21).
[2] 葉誠.“海綿城市”發展理念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D].安徽師范大學,2018(5).
[3] 劉夢珂.安康高新區飛地中心公園景觀設計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