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快遞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對推動制造業提質增效和快遞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和郵政強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年,在國家郵政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推動下,快遞業服務制造業涌現出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了若干有效模式。但快遞業服務制造業仍處在起步階段,存在規模效益不明顯、融合發展不深入、服務能力不適應和配套支持政策不到位等問題。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重大決策部署,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國家郵政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提出了《關于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制造業優化升級;推動快遞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用新技術新模式,創新發展供應鏈;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打造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采購、協同制造、協同物流;深化產業合作,完善工作機制,構建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快遞業服務制造業范圍持續拓展,深度融入汽車、消費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制造領域,形成覆蓋相關制造業采購、生產、銷售和售后等環節的供應鏈服務能力,培育出倉配一體化、入廠物流、國際供應鏈、海外協同等融合發展的成熟模式,培育出100個深度融合典型項目和20個深度融合發展先行區。快遞業服務相關制造業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相關制造業供應鏈組織效率、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互利共贏、相融相長、耦合共生。
(一)深化產業合作。鼓勵制造企業專注于設計、研發和生產等核心環節,優化業務流程,整合外包采購、生產、銷售和售后等環節的快遞物流需求,引導有實力的快遞企業有效承接并提供集約化、專業化的服務。引導快遞企業主動與制造企業對接,打造個性化、定制化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支持制造企業與快遞企業整合資源,發揮各自優勢,發展面向同一制造業領域的供應鏈服務。
(二)協同產業布局。支持各地結合實際做好快遞業與制造業規劃布局銜接,重點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推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引導快遞企業在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制造業集聚區,建設集約共享、智能高效的快遞物流基礎設施。支持快遞企業建設輻射國內外的航空快遞貨運樞紐,吸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高端制造業集聚發展,打造臨空經濟區。
(三)提升服務能力。鼓勵快遞企業與制造企業開展合作,培育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能力,加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升級改造傳統倉儲和作業處理設施,推進裝備設施自動化、智能化建設。
(四)豐富服務產品。支持快遞企業適應制造企業需求,提供入廠物流、線邊物流、逆向物流和倉配一體化等快遞物流服務,引導快遞企業參與制造企業供應鏈協同平臺建設,提高服務響應速度和資源利用效率,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供應鏈服務產品。
(五)打造智慧物流。加快推動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物聯網與制造業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提升基礎設施、裝備和作業系統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支持制造企業聯合快遞企業研發智能立體倉庫、智能物流機器人、自動化分揀設備、自動化包裝設備、無人駕駛車輛和冷鏈快遞等技術裝備,加快推進制造業物流技術裝備智慧化。鼓勵通信企業、電子信息制造企業與快遞企業合作,促進物流全鏈條可視化、透明化和可追溯。
(六)發展綠色物流。支持制造企業、快遞企業逐步淘汰重金屬和特定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生產、使用經綠色認證的郵件快件包裝產品。鼓勵制造企業加強低成本、無污染、可降解、可循環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研發。
(七)實施海外協同。支持快遞企業與制造企業加強國際發展戰略對接,強化境外資源共享,伴隨出海、協同發展。鼓勵快遞企業聯合有實力的制造企業通過多種合作方式,整合利用海外國際貨代、清關通關和投遞網絡等資源,提升制造企業全鏈條供應鏈服務能力。鼓勵制造企業在海外布局時,聯合快遞企業設計國際供應鏈物流網絡,共享境外倉儲網絡和通關資源。
(八)推動重點突破。在醫藥行業,加快區塊鏈、射頻識別(RFID)、冷鏈空調、溫濕度傳感器等技術裝備研發和應用,鼓勵快遞企業依法取得醫藥倉儲和醫藥流通資質,加速構建覆蓋全國的全流程、可追溯、高時效的冷鏈醫藥物流網絡。
政策措施部分共有6個部分,分別為完善工作機制、強化政策支持、加強示范推廣、強化交流對接、完善標準體系、加強人才培養等。其中,在強化交流對接方面,鼓勵快遞協會成立專門機構,吸引制造企業加入,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支持快遞協會與制造業相關協會舉辦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論壇,促進項目對接和業務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