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勇
(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寧沈陽 110869)
機組兩段6 級,汽輪機拖動,齒輪箱增速,壓縮機設計轉速11 325 r/min,氣體組分由N2(15.31%)、CH4(37.47%)、C2H4(24.30%)、C3H8(15.92%)、IC5H12(7.01%),平均分子量29.19,單段防喘振(一回一、二回二)。一段進口流量41 895 Nm3/h,進口壓力0.462 MPa(a.),進口溫度8.38 ℃,一段出口壓力1.216 MPa(a.),出口溫度71.7 ℃;二段進口流量41 895 Nm3/h,進口壓力1.181 MPa(a.),進口溫度40 ℃,二段出口壓力2.824 MPa(a.),出口溫度102.1 ℃。
設計轉速下,一段流量42 528 Nm3/h(一回一防喘振閥門開度27%),低于設計流量;二段流量57 286 Nm3/h(二回二防喘振閥門關閉),大于一段流量,壓縮機上游氣源量48 000 Nm3/h。二段出口壓力1.611 MPa(G.)左右,未達到設計出口壓力的2.824 MPa(a.),一段工作點已在防喘振線附近,沒有調節裕度。電機轉速已接近額定轉速,機組軸系各振動、溫度均正常。
首先解決一段和二段流量不匹配問題,確保流量顯示準確后,通過工藝調節觀察一段運行點情況及電機超電流問題,為此采用倒推法,具體如下:
(1)排查流量計處測試管線及儀表,如有必要更換新差壓變送器。
(2)排查控制系統內流量參數設定、控制邏輯、流量計算公式。
(3)排查測點前后工藝管線上是否存在堵塞以及抽、加氣情況。
(4)排查機組性能是否達標,如有必要排查缸體內情況。
(1)通過現場排查流量計處整個測試管線及儀表,沒有發現有漏氣或堵塞現象,安裝情況滿足設計要求。流量計的設計及選型滿足設計規范及使用要求。將一段流量計及二段流量計上差壓變送器進行更換,顯示流量與更換前基本一致,證實現場流量差壓變送器顯示值無誤。
(2)現場確認控制系統內流量參數與流量計規格書一致。核算確認:控制系統系統內流量計算公式、防喘振計算公式無問題。機組正在運行,不能確認流量計元件內部是否存在問題,導致氣流通過流量計后,造成差壓值不準確。
(3)通過運行趨勢及現場一次表,測點前后工藝氣管路沒有堵塞的跡象,尤其管道過濾器,就地壓力表顯示的差壓在正常范圍。根據運行數據及實測組分,理論核算流量值基本接近畫面顯示值。該機組設計上為一回一及二回一防喘振,中間沒有抽加氣工藝,且氣體中沒有液體析出。畫面顯示一段防喘振閥門處于開啟狀態,二段防喘振閥門處于關閉狀態,現場檢查各工藝管線旁路閥門、喘振閥旁路閥門處于關閉狀態,實際是否發生內漏待停機檢測。
(4)根據目前運行情況理論核算,由于一段和二段流量不一致,使用一段和二段流量值分別進行理論核算,結果與目前實際的出口條件均不一致,由此可以得出壓縮機目前一段和二段的流量數值均不準確;確認壓縮機設計上不存在問題,電機選型不存在問題,電機功率在設計上仍有余度,而實際運行過程中電機發生了超設計電流情況,判斷機組目前應該在超設計工況下運行。由于裝置下游“冷箱”工藝為設計的30%,壓縮機出口壓力無法提升。現狀下可以通過調節壓縮機與下游裝置間的“節流閥”憋壓(正產投產不應該通過此節流閥調節),檢驗壓縮機性能。
采用將壓縮機出口節流憋壓的方式,測試壓縮機出口壓力是否達標。將壓縮機出口節流閥開度漸收,電機轉速提升至最大轉速,一段喘振閥配合著漸開以保證一段喘振點在安全區域內。最終出口節流閥開度降至40%,一段防喘振閥開度升至65%,出口壓力達到2.636 MPa(G.),基本達到了設計壓比。在此工況點機組各軸系振動、溫度均正常,氣源分子組分基本接近設計值,但電機電流偏大,電機定子溫度偏高,壓縮機溫升在設計范圍,二段流量高于一段流量約8000 Nm3/h。通過測試確認,壓縮機本體性能沒有問題,所以壓縮機缸體不用拆檢查看。
通過多方分析和排查,最終將疑點鎖定如下兩個方面:一是一段流量計測試元件本身有問題,氣流通過該流量元件產生的差壓值偏小25%左右;二是二段喘振閥門在關閉狀態時存在泄漏,或二段喘振閥旁路閥門存在泄漏。
(1)對壓縮機一段入口流量計及喘振線進行修正。在征得用戶同意的前提下,根據壓縮機上游來料流量對壓縮機一段入口流量進行修正。根據實測數據比較,將壓縮機一段入口流量差壓變送器量程從(0~6 kPa)在控制系統內改為(0~12 kPa),此時在不同工況下,壓縮機一段入口流量基本與壓縮機上游來料氣流量吻合。
在修正壓縮機一段流量后為保證機組控制系統內防喘振線有效投用,對一段防喘振系統進行實測及修正。實測過程需非常緩慢進行,觀察振動情況,若機組出現喘振現象則立刻停止壓力調節,迅速打開防喘振閥,在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所有機械運轉的測試數據保證機組平穩正常運行。在修改完防喘振線后,在DCS 上位機人為修改工況點狀態對防喘振系統進行模擬測試,各項防護措施基本達到預期目標。
(2)停機檢修期間,對壓縮機各防喘振閥及其旁路閥門是否有內泄漏的情況。最終發現:二段防喘振旁路閥門嚴重內漏,遂更換新的防喘振旁路閥門。重新啟機,達到額定轉速后,在一、二段防喘振閥全關情況下,機組運行畫面顯示一段流量已達到量程最大值65 000 Nm3/h,遠大于二段流量顯示值。目的根本原因可以判定:二段防喘振旁路閥內泄漏造成的,且二段防喘振閥旁路閥回流量大,約為15 000 Nm3/h。而一段流量計本身、原始喘振線設置均無問題。此時一段流量示值65 000 Nm3/h 是由更改控制系統內流量計量程所致。故需要將一段流量計參數及防喘振線改回原始條件。
(1)將控制系統內一段流量計量程調回原始狀態,將喘振線改回原始曲線。再次啟機,防喘振閥全關情況下,一段、二段流量值基本一致,且與上游來料氣源流量基本一致;一段、二段運行點位置正常,一段運行點會遠離防喘振線。裝置下游工藝“冷箱”負荷增加,壓縮機二段出口壓力持續穩定升高。此時電機電流降至正常值。
(2)對壓縮機進行實測性能,對比原設計性能曲線,檢驗機組性能。通過現場實測數據、結果及性能曲線的分析,在無閥門內漏的情況下,機組性能已達到設計要求,無須再對各項系統內的參數及喘振線進行修改。
機組在投運期間出現喘振點異常、流量異常、運行點貼近防喘振線、電機電流超設計值問題,原因為二段喘振閥旁路閥內泄漏所致。因二段防喘振閥旁路閥回流量大,增加二段入口流量及二段功率,二段運行點遠離防喘振線,此狀態下二段入口管網阻力增大,導致一段顯示流量值偏小,工作點靠近防喘振線,沒有調節空間。由于一段防喘振閥開度較大且實際二段防喘振閥回流量也很大,導致電機電流超設計值的情況發生。
在制冷劑壓縮機剛啟機的階段,系統冷箱持續降溫,在此期間需要不斷向循環內補如各制冷劑,慢慢調節各制冷劑的配比。在補液相制冷劑(丙烷、異戊烷等)時,建議采用少量、短時、多次的方式,與輕分子量氣相冷劑(甲烷、乙烯等)配合著交替補入。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打開壓縮機入口管線的電伴熱裝置。如上操作可以有效防止因壓縮機入口氣源帶液,導致轉子葉輪帶液,影響壓縮機轉子的動平衡,從而導致軸振動大而連鎖跳車。冷箱負荷也時影響壓縮機出口壓力的因素之一:冷箱負荷低于設計,對于壓縮機來說管網阻力小;冷箱提升負荷,管網阻力增大,對壓縮機二段出口壓比的建立能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