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如光

摘? ? 要: 以某項目實例為研究背景,對地鐵隧道大截面暗挖施工工藝與風險控制策略進行探尋。首先分析地鐵隧道工程涉及的結構內容,其次在探討地鐵大截面暗挖施工工藝方法的基礎上,對該工程實踐難點進行總結分析。
關鍵詞:地鐵隧道;大截面暗挖;施工工藝;風險控制;策略
1? 前言
隨著地鐵行業的不斷發展,地鐵設施越來越多,因此對施工中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為保證工程建筑施工的穩定性,避免因施工中大截面暗挖施工工藝存在技術問題,導致地鐵項目整體受到影響,因此要確保大截面暗挖施工過程中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做好對工程施工中的合理控制,為周圍建筑物、地下管線以及道路安全提供保障。
2? 地鐵隧道工程概述
地鐵項目工程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工程,在通常情況下,建設工期普遍較長且資金需求較高,在隧道的施工過程中還需要用到許多復雜的技術,且工程量巨大。通常情況下,地鐵工程的建設都地理位置都較為復雜,且材料運輸和建設過程較為繁瑣,因此加地鐵工程的施工難度,使施工風險管理更加困難[1]。在進行地鐵隧道大截面暗挖施工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施工計劃,并針對地鐵隧道暗挖施工工藝中存在的風險采取相應措施,對風險進行有效管控。
3? 工程概況
某地區的地鐵工程起點至目標點區間平交段暗挖工程位于某路段的下方,平交段里程為K30+152.3~K30+235.69m,長為94.25m。平交段暗挖大截面采用了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循環進尺長為0.6m。暗挖大截面尺寸主要為16.2mx13.42。該平交段暗挖大截面的施工工序主要有雙側壁導坑法開挖支護,其次采用了大管棚施工與背后回填注漿法,對施工工藝進行了系統化設計。
4? 地鐵大截面暗挖施工工藝
雙側壁導坑法是以“新奧法”作為基礎,同時也是“新奧法”的一個分支,并根據其基本原理作為有效依據[2]。在實際施工時采用了錨噴初期支護技術,使其各自封閉成環狀, 減少了工程在施工時的沉降問題,進而使工程質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平交段暗挖大截面在施工時分為了六個小導洞進行施工,每個小導洞都需要單獨開挖并形成環狀,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截面隧道。施工環節,采用了掛網噴錨的支護技術,使土層表面形成了嚴密貼合的薄壁支護結構,并利用側壁支護技術分擔了部分土體的重力,使施工更為完善。
5? 施工中的風險及難點
(1)地鐵隧道施工暗挖大截面開挖支護的過程中,由于自身存在風險,因此應加強對支護過程中風險的管控。 某地區某項目工程,地鐵隧道區域覆土層厚度為7.68m~8.86m,且結構截面可以進行具體劃分,截面尺寸分別為17.2m×13.45m、12.6m×9.45m、10.7m×8.46m,并采用了雙側壁導坑法。
(2)地鐵隧道施工中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該工程區間隧道平行下穿?500中壓燃氣管,其結構距離燃氣管管底為3.810m;平行下穿?700高壓燃氣管,其結構距離管底為3.721m,由于高壓燃氣管道的特殊性,因此導致工程在施工時風險較大。
(3) 施工過程中,該地層的地質結構屬于細分砂層,由于細分砂石的降水效果差,使得工程的施工難度提升,若不采取有效的支護方式支護,在施工時就會引起隧道局部坍塌的可能。故而,在實踐過程中,按照項目實際情況,合理的采取支護方案非常重要。
(4)在該工程地鐵施工中由于隧道的截面較大,且位于交通干線的主路下方,路面平均車流量較大,因此導致施工過程容易發生沉降風險(例如:塌方、下沉等險情),故而,在實踐過程中,需要采用鋼板支護的方式或是混凝土護臂的方法,提升截面的支撐強度。
6? 地鐵隧道大截面施工風險管控的具體措施
6.1? 加強風險控制
在地鐵隧道大截面施工中應采用超前的地質勘探技術,將當前施工過程中的地質情況進行詳細勘探,并針對工程施工中的地質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風險問題的發生。在施工時應做好支護工作,開挖也應做到封閉的快速性,同時也應注意對墻層間水的疏導與注漿止水的填充,確保地鐵隧道工程在無水的環境下施工。其次,應加強導洞開挖時對拱腳的質量控制,防止含水量較大而引發承載力弱化,進而導致地面以及地面建筑物沉降。
在施工前也應做好相應的探查,并結合實際情況對隧道空洞進行相應的加固處理,同時也要嚴格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防止在開挖的過程中發生風險問題,避免坍塌問題的出現。施工過程中也應嚴格控制開挖的距離以及“注漿量和注漿壓力”。將地面沉降時刻保持在可控的范圍內,如超出預警范圍應立即停止施工,發布預警,同時有效采取預警處置,避免坍塌事故的出現。在開挖的過程中應嚴格編制相應的專項施工方案,方案內容包括(施工監測量控技術保障措施,安全應急保障措施,確保各項檢測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應準確探明當前區域的地下管線,對地下所有的設施進行有效監測,如情況出現變動應及時對相應信息進行反饋,從而保障施工的安全。
6.2? 暗挖管控的具體措施
(1)雙側壁導坑法各個小型導洞開挖使應進行支護,并嚴格按照相應要求 ,做好支護工作與階段勘察工作,使導洞內分臺階開挖,且上部各導洞的各層臺階拱腳處應設定[Φ]32鎖腳錨管,并按設計要求注漿加固。
(2)各導洞在開挖時應嚴格控制導洞間的距離,使其在開挖時能夠避免導洞貫通,保持結構的穩定性。因此,為確保導洞的有序性,應將導洞錯開15m~25m,且每個導洞都應自行封閉成環狀,同側的導洞前后距離應錯開5m~7m,后續開挖的下側導洞應與上側導洞前后錯開20m~35m,中上導洞與中下導洞前后應錯開5m~7m。
(3)在開挖時應預先埋下背后的回填注漿管,施工環節當完成5m~7m進行一次回填注漿。 按照工程的實際需要控制注漿壓力以及注漿量,并結合工程的實際需求確保注漿過程中的安全性,使地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防止管線及其他設備沉降變形。
7? 結束語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地鐵隧道大截面暗挖施工工藝技術可以滿足現今社會中地鐵行業的施工需求需求,并大大提高了地鐵隧道工程的施工效率,使工程質量有效提高。與此同時,在地鐵隧道施工中應加強風險管控,使工程在施工中的風險發生概率有效降低。
參考文獻:
[1] 王群.大跨暗挖地鐵車站隧道巖溶富水區帷幕動態注漿研究[J].交通世界,2019(25):86~87+168.
[2] 李宗運,吳蒙.施工監測在地鐵隧道暗挖施工中的應用[J].市政技術,2019(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