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夢想”是爸爸掛在屋里那頂的軍帽。總是趁爸爸遠行時,悄悄地取下來看看,時爾還會戴一戴,感受它的威嚴和神圣。
讀書時,“夢想”是穿著軍裝到青藏高原。在那冰天雪地的世界里,那怕能為祖國人民站一次哨,也覺得人生多姿多彩。
而現在,“夢想”是一套穿在身上的“火焰藍”。希望永遠地穿下去,用自己的青春守衛林海,用“火焰藍”照亮人民群眾的黑夜。
日前,筆者在采訪即將服役到期的呂兵時,面對再一次走上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在講述自己“夢想”時感慨地說:“如果你內心只有草的種子,你就是草;如果你內心有樹的種子,你必然會長成樹。只要組織需要,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這份事業。”
呂兵,1988年11月出生,個頭不高,黝黑敦實,兒時調皮愛鬧,時常趁父親遠行時,悄悄地取下父親退伍后掛在屋里的軍裝、軍帽當玩物,偶爾還會圍著父親,讓他講當兵時抓壞人的故事,無意間在幼小的內心播下了從軍報國的“種子”。
2007年12月,呂兵高考成績不佳,與理想的大學擦肩而過,受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一人修建了一條路的故事感染,更加堅定了要當兵的念頭。通過層層選拔,呂兵如愿走進原武警云南森林總隊普洱支隊。“雖然沒能去巍巍的青藏高原放哨,但是守護祖國的萬頃林海同樣是當兵。”呂兵這樣安慰自己。
“戰爭年代,革命先輩們入黨是為了上陣殺敵。和平年代,我們入黨是為了人民平安沖鋒在前。”呂兵說,他當新兵的時候就向黨組織遞交了兩份入黨申請書,每次學習、訓練都按黨員骨干的標準要求自己。2008年,作為唯一的新兵代表參加總隊訓練尖子大比武,因心理素質較差,在300名隊員中取得了23名的成績。痛定思痛的他堅持每天擠出1小時看書、記筆記、補缺訓練。為練好講功,他有意識在集體活動中“出頭露面”,鍛煉心理素質。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獲。2009年,呂兵入伍第二年當上了副班長,是同年兵中第一個。2010年,正式當班長時,他躊躇滿志,感到自己在隊友期間單項科目全優,第一個入了黨,帶兵應該沒有問題。然而,現實并非想像中那么容易。
中隊長安排每名班長各負責一個科目教學示范,呂兵負責班組滅火戰斗科目。其他班長能講能做,效果很好。到他時卻一下子成了“啞巴”,在中隊面前丟盡了顏面。從此,為了糾正吐字不清的毛病,他偷偷含著鵝卵石練發音,牙齦多次磨破流血。經過3個多月的練習,他講話聲音變得響亮、吐字清楚流利每次組織教學示范,隊友們聽得認真,學得有勁。年底,呂兵被評為“優秀四會教練員”。
“每個隊員都渴望溝通理解,班長只有真誠交流,才能與隊友心貼心。我們中隊黨員骨干有個優良傳統,干部骨干對待隊友像親人,關愛隊友勝過關愛自己。”呂兵說,每一個戰士都有他的閃光點,找到了閃光點,做思想工作就有了切入點。多年來,呂兵總結了“三分教、三分學、三分比、三分評、三分互動”的訓練方法,時常把單科強的人員發動做示范,保護其興趣點,單科弱的人員同排一個起跑線,補課趕隊,保護其自尊心,突出成績量化、單個會診、少批評、多鼓勵,先后帶出隊員100多人,40余人走上班長崗位,20余人立功受獎,13人入黨。
2012年4月,云南省彌勒縣東山鎮發生森林火災。寧洱中隊作為靠前駐防彌勒縣唯一的滅火力量,第一時間抵達火災現場,經過對火場的勘察發現,火場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半山腰上,且坡度均在60度以上。為確保隊員安全,中隊黨支部把呂兵、李偉杰等五名黨員班長組成黨員突擊隊,負責沿著火線撲打火頭,其余人員跟進清理余火。
“想著對不起父母,還沒好好地孝敬他們。”呂兵回憶說。撲救森林火災與打仗一樣,隨時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突擊隊正沿著火線打著、打著……火場刮起6級陣風,前方的火勢突然增大,后面撲滅的火線再次復燃,下方就是懸崖,上有一片石林,我們被大火包了“餃子”。幸好,石林中一個石頭直徑有3米多寬,我們強行打開突破口,五個人爬在石頭上,火就從腳下燒過去。
濃煙過后,當呂兵和四名突擊隊員從火燒跡地里搖搖晃晃地走出火線時,參與滅火的地方干部、林業職工頓時喝彩聲不斷,為大家豎起大拇指。“從他們的贊嘆聲中,我深切體會到當好一名森林消防指戰員的使命和榮耀。”呂兵自豪地說,
今年7月10日,中隊附近的木材廠突發火災。呂兵作為一名黨員邊向上級報告情況,邊吹響緊急集合哨,組織隊員迅速趕赴事發現場。經火災勘查發現,火災發生在操作間,部分木質密度板和機器設備油正在燃燒,附近有一儲水池可以架設水泵。呂兵立即組織人員架設水泵向火場鋪設水帶,此時寧洱消防救援大隊指戰員已趕到,雙方協同作戰16分鐘,將明火全部撲滅,有效降低了木材廠的損失。
從“橄欖綠”到“火焰藍”,對于身份的轉變怎么看?呂兵說:“我的初心堅如磐石,都是為了人民。”12年來,呂兵先后參與撲救景東縣漫彎水電站附近森林火災和寧洱縣大街鎮泥石流、2014年景谷“10.7”地震救援等50多次救援任務,為楚雄州、寧洱縣等地方培訓專業隊伍4000多人次。
如今,面對突發災情、隨時可能的犧牲和晉退走留,很多朋友勸呂兵盡早轉業回家,找個穩當的工作。呂兵堅定地說:“遇到危險的工作就走了,我們的平安誰來守護?只要組織需要,那怕上刀山、闖火海,我也愿意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