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強
摘? ? 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鄰里守望相助”、“消費養老”、“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從古至今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都是社會發展迫在眉睫問題。近年來提出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建設對于解決養老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其建筑空間設計也成為養老建筑的關注焦點。文章分析了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空間需求,找到和研究空間設計的切入點,推動對養老服務驛站建筑空間現狀的反思,并尋找新的創新點,對養老服務驛站的建筑空間設計提出建設性意見。從實際出發,依據準則完成相應的設計,來提高室內外建筑性能及合理性,為老人提供一個舒適生活環境。
關鍵詞:養老驛站;建筑空間;空間設計
1? 引言
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億人,占人口比重17.3%。有數據表明,到2018年底,北京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約364.8萬人,其中一半以上是空巢老人,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16.72%,失能老年人口占比4.78%。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北京致力于深化養老機構改革,形成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運營、聚焦居家”為特色的養老模式,打造“三邊四級”服務網絡,即區級有養老指導中心,街鄉鎮有養老照料中心,社區有養老服務驛站的養老服務體系。其中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以方便、快捷為原則,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務。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是社區養老的基本單元,在進行空間設計過程中,分析實際需求依據相關規范完成設計,確保設計滿足實際需要。
2?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概述
據2016年京老齡委發布《關于開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的意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是一種就近服務于社區的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社會交流等服務的小規模、多功能養老服務設施。養老驛站是北京市政府在完成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之后為進一步全面滿足社區居家養老需求而提出的建設目標。根據北京市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規劃(2016~2020年 ),到 2020 年,全市計劃建設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總數 1000 個,其中城市社區建設 542 個,農村地區建設 458 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集居住、醫療、娛樂為一體,與傳統養老機構相比,功能齊全且配套設施完整,成為老服務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途徑。因此完善和健全養老服務驛站功能需求,通過合理的設計,為老人提供一個良好的養老環境。
3?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筑空間劃分
建筑空間設計根據現場情況在滿足國家現行標準規定前提下,充分考慮老年人人體工程學及生活習慣。通過合理的分區布局,安裝綠色環保設備及無障礙設施,滿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物質、精神需求。室內空間根據使用功能可劃分為接待區、就餐區、學習娛樂活動區、居住空間、輔助區、醫療康復區和管理辦公區。室外空間則根據自身場地特點設置應急救助通道、活動區及休閑區,做到因地制宜。
其中居住空間、輔助區、醫療康復空間涉及獨立性和隱私性,一般獨立設計。其他空間可利用移動式家居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將空間進行合理的組合及拆分,來產生不同的復合功能,創造了更多生活樂趣。
4?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筑空間具體設計
室內分區在合理利用空間,方便經營管理的前提下使功能布局既有獨立性又有可達性,動靜分區,互不干擾,空間設計上由動到靜依次為接待區、就餐區、學習娛樂活動區、醫療康復區、管理辦公區、輔助區和居住空間,根據使用需求居住空間分為日間照料和夜間照料,其中日間照料按提供服務級別可靈活安排。
居住空間是養老服務驛站重要的功能要求,也是提出私密性要求最高的空間。在滿足日照、采光、通風的基本要求下,居住空間的形式應多樣化,可根據需求及現場實際情況按一定比例設計單人間、雙人間和多人間,從而滿足老人在生活服務上的需求,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空間設計面積不宜過大,實用且簡潔會給老年人創造舒適、寧靜的空間。
輔助區主要包括助浴間、洗衣房等功能用房,這些空間盡量設置低層或交通相對便利區域并且連接居住空間,使老人的生活更加便捷。
醫療康復區視養老驛站自身情況量身定制。如臨近社區門診或醫院可借助外協資源,擁有良好的醫療設施當老年人面臨疾病侵擾時,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救治。康復設施讓老人能夠就具有一個良好鍛煉及病后修養環境。定期健康檢查也會給老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支持,也能為老人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導功能。醫療康復區應當與其他空間分離并相對獨立,同時確保各個空間互相通達。
接待區、就餐區、學習娛樂活動區作為日常室內活動的主要區域,這些空間可進行靈活隔斷及使用可移動式家居,可合并形成大空間、也可獨立形成若干小空間便于管理,滿足更大的使用空間的要求。空間可根據時段進行相應的調整;進餐時間可作為就餐區,上午和下午空閑時間可作為接待、學習、娛樂及活動區,夜間可作為休閑及交流空間,既擴大了使用功能,又調節了氣氛,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其中。這些空間在設計中應連接主入口及靠近中心區域,這樣可以方便不同方向老人抵達,既能滿足夜間照料的老人也能服務日間照料的老人,區域中可設置半私密性的空間給老人提供短暫休息和交流場所。此外,非集體活動內容還應考慮動靜分區。
室外空間應根據場地情況,本著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設計活動區、休閑區及應急救助通道。室外空間是室內空間的延伸,置身其中能讓老人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自然、呼吸新鮮空氣,無論對老人的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有著巨大幫助。
室外連接各個不同空間的紐帶—步道的設計需合理、安全,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習慣。它是即是老人散布步活動的關鍵場所,也將建筑、活動場地、健身場地、綠地空間串聯成一個整體。室外空間還要考慮景觀,景觀的布置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設景觀布置的合理性,同時需要考慮一定的閑談、休憩、健身場地,如小亭、帶靠背的座椅、棋牌類的桌椅、適合老人鍛煉的器材等。美好的景觀能帶給老人積極的情緒,同時也能吸引老人更多的參與戶外活動。健身場地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運動器材需顏色鮮亮并集中布置,增強參與感和促進老人之間的交流。 室外的景觀及綠化也能讓室內起到借景的作用,美化室內的居住環境。
5? 結束語
習主席指出,民生是人民的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北京市抓住養老這一重大民生問題,通過頂層設計和體系構建,不斷完善四級養老服務體系。我們通過研究分析老年人的行為及需求進行合理性設計,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的養老環境,營造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關于開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的意見[Z].2016.
[2] 北京市民政局.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設施設計和服務標準(試行)[Z].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