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進
摘? ? 要:高層建筑不斷增多,建筑的難度也在增加,這對建筑結構的設計人員是非常大的挑戰。高層建筑與多層建筑在建筑結構方面是有著明顯區別的,比如結構的概念設計、穩定性以及構件截面的設計等,這些都是非常復雜的設計內容。因此在如今高層建筑成為主流的情況下,需要對混凝土的結構設計進行充分的分析。
關鍵詞: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
1?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的特點與要點
1.1?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的特點
與多層不同,高層的建筑高度更大,層數更多,高層的抗震設計、構件承載力以及抗側力構件設計,這些都是與多層不同。在高層的結構設計中,設計人員要具備非常豐富的經驗,并且保持清晰的概念。對宏觀以及微觀的全面把控,讓結構設計的思路更加合理[1]。結構側向力:高層的結構設計中,側向水平力會因為高度增加有明顯的增大。結構延性:高層高度的增加,需要極強的結構延性,對地震的作用進行抵抗以及消耗。這樣高層的結構就會在地震情況下也有不錯的變形能力。可以為人員的逃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結構剛度:結構高度增大,層數增加,就會導致本身的質量增大,結構受到的水平作用力就會變大。因此高層的結構設計中,豎向構件要把保持合理的位置以及數量,讓結構具備更加科學的抗側力剛度,降低側向位移并滿足極限狀態下的使用要求。
1.2?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的要點
首先是高層的結構設計需要重視概念的設計。由于以往的培養方式,讓結構工程師對總體的方案關注不夠,考慮的僅僅是細節的問題,結構設計就是規范以及計算,進行強度以及變形計算,但是對概念設計是有所忽視的。結構設計中概念設計的地位還是非常關鍵的,對后續的結構設計以及造價控制都是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設計人員需要重視概念設計,從總體的角度展開結構設計,對結構設計進行宏觀上的方向把控,并明確自己的設計目標,確定好理想的承載力、延性以及剛度的目標,從而進行方案的部署。對整體的指標進行計算,完成整個結構設計。其次是高層的結構設計要注重剛柔結合。結構設計并不僅僅是追求整體的剛度來提升對地震的抵抗作用,這樣就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對結構也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良好的結構設計需要考慮到結構的承載力以及剛度,對風荷載以及地震力進行抵抗,在多遇地震的情況下,結構還是處于彈性工作狀態,在進入塑性工作狀態后,結構還應有不錯的變形能力以及延性,對地震作用進行消耗,結合實際的需求,設置多道防線。
2?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
2.1? 高層建筑的基礎設計
高層的結構層數比較多,荷載也比較大,在結構設計中要高度重視基礎的設計。高層的基礎選型,要結合地質條件,因地制宜選取合適的基礎形式。高層剪力墻的上部荷載是比較大的,多數是選擇樁基礎以及筏板基礎。基礎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到承載力的問題,地基沉降也是要進行驗算的關鍵環節。要選擇地質情況比較好的土層,來作為基礎的持力層,選擇一些剛度好的基礎,減少對建筑沉降量,讓工程要求得到基本的滿足。因為高層受到一定的水平荷載,容易出現結構傾覆,因此基礎的埋深要達到要求,不能過淺,這是很多設計人員非常容易忽視的問題,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2.2? 運用合適的計算簡圖
從結構方案設計的角度來說,運用合適的計算簡圖,能夠有效保證設計的質量和準確性,減少設計誤差的出現[2]。若產生設計誤差,比如配筋誤差等,將會引發系列問題,影響著建筑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基于此,開展結構設計時,運用計算簡圖,綜合分析各類因素,做好全面的把控。需要注意:要結合實際需求,選擇適宜的結構設計計算軟件,輔助結構設計作業的開展,保證設計方案參數計算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提高結構設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2.3? 選擇合適的結構嵌固端
嵌固端位置的選擇,對結構指標以及內里配筋會有直接的影響,因此結構設計以及計算中,要結合土體的實際約束以及上下層的剛度,對嵌固端的實際位置進行確定,讓計算模型更加符合現實的情況。
2.4? 優化整體結構的方案布置
對整體結構的布置進行優化,對抗側力構件的尺寸、平面位置進行合理的布置,并防止出現結構偏心以及扭轉的現象,最大程度上讓構件承載力以及抗震延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不要出現一些構件的承載力接近極限的狀態,一些構件則是沒有將自身的承載力發揮出來的現象。剪力墻布置要注意采取周邊、對稱的原則,豎向連續,防止出現剛度以及承載力突變。
2.5? 把握好整體結構延性設計
需要將結構耗能的能力進行充分的發揮,防止出現結構瞬時、脆性的破壞,在遇到地震以及極強風荷載的情況下,高層的高度原因,需要結構具備極強的抗側強度以及延性,從而抵抗水平荷載。允許結構的一些構件出現塑性鉸,可以對地震的能量進行不斷的消耗,防止一些重要的構件被破壞,造成不良的后果。在結構設計中,要把握好一些關鍵構件的延性設計,比如傳遞水平力的構件以及抗側力構件。要注意結構延性的整體設計,在地震下可以讓結構保持安全,并減少造價。
2.6? 合理設計抗震防線
若想增強建筑整體的抗震能力,采取增加抵御路線的方法,增強抵抗力。發生地震時,綜合發揮各類防線的積極作用,形成強有力的保護,避免建筑出現大規模倒塌破壞的情況。
2.7? 把控好抗震設計
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需全面把控,做好設計要點的把控。具體實踐中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設計抗震結構。建筑結構設計是否合理,將會給建筑抗震性能造成直接影響。目前來說,高層建筑建設選用的結構形式,主要包括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框-筒結構、筒中筒結構。近年來,鋼結構被廣泛應用,增強了建筑抗震能力。開展抗震設計,要積極采用柔性體系,通過消減地震條件下的作用力,保障建筑的安全性。(2)優選建筑材料。材料的質量水平,影響著建筑的抗震性能。基于抗震設計層面選擇建筑材料,要做好整體分析,有效把控建筑物延性,實現材料的優選,保證建筑物整體性能。
2.8? 正確分析計算結果
在結構設計中普遍采用計算機技術,但是由于目前軟件種類繁多,不同軟件往往會導致不同的計算結果。因此設計師應對程序的適用范圍、條件等進行全面了解。在計算機輔助設計時,由于結構實際情況與程序不相符合,或人工輸入有誤,或軟件本身有缺陷均會導致錯誤的計算結果,因而要求結構工程師在拿到電算結果時應認真分析,慎重校核,做出合理判斷。
2.9? 采取相應的構造措施
結構設計始終要牢記“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桿件原則”。注意構件的延性性能;加強薄弱部位;注意鋼筋的錨固長度;考慮溫度應力的影響力。
2.10? 其他注意事項
結構傳力的路徑,需要盡可能簡單和直接,要避免結構連續倒塌。同時結構的剛心和質心接近,避免結構在地震力以及風荷載的沖擊下扭曲、結構豎向的抗側力構件,要保持連續性,防止剛度出現突變,造成薄弱層。
3? 結論
高層建筑已經是國內建筑業如今的主流,高層與多層建筑是截然不同的,在結構設計方面有著更加復雜的要求,諸多的方法以及技術是需要進行改進的,不斷有新技術以及新材料出現并被應用到建筑領域,高層的結構設計也是會達到更高的層面上,設計人員一定要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馮亮秋.混凝土斜腹桁架轉換體系在大跨度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建筑科學,2018(11):146~149.
[2] 謝犇.探討高層建筑結構基礎設計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住宅設施,2019(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