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近年來,隨著建筑工程項目的增多,鋼結構設計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對鋼結構進行優化設計過程中,需要全面考慮建筑工程實際建設情況,注重對細節要點的合理控制,全面落實設計方案,保證鋼結構整體安全性和穩定性,通過對鋼結構的合理應用,可以有效保證居住者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為建筑工程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建筑工程;鋼結構;穩定性
1? 引言
對建筑項目中鋼結構的應用以及鋼結構的穩定性展開研究探討,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且提出與之相對應的改良方法及處理方案,保證建筑工程項目的安全性及穩定性。
2? 鋼結構具備的特點
鋼結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與普通的鋼結構相比較質量更輕的輕型鋼結構,與普通鋼結構相比承載力更高而鋼耗量更少的預應力鋼結構,與普通鋼結構相比造型美觀,鋼材使用量更少的空間網架鋼結構,與普通鋼結構相比強度更高的、用量更少、韌性與塑性更強且廣泛運用的鋼筋混凝土組合結構。各種鋼結構所適合的的建筑也是不同的,都具備自身的優勢優點,進行建筑設計之時,應當依據建筑需求進行合理選用。然而不管何種鋼結構,穩定性屬于一定要考慮到的內容。鋼結構工業化、韌性、塑性、質量以及強度都非常有優勢,然而確保穩定性的剛度較低,一般需要進行驗算。另外鋼結構穩定性主要分成局部穩定性以及總體穩定性。一般單個鋼構件桿件對于大型建筑來說并不能起到充分的承載力作用,一定要很多單個鋼構件進行有效連接之后進行整體受力,而采用不同接連方法最大的承受力同樣是存在差異的,這必須進行科學研究決定。從局部觀察分析,若干小型鋼桿件組成較小構件,也能夠承受一定壓力,逐層細分,都必須要在進行鋼結構設計之時進行考慮,防止由于一個小問題而導致鋼結構整體的垮塌。
2.1? 重量輕、強度高
現階段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通常會首先選擇鋼結構施工要點,其主要原因是鋼結構綜合應用性能優勢明顯,可以強化建筑結構整體安全性。
2.2? 可塑性強
在鋼結構應用過程中,會體現出很強的可塑性特點,因為建筑行業屬于高危行業,在進行施工建設的過程中,會經常因為遭受到外界的撞擊或者其他作用力,發生形變現編,運用鋼結構框架之后,能夠有效控制形變問題的發生。
3? 鋼結構的失穩影響因素
3.1? 分支點的失穩
存在此類問題的原因在于沒有對分支點結構進行合理設計,進而會導致局部失穩現象,主要因為直桿軸心改進過程與平板受壓面改善過程發生問題而導致。
3.2? 極值點的失穩
由于偏心受壓構件采取的是鋼材,因此若是極值點達到一定水平便會發生失穩問題。在開展工程項目建設工作的時候時常會出現偏心受壓現象,尤其是在處理非對稱結構以及進行異形承載設計之時,還有就是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之時選用高質量附屬物,這些都會導致設計內容與實際情況存在沖突,進而會造成失穩問題。
3.3? 躍越失穩因素
此類因素和上述兩種是存在差異的,既不屬于平衡分差點,且不屬于極值點。是屬于從丟失平穩然后跳躍至另一穩定平衡的一種狀態。換句話說就是這類失穩問題是建立在以上兩類失穩結構基礎上的發展結果,整體結構出現不穩定的狀態,這對建筑安全性會產生嚴重影響。當項目工程存在躍越失穩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迅速加強加固且根據結構特點進行調節,在整體穩定性評估合格以后才可以繼續投入運用。
3.4? 其余失穩因素
除去以上三種影響之外,鋼結構之中比如一些連接件的變形腐蝕問題,以及一些鋼結構主體由于外力及溫度等環境影響而出現破損問題,同樣會導致結構不穩定,從而變成失穩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
4? 鋼結構的穩定性計算
4.1? 靜力設計法
靜力設計方法一般是運用到鋼結構彈性計算系統當中的,被稱作歐拉法,屬于運用在鋼結構穩定最大承載力計算中的基礎性方法。采用彈性計算法來確定微分計算方程的時候,必須達到一定的力學與結構假定。第一,鋼結構材料必須符合虎克定律的基礎性要求,材料應變以及材料應力間要互成線性關系。第二,計算模型需要和實際結構間相互統一,要能反映出實際彈性受力。第三,保證施工過程準確合理,防止不合理的施工操作造成實際模型和計算模型間存在出入。
4.2? 塑性設計法
塑性結構原理決定了結構元件強度以及塑性要超過標準載荷設計再乘上安全系數。一階塑料分析以及鋼塑分析一般是運用在建立內部強度的構造分析之中。塑性分析法是允許在材料結構進入到可塑性以后再對內力進行重新分配,然而材料結構一定要具備充足的可塑性。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對法蘭尺寸與橫截面進行限制。塑性設計法屬于非線性的,然而無法將結構設計的材料范圍以及結構特點反映出來。
4.3? 動力設計方法
動態方法主要是運用在結構動態穩定性計算當中。若是它因為輕微影響而振動,那么便說明了振動加速與結構變形已反映到結構應力之中。若是靜態靜載荷值很小,那么形變方向與加速度不同,干擾徹底消除之后,運動會不斷變化成為靜態,而且結構平衡狀態會保持穩定狀態。若是穩定性與負載是在基于最大負載條件下發生變化,那么變形方向與加速方向是相統一的,在干擾消除以后,這種移動也會消除。它依舊處在發散狀態,所以結構平衡狀態是處在不穩定狀態,而臨界狀態屬于負荷而且屬于一種結構不穩定的負荷。依照結構振蕩頻率是零的條件進行分析研究。
4.4? 鋼結構的抗震設計
加強對鋼結構間穩定性關系的掌握能夠確保鋼結構穩定性的一種設計,所以需要重視鋼結構抗震構造。在進行鋼結構設計的時候,鋼結構需要盡量保證準確與簡捷。進行鋼構件連接的時候,需要依照想關實情開展操作。為了確保屋頂框架與屋頂板間有效連接,屋頂柱與梁充分穩定來增強鋼結構抗震性,這能夠提升建筑物安全性。其次,鋼結構抗震強度由選用支撐的形式以及位置來決定,所以進行設計之時重視這些因素,盡最大努力降低這些因素在鋼結構抗震性方面產生的影響。
4.5? 強節點弱構件
結構構造首先一定要考慮到連接承載水平。因為連接壞損,梁與柱非常低效而且結構同樣會壞損。第一應當從梁端的設計內力進行操作,依據強節點弱構件的設計要求對內力進行調節。第二,應當采取有效的技術方法,比如:光束的端部釋放,框架構件能夠顯著塑性構造損壞以前變形,其中地震能量用于保障,幅材凸緣部位來確定的剛性元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此類型的集中壓力。如果采取節點加焊接蓋又或是開啟梁下凸側,連接靈活性與整體輪廓束相比較承載力是更大的。采取法蘭連接抗沖擊性一定要滿足相應的要求標準。
5?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也已經到達一定的水平,建筑施工技術以及設計質量已經得到跨域式增強。建筑工程施工中,鋼結構以建筑高度高、結構跨度大、形式多樣化、施工安裝快捷、施工周期短、投資少回收快、能方便滿足工藝生產的需要等優越性深受青睞。針對我國組合鋼結構的施工現場運用情況,要運用合適的方法手段,對鋼鐵結構進行改進優化,以此來最大化提升工程項目中鋼結構的穩定性。采取合理科學的改進措施與處理方案,進而來有效保證未來建筑建設工程的總體質量。
參考文獻:
[1] 毛賽蘭.建筑工程錯層結構設計若干問題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50):91~92.
[2] 王盈智,王哲.多高層鋼結構住宅的建筑技術與工程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23):106.
[3] 王坤洋.建筑鋼結構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的措施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9):233.
作者簡介:
侯帥(1991—)男,漢族,助理工程師,天津市,碩士學歷,土木工程專業,結構工程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