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曉娟
(陽泉煤業太行地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山西陽泉 045000)
投標單位根據招標單位提供的招標文件和設計圖紙就是清單計價模式,結合當前建筑市場的具體情況以及企業管理現狀,應該多方面的考慮其帶來的風險因素后,進行主動報價,在工程量清單模式下,建筑工程造價管控效果有著明顯的提高。在利用清單計價模式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比如工程造價管控的認識還是需要提高、建筑工程造價管控不規范、對建筑工程造價缺乏嚴格的審核等進行有效分析。
項目成本的含義是指這個建筑物從開始設計到最后交工檢驗之間所產生的所有的費用。基本上這個概念可以用兩種方式來陳述,一種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它是指建設項目固定資產的投資的一種,也就是想上述所說從開始到結束所產生的費用。還有一種就是包工包價,在項目一開始的時候對工程進行承包,將這期間所有預計會產生的費用都羅列出來,給予一個綜合的價格并且達成協議。達到控制工程造價的目的[1]。
1.2.1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
造價確定是指在項目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采用科學的計算方法及切實合理的計價依據,確定投資、設計、施工、竣工等階段的預算費用以及業主與承包商簽訂的承包合同價格、工程竣工結算的價格等。
1.2.2 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
工程造價達到有效的控制,是將預計有可能發生的所有費用控制,有力地將項目建設中所產生的所有合理范圍之內,并將在建筑過程中發生的問題作出改正,將投資的利益收益無限化。
工程項目不僅實體物形大,造價還很昂貴,不同的工程項目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導致了結構、造型甚至外觀等的不同要求,使得造價也有所差異。完成一個項目建設,從決策到竣工用時最快的也要幾個月,而工期長的甚至要幾十年,這期間就會受到許多難以預測的各種事情的影響,從而增加造價。而工程造價的構成不僅是人、材、機三個方面,還涉及土地使用等多個方面,任何一個方面的變化都會使造價產生波動。
在建筑行業不斷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種建筑工程項目的計價模式,一種是傳統的定額計價模式,另一種則是新推出并實施的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3]。
首先來說這兩種計價模式的適用范圍是不同的,對于國有資金投資(含國家融資)的項目或者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項目在實行計價過程中必須會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只有這兩種情況下會強制性選擇這種計價模式非國有資金投資或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項目則可以自由,選擇計價。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工程量清單計價主要在找普遍方式進行承包單位選擇時使用,剩下的大多數情況都在使用相對傳統的定額計價模式。
傳統的定額計價模(亦稱工料單價法)式下,進行計價的方法是對建成項目所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機具使用臺班分別乘以相應單價,匯總后整體計取相應稅費的一種計價模式。而工程量清單計價則是采用綜合單價法進行計價,單價中不但包含人工、材料、施工機具使用臺的費用,還包括可能分攤在單位工程基本構造單元上的費用,是將整個項目過程中的人工費、機械費、材料費、企業管理費、利潤等一系列費用進行單價綜合計價,而后再整體計取規費、稅金。二者在進行計價過程中無論是計價范圍還是計價對象都有所不同,傳統的定額計價是按照建設工程中的施工流程進行施工工藝計價,但是這樣的計價方式較為簡單和單一,而清單計價模式采用的方法針對施工中所涉及的分部分項工程。因此根據加價方式和用途不同,不同項目在不同的階段會采用不同的計價模式來進行項目工程建設[4]。
相對于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是需要按照國家所制定的“建設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來進行造價計算的,在全國各種項目中,只要使用了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就需要在造價計算中符合相關規定。但是傳統的定額計價模式都是根據全國統一定額結合各地區的社會平均生產技術水平編制而成的,所以對不同的省份地區,有著不同的計算規則和定額水平。一種定額計價模式所適用的地區具有局限性,無法進行跨地域的使用。
以某學院新建校區的施工管理為例,該工程由新校區的基礎設施總部研究所指揮。由于項目投資額大,涉及范圍廣泛,所以該項目是值得關注的。項目的初期,校方特地邀請了工程咨詢公司,對本次新建項目進行全過程的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投資決策方案的確間接影響了在進行建筑項目的施工中的施工質量。能否對投資進行合理的預算,對建設項目施工中的資金管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一個項目能對企業產生經濟較大影響的時候更為顯著,這就需要在項目投入方面進行全面市場調研,以順應市場的發展來進行預測,以精準的投資規模來保證產品質量,進而提高產品的價值[5]。
針對現階段工程建設的招投標中,仍然會出現一些造價管理工作的問題。因此需要依科學的造價管理來對相關的工作進行審核,以此來保證招投標工作順利地開展下去。而且確定了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后,需要全面進行工程預算,能夠針對招投標中的相關內容來體現工程造價的公平性,以此來使工程清單計價模式更加的科學合理化。首先,在進行全面造價的分析中要結合該工程的特點,針對不同工程的資料來全面考察,明確客戶的需求以及設計要求,并針對實際情況能夠控制好施工條件,以免出現由于施工問題而導致出現質量或工期上的變更;其次,在招標設計中需要將施工作業的內容與模式進行有效合理的劃分,幫助報價更為均衡。
工程量清單模式在合同管理成本控制中,要做到成本內容明確,根據預算審核工作的特點,確定配套性定額計價模式,并根據工程量的特征表述,分析合同文件及工作內容,并逐漸引導管理者能夠通過管理工作,全面樹立保護意識,讓成本管理設計更加科學[6]。最后,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在清單計價模式分析中需要制定完善的風險控制機制,不斷強調責任管控的內容,以此來加大工程項目管理力度,使工程管理層能正確分析價格的波動,從而預防和規避出現的造價風險,降低合同管理中的成本風險,能逐漸完善合同管理工作。
在如今的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斷加強對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管理,需要制定出較為完善的清單計價管理方法,能夠將造價管理提供一個科學的管理支持,保障預算工作的合理性,也一定程度上幫助審計工作的順利展開。在施工單位工作設計過程中,相關造價管理部門需要能與業主之間建立健全聯系機制,從而形成可靠的監管機制,能夠為審核工作提供支持,從而保障在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重視監管的重要性。在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中,要針對使用支護結構的特點來進行支護結構的設計,在設計階段需要工作人員熟悉原始地圖,對設計標高以及基準點能夠把控,再進行大量的收集數據信息,進行統計與分析,從而將項目設計更加的有效科學。
以行政定價為主的建筑產品價格不能反映真實價值和供求關系,減少了市場對供應需求的調整。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發展迅速發展,可實行客觀公正的價格招標機制,實施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工程造價管理,通過市場機制實現項目成本,可以克服傳統價格模型的缺點,避免出現各種成本缺陷,有助于建筑市場訂單的標準化,反映市場經濟法的公開性和公平性。通過多角度分析了清單計價模式下建筑工程造價的管理措施,例如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合同管理階段、施工階段、竣工結算階段管理要點等,可以顯著降低建筑工程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