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越
(四川路橋橋梁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二襯背后脫空是指隧道二襯混凝土與初支噴射混凝土之間存在空隙、空洞或混凝土不密實現象。在隧道實體工程質量檢查中發現,多數隧道均存在局部二襯混凝土背后脫空以及二襯拱頂不密實現象。為了保證襯砌施工質量,常采用注漿法進行補強加固。本文對隧道二襯背后脫空及不密實現象進行了原因分析,并總結了注漿補強的處治技術要點。
隧道二襯發生背后脫空的主要位置集中在拱頂及側壁、拱腰等部位。從此類缺陷常發部位在隧道橫斷面上的空間分布規律分析,總結得出以下幾個主要成因:
1、在施工至拱頂時,因拱頂初支平整度差表面凹凸不平,或臺車擋頭板排氣孔堵塞,混凝土將部分空氣擠壓至狹小密封空間內無法排出,造成空隙。
2、在混凝土澆筑到拱頂位置時出現灌注管堵管,施工人員未仔細排查現場情況,錯誤認為已經灌滿,停止灌注,造成脫空現象。
3、二襯拱頂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急于拆管,混凝土未初凝,受重力作用而下沉,造成灌注孔處脫空。
4、二襯澆筑過程中混凝土供應不連續,中途間隔時間過長,造成局部位置混凝土失去流動性或初凝,后續混凝土無法填補空隙造成脫空。或因混凝土振搗不到位,排氣不充分,造成混凝土不密實。
5、防水板鋪設未預留足夠的松鋪系數,導致二襯混凝土時,防水板不能與初支面密貼,造成防水板背面出現空隙。
6、混凝土配合比不良,水灰比過大、坍落度過大等性能缺陷造成混凝土凝固收縮變形過大,導致空隙。
通過敲擊檢測或超聲波檢測確定脫空區域,用紅油漆在二襯混凝土表面畫出脫空區標識線,明確處治范圍。注漿孔按1m×1m 間距,交錯布置,鉆孔孔徑Ф 42mm,孔內埋設Ф32mm 鋼管,鋼管上焊接Ф20mm 注漿閥門,注漿過程中關閉相鄰空位的閥門,防止漿液泄露,同時打開頂部排氣管確保漿液密實。注漿完畢,待漿液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超聲波檢測。
注漿加固施工工藝流程為:鉆設注漿孔→埋設注漿管→配置漿液→灌注漿液→終止注漿→質量檢測
1)鉆孔
鉆孔施工前首先進行放線,將注漿孔孔位在二襯混凝土表面用紅油漆打點標識出來,注漿孔按1m×1m 間距交錯布設。
采用鉆孔機在標識處鉆設Φ42mm 注漿孔,為防止鉆孔時破壞防水板,鉆孔時需準確控制鉆孔深度,一旦鉆穿二襯混凝土層后立即停鉆,避免超深。鉆孔完成后應檢查防水板是否損壞,測量實際的襯砌厚度缺陷范圍和襯砌背后不密實、空洞的大小及范圍,并與超聲檢測結果進行核對。根據實際測量結果對注漿孔布置間距、范圍進行適當調整。
2)埋設注漿管
在Ф42mm 鉆孔內埋設注漿管,注漿管采用Ф32mm 鋼管,長度一般為60cm,當有二襯混凝土超厚情況時應適當加長。注漿管采用錨固劑或植筋膠固定于注漿孔中,注漿孔與注漿管間的空隙需封堵密實防止漏漿;注漿管外留孔口頂部焊接Ф20mm 鋼管并安裝閥門。選擇最上方的一根注漿管作為排氣管,注漿作業時打開閥門利用空氣排出。
3)漿液配置
灌漿材料采用M35 微膨脹水泥砂漿,水泥砂漿由普通硅酸鹽水泥、膨脹劑、天然砂和水攪拌通過高速制漿機強制攪拌而成,漿液水灰比建議1:1.2~1:1.5,具體根據現場試驗確定。
4)灌注漿液
注漿機安裝完成后將注漿管與注漿機連接好,排除管內空氣和水,配置好水泥砂漿并調整好注漿壓力后方可啟動注漿機開始注漿。正式注漿施工前應先進行注漿試驗,根據試驗結果調整注漿壓力、漿液配合比、穩壓時間等注漿參數。
二襯背后脫空注漿時,沿隧道縱向應由下坡方向向上坡方向進行,沿隧道橫向應按先邊墻再側墻最后注拱頂的順序進行。單個脫空區注漿時按先下后上分層注漿的順序依次進行。注漿過程中,應關閉相鄰孔位的注漿閥門,防止漿液溢出。注漿壓力一般控制在0.2~0.5Mpa 之間,注漿終止壓力控制為0.5MPa。注漿施工過程中,密切觀測注漿壓力和漿液流量變化。當注漿壓力逐漸上升,漿液吸收逐漸減少,直至達到設計終止壓力,并穩定5min 以上,漿液吸收很少或不再吸漿時即可結束該孔注漿。
5)堵孔
注漿結束后應及時封堵注漿孔。為防止漿塊掉落,影響形成安全,將孔口鑿成內大外小的楔形進行封堵。用人工手工鑿出10cm 長×10cm 寬×8cm 深的楔形孔,孔底掏鑿為13cm×13cm 方形擴大空間。孔口鑿完后,將孔內清洗干凈,將Ф 4mm 鋼筋圓環網片焊接在注漿鋼管上以防砂漿掉塊。注漿孔采用與二襯混凝土同強度的膨脹水泥砂漿進行封堵,膨脹劑物理性能指標應符合《混凝土膨脹劑》(JC476-2001)建材行業標準。
6)質量檢測
注漿工作結束7 天后,現場組織驗收,進行敲擊檢測及超聲波檢測處治效果。
1、注漿補強施工前,應嚴格檢查用電線路和各類設備的電器部件,確保用電安全,施工中保持用電線路規范,遵守操作規程;
2、對漿液攪拌機、壓漿機、進漿管、壓漿管應隨用隨洗,保障及時清潔,防止堵塞。對機械設備要經常檢查維護,提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施工過程中停機停料,保障注漿施工順利連續進行;
3、注漿施工操作平臺應搭設穩固、規范,做好臨邊防護措施,支架架體應設置明顯反光標志、限速牌和安全警示標牌,洞內車輛原則上遠離支架行駛,確需靠近架體通過時,必須有專人指揮并減速慢行,防止碰撞支架;
4、施工過程中,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防塵口罩、防塵眼鏡,使用膠皮手套,在支架上操作時系好安全帶并正確掛設。注漿作業人員注意站在注漿管側面,避免漿液飛濺傷人;
5、注漿管必須牢固錨固在注漿管內,外接閥門必須焊接牢固并設置保險扣,防止注漿管接頭意外脫落傷人;
1、隧道圍巖開挖時應采取光面爆破等技術措施,嚴格控制超欠挖,減少凹凸坑洞,提高圍巖基面平整度。
2、初支混凝土噴射施工時,應嚴格進行過程監督,加強初支平整度控制,對平整度不合格的位置進行補噴找平,必要時返工處理,直至合格后才允許進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確保初支噴射混凝土面平整度滿足要求。
3、隧道防水板鋪設施工時,加強質量管理,控制好松鋪系數,防止防水板鋪設過緊導致二襯澆筑時開裂破損,或鋪設過松形成褶皺導致空隙、空洞的出現。
4、二襯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做好混凝土供應保障,減少間隔時間,保障連續施工。
5、對各工序作業人員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提高質量意識,掌握操作技能。混凝土澆筑時,加強混凝土振搗。澆筑至拱頂時密切關注臺車擋頭模板排氣孔情況,確保拱頂密實,并按要求預埋注漿管,便于后期拱頂注漿補強。
6、注漿施工過程中,應嚴密觀察二襯混凝土狀況,若發現二襯混凝土有變形、開裂或既有裂縫加速發育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注漿,查明原因。
隧道二襯背后脫空是目前隧道施工中經常發生的質量問題,因其改變了二襯混凝土的受力模式,減弱其受力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二襯混凝土的完整性,易造成應力集中、坍塌沖擊、水流侵蝕等不良破壞。對通車運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質量隱患。及時對二襯施工質量進行試驗檢測,查清二襯混凝土背后脫空情況,并根據檢測報告、設計意見、處治方案對空洞進行注漿處理,能對二襯結構有效補強,消除相應安全、質量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