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思南
(南京市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江蘇南京 210000)
當今社會的發展,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在各領域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建筑行業也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與質量安全管理相結合,可以彌補傳統工作的不足,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數據信息,從而提高管理水平。
(1)可以實現對質量安全管理模式的優化。在以往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開展期間,大多是借助各項規章機制對工作人員進行約束,保證工作人員的操作可以更加規范。借助這種辦法,雖然能獲得相應成效,但人員的工作強度較大,需要現場調研,深入分析,大大制約了管理效率的提高。而借助信息技術,則可以高效解決這一問題,實現質量安全管理模式的優化和創新,不僅能讓管理工作順利進行,也可以實現短時間內獲取資料信息的目的,對管理質量的提高很有好處[1]。
(2)可以提供較為豐富的數據信息,有效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依照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現狀,然后有針對性地對網絡平臺進行構建,精準且高效的獲得數據信息,完善數據庫。通過獲取更豐富的資料信息,能夠為管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保證人員的安排更加合理,各項制度可以更加健全,進而全面促進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質量和效果的綜合提高[2]。
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期間,對于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雖然已經具備了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但受工程項目本身以及外在因素的干擾,使信息技術的應用成效并不明顯,仍存在不足。
新時期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好,技術水平更是得到了大幅提高,大大增強了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效果,并為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持。但現階段,結合建筑工程的整體管理現狀來看,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上,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滯后性比較強,最終使體系的信息化建設力度不夠,不能讓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凸顯公開性以及真實性特點,無法讓管理人員第一時間了解到建筑方面的信息[3]。
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將目標信息及時反饋出來,保證與工程項目有關的數據資源可以在各部門之間高效傳遞,從而真正意義上達到信息數據共享的目標,全面促進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在工程建設階段,因為受到的干擾因素非常多,使質量安全管理信息平臺的建立,依舊停留在初期階段,表面化以及形式化較為嚴重[4]。并且,在對信息平臺應用過程中,不規范、不合理之處較多,進而導致信息平臺無法對工程項目進行有效的管理。
在質量安全管理中,管理人員的素養對質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很大影響。現階段很多工作人員的能力偏低,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好信息技術,無法對這一技術展開科學的利用,最終導致在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開展階段,信息技術的監督作用發揮不全面,工作的各項要求和規定落實不到位[5]。此外,在管理期間,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應用缺乏合理性,再加上很多工作人員的年齡較大,無法主動學習和利用信息技術,進而使管理體系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
面對現階段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信息技術應用不到位的情況,為了可以高效解決,提高管理質量,應該深入分析現存問題,并結合工程建設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應用創新路徑。
在建筑工程施工階段,首先應該建立較為健全的信息平臺,并結合具體的工作內容,合理優化信息平臺,保證能夠與建筑工程項目相契合。在對信息化平臺建設過程中,應該將質量安全管理任務作為依據,對信息平臺建設目標進行精準定位。
社會經濟在全面發展的同時,新型電子科技的應用也越來廣泛,特別是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當今社會,移動網絡已經進入5G 時代,大大提高了信息傳輸效率。因此,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期間,若想實現信息化管理目標,需要將先進的電子設備運用到管理中,保證在工程施工現場,工作人員的信息收集效率能夠提高,快速送到管理部門。
與建筑工程的其他環節不同,質量安全管理的特殊性較強,對技術以及經濟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企業應經常舉辦相關培訓活動,讓其充分了解信息技術,主動學習信息技術,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能力,確保在滿足工程建設需求的同時,還能為質量安全管理信息化進程的推動打下基礎。
地鐵四號線孟北站地塊保障房(二期)項目商住地塊(A、B 地塊)施工總承包工程是南京市“十三五”時期三大市級保障房項目之一,建設單位為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龍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為南京普蘭寧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該工程位于南京市棲霞區孟北村,由7 棟住宅、1棟商業和人防車庫組成,總建筑面積107309m2,主體結構為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商業為框架結構。工程施工期間,企業通過“云大物移智+BIM”即云、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和BIM 技術的綜合應用,全面、智能的監控和管理,實現業務間的互聯互通,數據應用,協同共享,綜合展現,保障工程質量安全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該工程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主要在智能監控、安全APP、BIM5D、安全巡檢和物資驗收等方面。
信息技術應用于施工過程,可以直觀呈現項目概況及人員、物資等關鍵指標,項目情況一目了然。每個指標可逐級展開、查看詳細分析和原始數據。信息技術將現場各類設備數據接入平臺中,在一張圖、一個模型中實時顯示現場的各類生產要素數據,使施工現場實現信息化,數據更全面、準確、及時地展現在平臺中。
智能監控方面。通過監控系統、無人機巡航、智能門禁系統、電梯人臉識別系統等方式,實時掌控工地現場情況。
安全管理方面。工程運用BIM 二維碼巡更系統(清單化安全管理、強制巡檢),基本流程:現場巡檢→手機端上傳巡檢情況→巡查結果各方審查→不合格事項重點標注警示→整改回復→各方確認→流程關閉。對于危大工程的管理也是實時監測的,每臺塔吊、施工電梯的運行情況可以在平臺上直接呈現,如果有預警的設備,平臺也會標紅處理。對于大型機械設備的運行狀態,以及設備的運行工效,平臺會自行分析出每臺設備的運行數據以及它的效能分析,使項目掌握設備當前以及歷史的運行數據。該工程還創新使用群塔防碰撞系統:集成多種塔吊檢測設備,實現塔吊運行狀態的多方位監控,問題實時預警提醒保證作業安全更能對塔吊工作效率進行分析,深度發掘數據價值,提高管理水平。施工安全教育,將安全手冊納入平臺,在給工人教育的時候可以直接進入平臺進行安全教育,同時項目提供二維碼掃描,也可以查看教育手冊,安全教育可以采用VR 形式,直觀、形象,易于工人理解。
質量管理方面——BIM 技術應用。實現BIM 模型在線預覽、并在模型對應位置標記將質量問題等關鍵數據,通過BIM 進行質量管理。利用三維防碰撞檢測功能,提前發現各專業管線碰撞問題、部品部件與管線交叉沖突問題、空間問題,避免返工現象的發生。按照管道類型,將各專業梳理,綜合考慮管道安裝位置,在車道位置盡量避開管線,將管線優化到車位位置。
質量管理方面——物資驗收。現場通過軟硬結合的方式將所有過磅的數據集成進平臺,實時掌握現場的材料進出場的數量,并且通過后臺的大數據分析,查看項目材料的偏差值,以及材料供應商的供貨分析,為企業篩選優質供應商。智能分析實際稱重進場量、供應商料單量、BIM 部位控制量、實際消耗量偏差。加強供應商的結算控制和過程消耗控制實時掌握當日、當月收發料數據,對偏差情況預警、對收料類別分析、對供應商進行排名,全面掌握物資驗收情況。
現代建筑工程建設中,質量安全管理是極其重要的內容,對工程施工穩定性及有序性有直接影響。因此,為實現工程質量整體提高,企業應加大重視,主動迎合時代發展,積極應用信息技術,科學開展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促進建筑工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