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慶
(萊蕪德立交通設施有限公司,山東萊蕪 271100)
我國的公路工程市場在不斷發展與逐漸成熟,但工程試驗檢測的引用與應用較晚,且目前我國的公路建設同經濟發展一樣,具有區域性,因此,公路工程質量管理的發展并不充分,具有一定的缺陷。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的生活需要,公路建設需要加快發展步伐,這就要求在質量管理中改變傳統觀念以及傳統管理模式,將工程試驗檢測安排在每個公路建設環節,建立起全面、科學的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以保證公路建設可以在工程市場站穩腳跟。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區域性對公路工程有一定的影響,工程試驗也處在發展階段,但我國正在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且衍生產業的飛速發展同樣推動著公路工程市場的改革,促進工程試驗檢測的完善發展。
由于我國對工程試驗檢測在公路工程質量管理中的使用較晚,目前存在很多非專業技術人員在管理工程試驗的檢測,具備專業知識體系以及檢測管理經驗的工作人員較少,而非專業人員的技術以及對工程試驗、管理系統的理解都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和分歧,對公路工程的試驗檢測以及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沒有明確的觀念,無法進行合理的職能分配,也無法全面制定管理及檢測的工作分配,導致工程試驗檢測發展緩慢,嚴重制約公路工程質量管理的運行,對公路工程的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家庭收入增多,人們享受資料的消費會增加,其中旅游購物等行為會增加出行,便對公路工程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我國的公路建設行業的發展也在逐漸成熟。但是,通過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公路工程質量相比較可以發現,在發展水平、檢測數據及選擇傾向等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性,這也使我國在公路工程質量管理上存在分歧,出現了系統不適用的情況,甚至有些管理系統流于模式,因此,我國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適應于公路工程質量管理發展的戰略運營模式。
探究我國經濟特點可以輕易發現,我國經濟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區域性,基本呈現從東南部沿海向里逐漸遞減的趨勢。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會影響多個方面的進步與發展,不可否認的是,經濟狀況會對當地的公路管理的科技發展深度產生影響。經濟發達地區,一般情況下科技較為發達,信息化程度較高,自然而然工程試驗檢測人員及質量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程度較高、專業知識較為全面;經濟落后地區,通常情況下科技較為落后,普遍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無法適應工程試驗在公路工程質量管理中最大化發揮作用,導致公路工程的試驗質量管理在地區間極不平衡。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任何新事物新科技的出現都會引起爭論,有些人會接受,認為新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大動力,但一部分人也會產生抵觸情緒。在公路工程質量管理的改革中,避免不了新技術的應用,而且在工程試驗檢測過程中,會發現一些技術因素導致的問題,在“優勝劣汰”的社會潛規則下,要想提高公路工程質量就必須采取最優選擇,對材料、技術以及工藝越來越高的要求推動著行業的改革發展。其次,新技術產生后根據工程試驗檢測得到的結果,可以更全面清晰地明確自身革新的優缺點,以及新技術新工藝的可行性,由此推動新技術更好的優化革新,同時提高公路建設工作的效率及公路的工程質量。
社會環境復雜,居民的生活活動范圍及路線較為復雜,需要公路工程設計方案綜合居民需求及地理環境進行合理設計,同時加強質量管理,在復雜的地理環境下仍保證公路的質量可以滿足居民交通需求。這時,公路的工程試驗檢測可以根據檢測數據剖析方案的優缺點,同時根據地理環境的差異提出更優的選擇,保證原材料在質量最優的前提下性價比最大化,確保公路工程的最終實施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確保工程質量達到甚至遠超預期及國民出行交通需求。
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大力提倡低碳環保的今天,任何行業都應注意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貫徹落實節能降耗的理念。在公路工程建設中,檢測人員根據工程試驗的檢測可以得到所用建設材料的性能比,明確材料的優缺點,更合理地選擇材料,避免后期工程材料問題引起返工,延遲竣工時間,造成資源的不必要浪費。同時,分析檢測數據可以得到適應工程建設的材料,首先選擇當地材料,檢測是否符合工程質量要求,就地取材是最節儉的方式,其次在選擇增加路費后的最優性價比,但必須保證質量達標,以此減少資源的浪費,節省不必要的費用。
交通體系越來越重要,關系到居民出行的安全系數,影響著每一個家庭的幸福,但傳統的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基本都在工程竣工時進行,但改革中的公路工程的試驗檢測分為施工過程中質量監控和工程竣工時質量驗收,即現今的工程試驗檢測貫穿于整個公路建設工程中。在建設時增加工程的試驗檢測可以及時發現質量問題以及效率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方便及時制定更加合理地應對策略,提高公路質量,減少安全隱患,確保后期工程可以順利進行。同時,保存后期竣工的質量驗收過程,通過最后的細致檢測檢查各個環節以及環節交接點,確保公路工程的質量達到預期目標,而這樣全方位多層次的試驗檢測也完善了工程的質量評價工作。
因為傳統模式的影響,現今的很多非專業人員還沒有完全理解公路工程質量檢測的意義,意識的短缺導致主觀意識里不愿意增強知識體系的建設擴展,以及后期工作過程中的職能分配問題甚至檢測規范問題,對工程試驗檢測的準確性造成無法避免的影響。因此,質量檢測意識的增強在改革中應是需要首先進行改進的,在只有竣工時需要試驗檢測的模式根深蒂固的情況下,管理人員及檢測人員的意識都需要增強,意識的增強有助于工作人員調動積極性,提高管理效率,推動檢測工作深入進行,以提高質量檢測的準確度及現實性。
施工過程中,可以根據工程質量目標及實際情況對管理制度及試驗檢測制度進行合理的調整完善,明確各員工的職能分配以及具體的實驗流程,對試驗檢測的目標及規范及時做出調整,以保證配合工程的行進速度,同時保障檢測的質量及高效性。在質量管理方面,要加強工作合理性探索,增強相互監督的強度,確保各人員各司其職,同時完善監測樣品以及抽樣管理的相關制度規范。此外,需要定期定時召開會議,各環節負責人匯報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及檢測結果,以方便一同探討難題,為后面的計劃調整提供準確指引。
工程試驗檢測需要嚴格遵守檢測流程及規范,里面操作不當造成數據偏差,對于每個施工現場的溫度濕度要做好監測記錄,保證整個施工過程的數據都有所依據。檢測數據是工程試驗檢測的目的,也是發現問題調整策略的依據,因此,對檢測數據的規范管理至關重要。試驗檢測中的試樣采集要嚴格規范,并統一采集兩份,其中一份作為依據保存,相關人員記錄下樣品采集的時間、地點、名稱等重要信息。實驗過程中要由專業素質較高的人員完成或監督指導完成重要步驟,防止出現失誤等問題,為避免影響數據真實性及后續工程的進展方向,也可以增加復檢過程。實驗數據應詳細記錄,且做好備份,在交接時要保證嚴格按照流程完成交接過程。工程試驗檢測是公路工程質量控制中的關鍵步驟,需要所有參與人員規范流程,以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試驗檢測不僅要規范流程、加強管理,還要加強監測的技術設施建設。現今大部分試驗檢測機構使用的設備存在不達標、老化等問題,本應被淘汰的設備技術已經不適用于監測的改革發展,嚴重影響數據監測的準確度。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人員應時刻關注國家監測設備及技術更新消息,及時優化技術更新設備,并結合公路施工地點及特點擇優選擇,充分發揮新技術及設備的優勢。不管是新設備還是老設備都需要定期清理保養,尤其是精密儀器的清理保養較為煩瑣,需要清理人員小心操作,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工程試驗檢測可以有力推動國家公路工程質量的提高,在這復雜的交通環境下,增強各人員的工程試驗檢測意識并提高各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效率,并建立健全施工過程中各制度規范,增強試驗檢測流程及數據管理,結合實際加快設備技術的更新換代,為工程實施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依據,提高公路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