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祿
(天津廣播電視臺 天津 300074)
智慧廣電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十三五”期間以及未來“十四五”的一項重大行業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我國近年來對融媒體發展的支持,也使各個省市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如雨后春筍,不斷掛牌成立,實現了新聞宣傳工作從傳統的“簡單相加”到互聯網時代“不斷相融”的重大變革,標志著我國在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各個省市的融媒體中心技術平臺基于混合云架構,整合信息資源、設備資源、人力資源,通過移動可視化、移動回傳、移動直播等技術,不但創新了工作手段,同時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新聞內容、傳播平臺、獲取渠道、經營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度融合。實現“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傳播”的中央廚房運作模式,告別了傳統的新聞采編播方式,有效提升了新聞輿論在全社會的傳播速度、影響效應、引導效力。平臺實行統一指揮調度、采編播一體、新聞資訊即時多元發布的工作機制,各平臺之間由編委會統籌管理運作,真正推動了融媒體的全面發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長足發展和融媒體時代的來臨,全社會的需求急速提升,各家電視臺不再滿足于對高清的追求,轉而在數字信息中探尋多功能云平臺架構。
①云平臺管理系統基于云計算技術體系構建。所謂的云平臺管理系統一定是基于云計算體系結構構建的,不論是基于IaaS、PaaS還是SaaS,云平臺管理系統本身能夠繼承云計算體系的諸多優勢,比如性能可以動態擴展等,這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云平臺管理系統的可擴展性。
②云平臺管理系統能夠實現資源整合。云平臺管理系統能夠完成大量的行業資源整合,通過云平臺管理系統可以與行業資源建立更加有效的“鏈接”,同時可以借助于這些“鏈接”來實現價值提升。目前在一些特定行業領域內,已經陸續推出了一些PaaS產品,企業可以基于這些PaaS產品來打造自己的云平臺管理系統。
③云平臺管理系統解決信息孤島問題。云平臺管理系統能夠全面整合企業內部的信息管理系統,使得多個系統之間的信息能夠實現互聯互通,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④當前云計算平臺正在向全棧云和智能云方向發展,所以未來云平臺管理系統的功能邊界也會不斷拓展,而企業要想充分利用云平臺管理系統,還需要進行人才結構升級。
基于云架構和數字技術的發展,目前,建立融媒體中心的大多是省級電視臺所構建的媒體平臺,具有媒體應用、辦公智能化、視音頻內容制作播放三大主要功能,并據此三類業務類型形成信息平臺。目前所說的中央廚房融媒體系統就是基于此三大主要業務類型建立的。回歸根本,對于廣電行業來說,視音頻制作和播放系統始終是其核心內容,由于時代的進步,使其經歷著從傳統單純網絡架構到數字化云平臺架構的轉型(圖1)。

圖1 數字化云平臺架構Fig.1 Digital cloud platform architecture
大數據平臺將互聯網應用和大數據產品整合起來,將實時數據和離線數據打通,使數據可以實現更大規模的關聯計算,挖掘出數據更大的價值,從而實現數據驅動業務。大數據平臺使得大數據技術產品可以落地應用,實現了自身價值。2019年云計算的市場滲透率將首次突破10%,到2021年云計算市場滲透率有望突破15%。如今,云計算的市場擴張進入到傳統產業數字化的深水區,簡單的同質化的計算服務并不能打動客戶,需要的是進一步整合的生態解決方案。因此,廣電領域應該抓住數據和云架構的融合機遇,打造自己的產業優勢。
其一,要重視關鍵云平臺的開放性。由于整個云架構升級項目采用“云平臺+數據應用”的模式進行開發,云平臺是廣電系統建設融媒體的重點,除了具備基本的業務支撐能力外,還需要保證必要的開放性,為未來的應用鏈接留下空間。
其二,對于各種與生產、管理相關的應用,盡量開發更加智能化的產品,如辦公桌面、智能終端等,既符合辦公網絡環境的特性,又與生產(媒體發展)相融合、匹配。
其三,廣電云平臺雖然具有對一定工作內容的管理能力,可以匯聚全單位、系統的媒體資源,但是它并不是一個媒資系統,在對它定位之初就應該確定其為一個溝通的橋梁,打通臺內臺外,連接觀眾與制作者。
其四,廣電云架構數據平臺的發展,必將彌補現有的制作播放體系在全媒體時代中存在的不足,擴展廣電領域的業務范圍,最終實現全融合發展。
一是明確以頂層設計為基礎、以內容建設為重點、以移動優先為方向、以技術進步為支撐、以行業監管為抓手的工作標準。二是以實現“信息內容通融、技術應用互融、平臺終端共融、人才隊伍交融、經營管理相融”,構建移動傳播新格局,推動全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事業做優、產業做強的工作目標。三是完成構建融媒體體系、打造內容精品、強化技術支撐、提升服務能力、加強隊伍建設和完善管理制度6項重點任務,開創廣電創新性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通過整合 IPTV、互聯網電視、公共文化多媒體發布平臺、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升級構建“視聽云媒體平臺”;通過寬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各種網絡傳輸方式,向各類終端及用戶提供豐富的交互式、個性化視聽服務,打造視聽新媒體旗艦企業。
4.1.1 “平臺+應用”架構
所謂平臺即囊括3大主要業務類型的平臺,應用即對于信息的處理。那么,充分結合大數據技術的云計算是實現這一平臺架構的最佳模式。在廣電業務平臺云架構的形式下,最基本的編播、業務處理等基礎資源橫向整合計算、存儲,平臺在過程中提供統一管理和調配能力。
4.1.2 “容器+微服務”架構
所謂容器,并不是平臺容量的衡量,而是基于進程隔離的輕量級虛擬化技術;微服務,在大數據時代,主要體現在對觀眾的影響,那么體現在平臺上,就是其設計風格,即將傳統單體應用轉換為高內聚、松耦合、協同運轉的細顆粒度服務。容器與微服務的結合有利于云架構下的應用工具持續快速的開發、部署和迭代。
4.1.3 “AV+IT”模式
AV+IT融合就是專業音視頻與互聯網行業融合的新嘗試,其涵蓋了專業視聽領域的方方面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影音技術的發展趨勢。該模式的理想狀態是在云平臺架構下完成徹底融合:IaaS層計算、存儲、網絡 3類資源池不僅包含通用 IT設備,也囊括配置專業軟硬件,實現信號鍵控、編碼、轉換功能的視音頻設備,同時利用網絡功能虛擬化NFV、軟件定義網絡 SDN 等技術,通過虛擬專用網絡VPC進行網絡層的邏輯隔離。
互聯網已成為社會基礎設施,成為配置社會資源、重構社會傳播的基本方式,并重新定義了社會生活、用戶媒體使用習慣及傳媒市場和傳媒產業運行機制。所謂數據化重構,是指基于互聯網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對媒體進行重新解構。
對于廣電系統而言,涉及到的數據主要有 3大類:一是新聞素材、視音頻等媒體內容;二是網絡、新媒體等形式應用數據;三是用戶的行為、各種資源的流轉、過程文件、流量等制作播放過程中的數據。對這些數據的重構就是對數據進行最基本的管理與應用。
融媒體不同于自媒體和新媒體,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媒體,而是一個把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的優勢互為整合,互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價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種運作模式,最終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
在未來,基于數據和云架構的全媒體節目生產平臺,基于5G技術的發展會更加迅速。5G是廣電媒體全新的發展契機和抓手,是推動廣播電視媒體和傳播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引擎。如何通過有效的技術、內容和體制機制上的調整,抓住 5G技術的應用機遇,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廣電系統謀求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命題。目前在基于5G的廣電平臺建設上也存在很多困難。
原來廣電是各省獨立實體運行,現在成立了中國廣電來整合全國各省廣電,可以預見后期各公司對經營主導權的爭奪。
目前各省廣電公司普遍是由原事業單位改制而來,期間經歷了事業單位與企業編并存、事業單位遣返或者轉成企業編。最初廣電部門積累了不少歷史遺留的老員工,在技術上和學習能力上均與時代要求有所差距。年輕員工經歷廣電效益落差后,憑借技術和經驗陸續跳槽,導致人才資源短缺,從而難以支撐起5G業務。
廣電多年壟斷溫室里的經營滋生了很多問題,在資金技術、管理方面相對欠缺。現在把廣電推向 5G市場和移動、聯通、電信競爭,競爭力不足。
基于以上問題,廣電研發人員還需要繼續探索和努力,加強頂層設計,培養全媒型、專家型人才,對原有采編、新媒體發布和經營管理流程進行數字化、集約化改造,完善融合項目方案,推進從相加階段邁向深度相融階段。創新數字云技術,開拓大市場,贏得更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