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 張世乾
摘? ? 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新型的醫療衛生建筑空間類型,它同一般的醫院建筑在功能上有較大區別。文章根據相關文獻、規范及實踐工作經驗,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空間設計、功能流線組織、主要配置設備及室內裝修設計進行了詳細地探討。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筑空間;設計
1?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空間設置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空間大致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一是全科診斷室、搶救室、醫技科室等基本醫療空間,另一個是預防保健室、兒童婦女保健室、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空間,其中基本醫療空間是屬于非清潔區,而公共衛生空間是屬于清潔區,設計時應注意分開。
1.1? 基本醫療空間
1.1.1? 臨床用房空間
診療空間:它包括全科診室和中醫診室,每間室內凈面積不宜低于9m2,是基本醫療的主體空間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患者在這里完成一般檢查診斷環節,該科室宜置于底層,這樣可避免患者在中心交叉竄行,要爭取良好的朝向,組織好采光與通風,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2.7m×3.6m,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6m,內設辦公桌、檢查床、洗手盆、辦公椅、污物桶、掛簾等物品。
治療室(或處置室)空間:一般有注射、穿刺、引流、灌腸、導尿等項目,內設有洗手盆、污物桶、處置臺、注射凳、注射床、辦公椅、掛簾等家具物品,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2.7m×3.0m,室內凈面積不低于8.0m2。
觀察室空間:用于容納還不能確診的患者、有傳染病嫌疑的患者、重危不宜移動的患者以及暫時不能回家的需要進行觀察的患者。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6.0m×6.0m,空間凈高不應低于2.8m,室內凈面積不應低于36m2,內可分過渡區、配液區和觀察區,家具設備可為病床、床頭柜、躺椅、沙發、氧氣瓶、搶救車以及操作臺和治療臺等。
康復室空間:它不以藥物或外科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而是應用各種物理因子,如力、電、光熱、聲等來防治疾病,這種方法簡便易行,療效也好,位置從避免交叉感染角度考慮,應布置在盡端位置,這樣可以避免外部通道干擾,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8m,建議開間尺寸為8.1m×5.7m,室內凈面積不低于40m2,內設治療床、床頭柜、自行車、平行桿、訓練椅、牽引架以及其他輔助設備等。
搶救室空間:應有相對區域,布局合理,急救設施齊備,其主要任務是擔負急診傷、病員的監護治療,尤其對心肺復蘇或生命垂危患者要刻不容緩地立即搶救,故設計位置應靠近入口,室內可直接向門廳。它的面積往往要比一般診室面積略大,以便擔架、病車直接進入,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3.3m×3.9m,室內凈面積不宜低于12m2,內設有綜合治療帶、心電儀、吸氧機、搶救推車、洗胃機、氧氣瓶、藥品柜等設備。
1.1.2? 醫技用房空間
檢驗空間:主要任務是協助臨床科室,迅速地進行化學診斷工作,常規化驗一般包括血液常規及大小便的化驗等,工作量較大,應安排靠近急診和大廳入口處,但宜有一定安靜環境。檢驗科最好朝北,室內光線要求均勻,因沿窗可布置化驗臺和工作臺,設備一般有顯微鏡、保溫箱、藥品柜、水池、收發取藥臺等,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8m,或根據需要而定,凈面積不應低于17m2,建議開間和進深為3.9m×4.5m。
藥房空間:這是社區衛生中心工作人員根據患者交來全科醫生處方的地方,他們在此進行藥品調配,然后發藥給患者,該空間要求有良好的通風,光線均勻,避免直射陽光,以便保存怕光的藥品。室內的地面,墻面要用容易洗刷并能防酸防油的材料,最好采用油漆墻裙,水磨石地面,便于清潔衛生。主要家具有調劑臺、發藥柜臺、藥櫥,設備可配電腦等,工作人員的座位最好用旋轉升降的圓凳,便于工作時調節高低,房間凈高度不低于2.8m或根據需要確定,凈面積不應少于16m2,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4.2m×3.9m。
1.2? 公共衛生服務空間
1.2.1? 健康教育室
有計劃地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普及衛生知識,提高群眾的衛生知識水平,室內一般設有講臺,電教椅、黑板、電腦臺、電視桌等設備。凈高根據實際需要,開間進深建議為4.8m×6.6m,室內凈面積不宜低于30m2。
1.2.2? 健康信息管理室
主要是建立所轄區的住戶健康檔案,通過電腦收集,內設文件柜、辦公桌、辦公椅、電腦等設備,室內凈面積不宜低于6m2,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3.0m×2.1m。
1.3? 其他空間
除了主要空間,其他空間還有不少可以參照醫院建筑相關規定,但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候診區,它宜采用集中候診,利用走廊單邊候診走廊凈寬應不小于2.4m,兩側候診凈寬不小于2.7m,無候診的走廊凈寬應不小于2.1m。
2?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計還應注意的問題
2.1? 擬定合理的發展計劃,注意總體布局
合理、科學的發展規劃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筑設計中影響全局的重要一環,這就要求我們在新建時注意總體布局的合理性,包括近期和遠期的發展規劃,功能分區、交通流線、日照通風以及擴展,結合地形和環保綠化等方面的綜合考慮,要保證有充分的前期工作時間,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統一,切忌倉促上馬,留下遺憾。新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址要有計劃地選擇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好,征地成本低,有充足發展用地的地方。
2.2? 彈性設計,以適應社區衛生中心發展的需要
采用彈性設計方法,把復雜的中心建筑歸納為可擴展的總體,永久不變的標準結構,靈活可變的室內分隔,改變傳統設計思路。但靈活之中也有統一之處,所有構件都要符合模數。
選擇恰當的中心建筑組合方式。位于市中心區的中心建筑由于發展用地緊張,可以采用高低層結合方式。要考慮到不斷滿足人們的社會、心理需要,有條件的地方擴大公共活動的空間如門廳、休息廳。
2.3? 開放性的識別系統
如不迷失方向走錯路,就必須依靠內部識別系統——顏色識別標。顏色識別標通常設在中心門廳入口上方,不同的顏色分別代表不同用房,如黃色代表基本醫療,綠色代表公共衛生,橙色代表醫技科室等等,只要跟著顏色標牌指的方向就不會走錯,為方便色盲患者,在各種顏色標牌上用中文(同時配英文)注明顏色,方便患者。
2.4? 注重標準化設計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筑設計的研究,不斷吸取各國先進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計方法為我所用。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家具選用建議均由建筑師統一考慮,改變過去那種建筑師只管設計建筑,業主(基建辦)管配家具的狀況,做到統一協調,使所有構件設施滿足使用要求。
未來的醫療衛生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高技術、高情感不斷注入的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們機能的演變給建筑設計帶來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再認識,努力探索出醫療衛生設計的新途徑。
3? 結束語
社區衛生服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也是解決當前“看病難、看病貴”的良方。目前,國家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加大了投資力度,建設的規范性就顯得更加重要,本人結合自己工作經驗及參考相關文件、規范,提出自己的意見,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空間設計,主要應注意基本醫療空間和公共衛生空間的設計。未來的醫療衛生包括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高技術、高情感不斷注入的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們機能的演變將給建筑設計帶來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再認識,努力探索出醫療衛生設計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 景琳.衛生管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
[2] 陳惠華等.醫院建筑設計與設備[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