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中建材西南勘測設計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52)
廠區邊坡位于擬建廠區兩側,東側邊坡長約930m,西側邊坡長約1237m。邊坡總體走向為南—北向,局部東南—西北向與西南—東北向。邊坡設計開挖高寬比為1:0.5,設計邊坡最大高度約為44.0m,設計鄉村公路路面基本寬度5.0m,設計公路坡度為1.8%~10.5%,設計鄉村公路中心線高程3544.37m~3603.93m。邊坡總體為切向坡,局部為順向坡。
坡體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統坡洪積角礫(Q4dl+pl)與二疊系上統妥壩組(P2t)組成,巖體節理裂隙發育,較為破碎,穩定性較差。
場地山嶺重疊,山勢雄偉,地形受金沙江、瀾滄江水的切割影響,形成高山窄谷地貌單元。
擬建場地地勢為北高南低,坡向傾向主要為正東向~東北向、西南向~正西向。場地兩側山脊自然坡度角約為5°~67°,少量基巖出露,大部為第四系坡洪積角礫土覆蓋,厚度0.70~28.10m 不等,植被茂盛。場地內有北南流向的水溝穿過,北側溝中高程3598.56m,南側水溝旁高程為3539.01m。
場地出露地層第四系全新統雜填土(Q4
ml)、坡洪積角礫土(Q4dl+pl),下伏基巖為二疊系上統妥壩組(P2t)。各巖土層特性按由新至老的順序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統雜填土(Q4ml)
雜填土:灰黃色~灰色,松散,稍濕,主要成分為建筑垃圾、碎石、塊石、粘性土。
(2)、第四系全新統坡洪積(Q4dl+pl)角礫土
角礫土:灰褐色、灰黃色、灰色,稍濕,碎石母巖成份為砂巖、泥巖等,中風化狀,棱角型為主,分選性較差,無層理特征,充填粘性土、砂質、角礫,松散~稍密,局部夾少量碎石、塊石,稍濕~飽和,碎石含量55~60%,粒徑2~10cm為主。
(3)、二疊系上統妥壩組(P2t)
主要為灰色砂巖、泥質砂巖、含礫砂巖、泥巖、深灰色頁巖,夾薄層狀灰巖、厚層狀石英礫巖及炭質頁巖。
中厚~厚層狀,粉細粒結構,鈣泥質膠結,膠結程度差,砂質礦物成份為石英、長石、云母等,場地均有分布,主要發育四組節理:9°~155°∠20°~89°、166°~170°∠70°~87°、179°~288°∠52°~85°、304°~355°∠45°~86°。分為強風化泥質砂巖、中風化泥質砂巖兩個亞層。
擬建場地位于海通斷裂的東盤、海通背斜的軸部。西側同奧陶系中統(O2)灰白、灰黃色厚層塊狀細晶含灰質白云巖呈斷層接觸;至東林芝橋附近與下二疊統交嘎組呈假整合接觸。
受構造作用影響,擬建場地節理裂隙較為發育,根據現場實測,裂隙主要有四組,其產狀為:9°~155°∠20°~89°、166°~170°∠70°~87°、179°~288°∠52°~85°、304°~355°∠45°~86°。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 修訂版) 和《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18306-2015)確定: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 度,設計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特征周期為0.40s。
2.4.1 水文
場地內地表水主要為一條由北向南穿過整個廠區的河流,河道寬2.5m~5.5m,在場地南端匯入靈芝河。該河流為常年流水河流,補給源主要為上游的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
2.4.2 地下水
場地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潛水及基巖裂隙水,孔隙潛水主要賦存于角礫層中,地下水初見水位一般在角礫層中。
根據水質分析試驗報告,場地地下水質類型為HCO3-SO4-Ca 型,對混凝土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場地土對混凝土結構具弱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
在場地主要表現為山體坡壁上的自然崩塌,其崩塌物質堆積在坡洪積坡體上。分布于擬建輔助原料破碎西側坡體上。主要為砂、泥巖組成,長約30m,高約16m,方量約240 m3,崩塌方向為東南方向,巖層產狀為21°∠59°,結構面結合一般。
場地內分布有6 個淺層土質滑塌,為淺層土質滑塌,主要為砂、粘性碎石土。由于巖體軟弱夾層及節理裂隙發育,隨著邊坡的開挖,邊坡逐漸形成,邊坡應力狀態改變,在爆破震動、地震及地下水的作用下,極可能發生巖土體滑坡,危及道路及廠區生產安全。
場地現狀左右兩側分布有11 條沖溝。左側5 條,右側6 條。大部分呈“V”形分布,溝口松散堆積較多,以砂、粘性土夾碎石堆積為主。
坡面走向正北~北偏西9°,巖層傾向200°~258°,傾角26°~45°,坡面傾向與巖層傾向夾角為106°~174°。是較為典型的切向坡。本區除了修建鄉村公路切割山體形成0.5~43.7m 陡坡外,其余為原始地形,原始地形坡度為9°~48°。
坡體巖性為泥質砂巖,較軟巖。主要發育傾向為東南向和北東向兩組節理。兩組節理與坡面角度相交不大,對坡體影響較大,,在破碎巖體中可能出現沿破碎帶滑動與崩塌掉塊,穩定性影響較大。
1、本場地無新構造活動跡象,區域地質構造相對穩定,屬于高山窄谷地貌單元。
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較復雜,易產生地質災害。邊坡以挖方為主,按1:0.5高寬比放坡,最大切坡約44.0m,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邊坡勘察等級為一級。
3、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 度,設計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特征周期為0.40s。
4、邊坡出露巖土主要為第四系角礫土及二疊系上統妥壩組(P2t)地層,巖性主要為泥質砂巖,中等風化為主,巖體破碎。
5、場地不良地質現象有崩塌、滑塌、泥石流。
6、針對場地現狀邊坡穩定狀況提出邊坡治理對策:排水、穩坡和監測措施。邊坡治理可采用抗滑樁、框架格構梁、錨桿(索)、擋墻、掛網噴射砼護面等方式;場地巖土體易風化,邊坡治理設計時應考慮必要的坡面防護及綠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