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王淦生
【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日常生活中,各種儀式幾乎伴隨每個人的一生。祭拜祖先有儀式,婚喪嫁娶有儀式,畢業典禮有儀式,就連買了一本新的筆記本鄭重地寫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種儀式。
有人認為,儀式有著穩定的流程,確定的意義,不容輕易改變;也有人認為,儀式是順應生活而產生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理應改變;還有人認為,生活節奏這么快,時間這么緊張,儀式應該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情里去。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真題解析】
儀式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儀式無處不在。法國童話《小王子》里說,儀式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中國人向來注重“儀式感”,從個人、家庭方面說,有婚禮、喪禮、生日、祭典等;從國家、民族層面說,有國慶、新年以及各種慶祝日與紀念日。既然儀式是為了表達一種內心的特別的情感,那么,內心的狀況如何應當是我們需要首先考慮的。因為不管怎么說,儀式都只是一種形式,而內心的情感才是起決定作用的。所以我們說:我們需要儀式,但更需要與儀式匹配的心情。
我們慶祝國慶,是為了表達我們內心深處對祖國的熱愛;我們舉行婚禮,是為了彰顯內心深處對婚姻的重視;我們歡度春節,是為了表達我們內心深處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儀式服從于內心,生活中需要各種各樣的儀式表達我們特殊的情感。
我們應該改變儀式中的各種陳規陋習,但不能因此將所有的儀式廢除;我們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意義的事情里去,但儀式有時卻更能彰顯人生的意義。但是,我們反對徒具形式的儀式,反對敷衍了事的典禮。沒有內心和靈魂參與的儀式,是對莊嚴的褻瀆。
如果我來為這篇文章立意,我會這樣選擇:人類需要儀式,生活中需要儀式感,但這種儀式應該內容大于形式,有心靈的參與。儀式是為了讓我們敬畏生活中值得敬畏的東西,看重生活中值得看重的東西,銘記生活中值得銘記的東西……從而過上一種更有意義的生活。縱然生活節奏再快,時間再緊,人再忙,我們都應靜一靜心,定一定神,與莊嚴小聚。
【高分作文】
生活需要儀式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盧高揚
尼采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我們固然不必如尼采一樣,每一天都要來上一段“生命的舞蹈”,但總要有一些時間與平素不同,總要有一些事情須特別看重——以此來彰顯生命的嚴肅與莊重。
很羨慕那些認真生活的人們,無論他們的境況如何、地位怎樣,他們都能生活得一絲不茍,讓人生中留存一種真真切切的儀式感。
日本電影《你的名字》中的宮水家族便是如此。一場大火,焚毀了系守鎮上幾乎所有的古籍,以致大家連祭祀的意義都無從知曉,流傳下來的僅有形式。可即便如此,在全系守鎮已漸漸忘卻了祭祀儀式時,宮水三葉等人依然堅守著祭祀中的結繩等一系列傳統儀式。
那身著古袍,手持神杖,在神廟前翩翩起舞,真心實意為全系守鎮人們祈福的三葉,成為影片中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
那份儀式感,說白了就是一種敬畏感——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敬畏。其實,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也都存有這樣一種敬畏之心。
中國人對生命的思考和對自然的敬畏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并把這種思考和敬畏融進了各種儀式中。在這些儀式中,人們得到了內心的寧靜。
像中國傳統節日中的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日、祭月等等儀式,莫不是為了借一種隆重莊嚴的儀式表達人們對大自然的感恩,對過去歲月中自己的所作所為的思考,對未來的憧憬和祝愿。我們的祖先借這一個個契機提醒我們:生活需要嚴肅的因子,人生不能沒有莊嚴的時刻。

所以,儀式感是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尊重,只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才會注重儀式感,從而將平淡的日子過出不一樣的味道。
認認真真地生活,說起來多簡單啊,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現代社會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傳統禮儀中煩瑣的儀式不屑一顧,在滾滾紅塵中隨波逐流,對生活抱有隨意乃至麻木的態度,他們甚至還會嘲諷那些認真生活的人,認為他們不懂得享受當下。其實,他們的生活已經完全失去了一種厚重感,像水波上失根的浮萍。
生活再緊張,再忙碌,我們也需要有那么一些時間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人生的意義,想一想過去,想一想未來;想一想世界給了我們什么,想一想我們又給了世界什么,從而調整自己生活的方向……
生活中的各種儀式正給了我們一個個這樣的機會。
【名師點評】
文章以“生活需要儀式”為題,先用尼采的名言引入話題,揭示生命與儀式之間的必然聯系;再以日本影片《你的名字》中的情節為論據,證明儀式乃是為了表達對生命的敬畏;而后再以中國一系列傳統節日為例,深入剖析了各種儀式的深層意義,即讓人們反思生活,懺悔過錯,規劃未來。如此層層推進,使儀式的作用和意義得以充分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