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鋒
(中交二公局東萌工程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119)
近年來,在所有施工項目中,路橋項目的占比逐年升高。在這種背景下,施工企業也在迫切轉型和升級,工程項目所涵蓋的內容也從基礎的路面施工轉變為橋涵隧道施工。任何一個項目的開展都離不開機械設備的配合,公路項目的開展往往需要較多的設備種類和數量,管理難度較大,但是設備管理工作不容忽視。設備管理工作者必須嚴格按照企業的管控要求,提高設備利用效率,保證公路項目工程順利開展。
公路隧道機械設備的管理主要包含隧道拌合站的配置管理、隧道空壓機管理、多臂鉆施工管理等內容。只有對機械設備進行綜合性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設備管理水平,為施工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1]。為保證設備維持在良好運行狀態,設備管理人員在隧道機械設備管理過程中,應及時、準確地查找設備當前存在的漏洞,充分發揮出機械設備的功能。
(1)精細化管理隧道空壓機,設備的進場及驗收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在使用和保養設備過程中,按期核算用電量,為避免浪費,空壓機的開機時間必須和洞內的風槍相互匹配。
(2)在策劃和制定多臂鉆施工方案過程中,切忌盲目,必須綜合考慮炸藥用量以及圍巖級別。在應用濕噴機械手的過程中,為保證其達到最佳使用效果,需要對速凝劑和噴漿料進行反復試驗。
(3)如果變壓器配置較小或隧道空壓機配備不足,可以適當應用電動液壓鑿巖機,該設備可有效減少用電量。
(4)合理配置隧道拌合站,在設置小型拌和站過程中,注意盡量縮短工序銜接時間,為保證連續噴漿,在開展噴漿操作過程中,應保證所有洞口的工序盡量錯開。在開展二襯混凝土拌合施工過程中,可以選擇HZS90 或HZS120 型混凝土攪拌站進行混凝土的拌制,上述兩種設備制得的混凝土和易性好,且外觀漂亮,隨后采用泵車運送到施工現場。
要保證和提高項目工程施工質量,首先需要做好工程機械管理工作。因此,橋梁施工過程中,必須對旋挖鉆施工、下構施工設備、鋼筋施工基本配置、拌合站配置、起重設備配置進行合理有效管理,促進橋梁項目工程順利開展。
(1)按合同簽訂配置旋挖鉆施工的吊車和挖掘設備,在組織設計沖擊鉆施工項目過程中,必須盡可能保證施工的連續性。通常來說,一臺挖掘機通常和7 臺左右沖擊鉆相互配合。
(2)鋼筋施工配置。開展鋼筋施工過程中,必須加強設備保養,采取培訓等方式加強設備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保證其可以嚴格按操作規范操作設備。
(3)起重設備的配置。選擇設備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鋼筋加工場面積。例如,若場地面積不足500 m2,則可以應用單梁橋式起重機,如果場地面積比較大,通常選擇門式起重機。
(4)拌合站的配置,根據項目實際需要的拌和數量,合理選擇拌和設備型號,如果實際拌和數量超過10 萬,一般需要選擇和應用自由設備。在配置罐車過程中,為方便控制成本,必須綜合考慮實際運輸數量以及租用形式等內容。
(5)下構施工設備。為有效提高設備利用效率,根據合同約定由班組負責配置下構施工吊車,認真核查項目租用吊車。對于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其安全操作意識,還需要重視鋼筋籠運輸車輛的安全,如果運輸構件超出車長,必須懸掛警示標志。
對于任何一個項目,機械設備的有序運行都是項目施工的基礎,在開展路基施工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的管理辦法對施工機械設備進行管理。例如,可以對隧道二襯混凝土養生臺車等進行嘗試性改革,提高路基施工質量。
(1)路基設備管理。開展路基施工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施工機械主要有挖機、壓路機、推土機和自卸車等設備。實際施工時,需要及時核算操作人員的運轉記錄,并且和路基填方的產值進行比對。另外,在路基施工通常對調料粒徑具有較高要求,因此,為減少項目成本,可以租用一些移動破碎設備,對粒徑較大的調料進行破碎。
(2)為提高整個項目的施工質量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對挖機改錨桿鉆機、隧道隔音簾以及隧道二襯養生臺車等進行工藝創新與改革。
(3)設備安全管理。為提高設備安全管理水平,必須做好以下工作:①設備進場前,需要對設備的性能進行檢查和驗收,并且及時進行核查和登記;②管理設備過程中,一旦發現隱患,立即進行糾正,嚴格按照公司相關規定操作設備;③如果項目施工是在冬季或夏季,必須做好相應的“三防”檢查;④做好特種設備的驗收和等級工作,尤其是龍門吊夾軌器和空壓機安全閥[2];⑤建立并完善駕駛員培訓機制,增強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保證操作人員可以嚴格按照相應規章制度操作設備。
(1)施工方案優選化。綜合考慮工程量、工程內容、工期、以及設備具體情況,選擇最為合理的公路施工方案。注意保證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經濟性,使施工方案可以更好地協調施工設備和施工進度。例如,對于工程量較大的項目,可以采用一些先進大型設備;對于工程量較小的設備,可以適當選擇現有的中小型設備。為保證項目施工順利、有序開展,需要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避免浪費。
(2)配套設備效率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設備應用效率。施工企業還需要解決好設備內部的配套關系:①以主要設備為基礎,合理選擇其他配套設備,充分發揮所有設備的效率;②為減少設備的配套環節,盡可能選用一些綜合型設備,進一步提高設備組列運行可靠性;③重視控制組列中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實現局部施工設備的并列化。
(1)管理人員專業化。對于機械設備的管理人員以及操作人員,必須明確其崗位職責。相關人員在操作設備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另外,重視對機械設備管理和操作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保證這些工作人員可以更好適應實際施工要求,作為設備管理人員和設備操作人員,應該強化自身服務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在工作中,理論與實踐并重,只有這樣,設備管理工作才能發揮作用。
(2)日常管理數量化。在核算項目成本時,核算每臺設備的投入和產出。工作人員需要正確統計和分析設備的投入產出比例,量化設備的施工經濟效益,提高設備經濟控制能力。
(3)項目目標責任化。制定并完善相應的考核機制,做好分層管理,保證設備管理責任到人。同時,為保證項目各項指標可以更好達成,還需要做好項目細化和成本核算工作。
(1)預防檢查日常化。施工實踐證明,為有效避免突發故障,設備管理人員必須做好設備日常巡檢工作,盡早發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設備的預防檢查包含設備的日常維護和設備的巡檢等2 個環節。其中,設備操作工作人員負責完成設備的日常維護,主要應用“十字作業法”對設備的整個應用過程進行管理和維護[3]。修理人員負責設備的巡檢工作。企業根據項目具體情況,細化責任,保證責任落實到個人,還要設置相應獎懲措施。
(2)設備維護科學化。做好設備的維護,是提高設備工作效率的基本保證。維護機械設備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開展,避免盲目選擇維護方法,影響設備使用壽命。例如,更換公路施工現場的車輛潤滑油時,沒有考慮更換周期以及牌號等,導致設備實際使用壽命受到嚴重影響。
項目施工過程中,為保證各機械設備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必須重視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為保證設備正常有序運行,施工企業應該綜合考慮項目工程的實際特點,制定符合實際的管理制度,有效提高設備管理水平,為順利施工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