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茹,馮麗軍
(1.煙臺黃金職業學院,山東煙臺 265400;2.內蒙錫林郭勒盟隆興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錫林郭勒 026000)
我國礦產資源豐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為保證礦山生產的順利進行,需要投入大量的機電設備和人員。在這種情況下,用好管好礦山機電設備,對礦山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礦山企業開采有幾十年的歷史,在近幾年的發展中遭遇到新的瓶頸,一方面礦產資源是一次性能源,不可再生,隨著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工成本只升不降,使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近幾年國家出臺新政策,對環保和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對礦山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礦山企業投入更多更好的設備,達到一定標準才可生產。因此,面對上述問題和現實要求,礦山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在設備投入和管理上下大功夫,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減少一線作業工人數量,節約生產成本,降低原料消耗,提高企業效益。
安全和生產是礦山首要的兩項任務,這兩項任務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統一矛盾,在安全條件下實現生產的穩定進行,離不開對機電設備的有效管理。礦山常見的十大類事故中有四類和機電設備有關,如運輸作業、機械傷害、觸電、壓力容器事故。有關資料顯示,2000—2004年,由于建筑業、能源開發、冶金行業等快速發展,金屬與非金屬礦增多,產量上升,造成非煤礦山事故明顯回升。礦山事故很多都與機電設備有關,2019年2月23日,西烏珠穆沁旗銀漫礦業發生井下傷害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造成22人死亡,28 人受傷。這起事故是井下車輛事故,與設備管理有直接聯系,因此,做好機電設備管理,不僅能提升效率,穩定產品質量,降低費用成本,更能保障安全,保護環境,保障職業健康。
礦山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在設備管理方面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很多單位建立了設備管理制度、設備操作規程、點檢制度等。但是礦山企業有其自身特點,如大型設備更新慢、設備配套安全設施不健全、從業人員素質低、管理責任意識不強、對設備安全認識不到位、制度落實不力、管理粗放等。針對這些問題,結合全優生產保障體系的創建,實現礦山機電設備的精細化管理,是提升設備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全優生產保障體系(Total Optimizational Production-Supporting Systems,TOPS),是人機系統精細化管理平臺,通過開展各項活動來調動員工積極性,培養員工自主維護意識,做好設備專業管理,使設備引進、運行和維護、維修與技術改造等設備全壽命周期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行為規范化、流程閉環化,使設備運行和現場管理走向科學化、系統化。
(1)以6S 管理為導向,做好設備現場的管理。6S 管理是全優生產保障體系創建推進的前提,從整理、整頓、清掃、規范、素養、操作入手。通過規范人的行為,打造整潔、高效、防錯、有序的生產環境,實現現場的定置化、可視化、規范化管理,將設備現場管理的問題消滅在源頭。
(2)提高員工的意識,養成自主維護的好習慣。全優生產保障體系把自主維護(AM)、專業維修(PM)和維修預防(MP)工作納入一體化管理,其中自主維護是設備維護管理的第一道防線。設備由人來操作,也需要人來維護。提高員工意識,是實現自主維護的必要條件。通過全優生產保障體系創建宣傳,讓員工接觸到先進的管理理念,強化員工對TOPS 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員工改變只用不修的陋習,提高機電設備操作人員的意識,實現自主維護。讓細節變成規范,讓規范成為習慣。通過素養的養成將外在的、強制性的制度要求轉化為員工主動的、發自內心的行動。
通過自主維修工作的開展,培養員工發現和解決設備小問題的能力,減少人為失誤對設備正常運行的影響,將設備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
(3)建立設備潤滑規范化流程,減少設備使用中的故障,使設備更好地服務于生產。根據有關資料,液壓系統的故障有70%是由液壓油污染引起的,軸承系統中40%的故障是因潤滑不當導致的。因此全優生產保障體系的重心是潤滑管理,包括全過程優化、規范、全員參與。日常點檢,由生產系統的操作人員實施,嚴格按照定點、定人、定質、定量、定法、定周期的”六定“管理。專業點檢,由設備系統的專職點檢員實施,主要工作是按計劃定期點檢。精密點檢,由職能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實施。
做好點檢維護的規范化,主要是提高機電設備操作人員的技能。通過對加油緊固等維修技能進行訓練、培訓,讓員工掌握設備結構、性能和工作原理,使之成為設備自主維護的主角,設備健康管理的第一道防線。
(4)制定檢維修系統解決方案,是全優生產保障體系的核心。檢修與維修的系統解決方案包括在線監測手段、維修標準、維修規范、驗收標準等。通過采用振動監測、紅外監測、超聲波監測等在線檢測制度,掌握設備運行狀態,對監測到的故障點及時維修,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維修技術標準,包括安裝精度,配合公差等技術標準;維修流程規范化,包括設備拆卸順序、檢查要點、修復方式、安裝順序、調度及驗收程序等;維修質量驗收標準化包括質量檢測點、精度要求范圍以及檢查方法、手段、流程等。
(5)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從經濟上保障制度落實。在機電設備管理的很多方面,雖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在制度的落實上卻沒有到位,形同虛設。經濟責任制是其他制度得以落實的保障。建立有效的考核機制,將責任落實到人,并確立設備事故率、設備故障停機率、備品備件經濟合理儲備量、漏點數量等可量化指標進行考核。各項管理制度都落到實處。
(6)做好設備改造和更新的管理工作。首先,加強舊設備的改造工作。礦山生產環境惡劣,灰塵大、負荷重、井下潮濕,因此設備性能劣化比較嚴重。礦山設備體積龐大,折裝不便,價格昂貴,造成這些老舊機械設備更新較慢,超期服役,存在不少安全隱患,使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做好這部分大型設備的改造工作,使設備性能恢復到滿足生產的狀態,是加強設備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
對于設備損耗嚴重,大修后性能、精度仍不能滿足規定工藝要求的,或者設備損耗雖在允許范圍之內;但技術已經陳舊落后,能耗高、使用操作條件不好、對環境污染嚴重,技術經濟效果不好的;或者設備役齡長,大修雖能恢復精度,但經濟效果不如更新的。這類設備進行更新時,做好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工作,使設備的先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保障機械設備的安全有效運行。
(7)設備管理中的閉環控制。通過有時間承諾的故障信息傳遞機制,使設備隱患和故障信息及時匯總到專業維修團隊,便于他們開展快速專業的設備故障診斷和維修,最大限度降低設備停機損失。通過開展維修預防工作,實現設備故障的源頭問題解決。借助TnPM 設備管理信息化平臺的搭建,實現設備檢修流程、現場基礎改善活動和指標跟蹤的全閉環管理。
結合全優生產保障體系的創建,對礦山機電設備實現精細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礦山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是實現礦山安全生產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