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燕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
根據營改增”先行試點得知,倘若企業接受應稅服務,不但能將現代服務業和制造業有機融合,還能使企業稅務承擔得以降低,進一步促進制造業發展。
除此之外,周邊地區相關產業和稅源受到試點地區政策洼地的積極影響,促使現代服務業政策優勢和競爭優勢以及聚集優勢之間發生轉變,將周邊地區大批量服務業吸引到試點地區[1]。
自從分稅制改革之后,建筑業繳納營業稅的基數通常按照營業額全額為主,這其中缺少項稅額抵扣環節,從而造成建筑行業稅收負責加大,甚至高于其他行業應征增值稅。此外,還會產生重復征稅的現象,致使稅負缺乏公平性[2]。但“營改增”實行之后,不僅減輕了建筑行業以及下游制造業的稅收負擔,也使企業重復征收現象得到控制,進而提高了服務行業的市場競爭力,且加快了經濟轉型升級的速度,最終實現經濟平穩運行的目的。
該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由于建筑工程中有很多材料都是甲方提供了,而建設單位采購的材料和設備的發票是供應商直接開出的,因此,施工單位受到的發票金額相對較少,同時,增值稅進項稅額也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為其提供零星材料的商家經營規模較小,從另一層面說也就是小規模納稅人,而現行稅收規定是指,適合開具增值稅發票。除此之外,因供應商在管理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也經常會出現不按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導致建筑企業無法在正常時間內獲取發票。
根據現有稅收政策的有關條例,促使各個行業知曉了工程建造合同約定的結算時間和應收款時間,即建筑企業應稅時間。通常情況下,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為1-3 年,加之建筑市場目前還不具備完善的工程款結算制度,經常出現拖欠工程款的現象,大部分建筑項目結算工程的方式均為先開票后收款的方式為主,所以如果建筑企業墊付了稅款,勢必會為企業帶來資金壓力[3]。
由于建筑行業施工現場流動性較大,加之施工工藝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稅收單位難以精準的核算出其成本和收益。“營改增”政策在全面實施之后,雖然建筑企業的增值稅能將進項稅額抵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稅務機關審核的工作量。除此之外,大部分建筑企業不具備相關資質,同時,施工單位的資質水平也較低,經營場所難以固定,財務可算缺少規范化,經常虛報財政收入,加之稅務機關的人力有限,要想對各企業情況逐個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
建筑企業要想要將稅負降低,必須通過材料進項稅額抵扣來達到目的,在“營改增”政策背景中,建筑企業必須創建合理的采購方案,并保證方案的規范性與合理性,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控制好材料進項稅額抵扣的范圍,盡可能選擇大中型供應商,其不但能確保材料的最終質量,還能在有效時間內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由此材料購置進項稅額受到了全面的保障,從而減輕建筑企業稅收壓力[4]。
若想將勞務費抵扣問題解決,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施工企業合作的勞務公司必須正規化,進而相關稅額的抵扣可受到保障。其二,管理部門要提高對勞務市場管理的重視程度,保證勞務市場規范化秩序,降低勞務市場之間的競爭,從而提升勞務公司經營利潤。
建筑企業面對“營改增”帶來的稅負變化,應加強財稅核算精細化管理,首先,要充分做好項目實施前對相關的可抵扣納稅部分的規劃,對于材料產地和供應商部分情況要深入考慮,同時做好采購和費用支出等票證收集工作,如果供應商不能及時提供發票,要考慮后期出現的問題,保持和供應商的有效聯系,爭取盡快拿到發票。其次,根據施工前期規劃對財務人員數量做好調整,對于相關票據收集、整理以及認證工作等要合理分配,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發票的認證以及可抵扣稅額工作,從而減輕建筑企業稅收負擔。
綜上所述,“營改增”政策對建筑企業來說,不單單是國家優化稅制的結構,還是其實現結構性減稅的主要支撐,有效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該政策還能將微觀企業行為和宏觀企業行為融合為相互促動的關系,針對建筑企業而言,只有抓住此過程中的機遇,及時有效的應對挑戰,才能在在改革的浪潮中揚帆遠航,從而實現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