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青
(青州偉業(yè)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山東 青州 262500)
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技術是在混凝土結構房屋建筑面積不斷增大的基礎上,而逐漸被廣泛應用的混凝土施工技術的一種,主要是為了避免混凝土結構建筑產生裂縫,而對于相關建筑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的澆筑和控制環(huán)節(jié)。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主要目地便是針對混凝土整體結構的連續(xù)性,以及相關建筑結構的安全和穩(wěn)定性,它能夠在防治大量混凝土結構縫隙的基礎上,及時對于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的變形、沉降、破損等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從而使得相關房屋建筑的質量能夠廣泛地提高,進而使得房屋建筑工程使用者的安全能夠得到保障。
所謂后澆帶施工技術,便是指為了在現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建筑的結構是期間克服由于溫差等因素導致的有害裂縫,而在一定時間內對相關混凝土結構進行再次澆筑,并在澆筑之后進行整體封閉形成固定結構的一項混凝土施工技術。后澆帶施工技術往往適用于房層地基均較好,差異沉降不大,同時沉降效果完成較快的建筑結構,這些沉降量較小的混凝土結構,在傳統(tǒng)的沉降中很難較好地完成相關的固定和修復工作,進而普遍會選擇后澆帶施工技術進行相關裂縫修復。但在目前的實際應用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還不夠成熟,應用的方式也往往還不夠規(guī)范,在實際的應用中往往增加了工作量,對于工程建筑的施工效率與質量造成了影響[1]。
在近些年的房屋建筑工程之中,為了避免現澆混凝土建筑工程自身結構的收縮不均,以及沉降不均等情況出現可能導致的裂縫和破裂,便需要能夠遵循相關的建筑工程設計規(guī)定,按將臨時出現的施工縫設置到基于底板和墻梁等相關位置,以改善房屋建筑工程自身的結構穩(wěn)定性,這種方式便被稱之為后澆帶,而在現在的應用技術中,后澆帶往往按照結構不同分為多個部分,在進行構件內部收縮改善時,便需要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對后澆帶混凝土進行充分的澆搗,最終將整個結構都實現整體性的連接。而在采用后澆帶施工時則需要按照不同的施工要求規(guī)定,選擇后澆帶的時機,以便于保證其氣溫能夠符合規(guī)定和要求。作為近些年極為重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后澆帶施工技術也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逐漸成熟。
在了解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之前,我們需要能夠先了解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主要的功能,這樣才能夠確定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主要是為了解決相關的沉降差問題,以保證相關房屋建筑工程的穩(wěn)定性和質量的標準。通常在房屋建筑的設計中,往往將基礎設計與相關混凝土設計作為一個整體,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即便暫時將兩者分開,但混凝土結構無法與設計配套仍然無法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房屋建筑工程。這對于相關的房屋建筑工程設計而言,同樣也要求了在設計的時候對兩個不同階段的受力情況進行充分考慮,進而通過后澆帶施工技術解決相關的沉降差問題,保證在合理的時間完成房屋建筑的沉降。
溫差收縮造成的裂縫等問題,是嚴重威脅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便是較小溫差后的建筑收縮。通常混凝土的溫度變化會導致相關建筑結構的收縮,進而導致相關房屋建筑工程的形狀產生變化,甚至是變形,這樣的情況在溫差較大的區(qū)域更為常見,甚至會引發(fā)相關的房屋建筑工程意外。而在混凝土建筑施工結束的1 到2 個月內便會發(fā)生這種硬結收縮的現象,進而導致相關房屋建筑工程產生裂縫,若不及時處理便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建筑意外。而設置相關的后澆帶施工,便能夠及時避免相關收縮力的影響,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房屋建筑結構抗裂能力的提高[2]。
后澆帶施工技術的設計原則中最主要的便是釋放應力,以便于更好地保證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和穩(wěn)定性,并保證建筑工程的安全。因此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設計時,便需要考慮到建筑工程的各種因素,例如在進行設計之初,需考慮建筑工程地基的重力作用,若是沒能考慮到重力導致地基的下沉作用,便很容易導致建筑工程的施工出現質量上的問題,而這是設計階段的重要原則之一。此外,在進行設計的施工時,便需要能夠針對整個建筑的結構和強度進行充分且具體的計算和核算,以便于更好地確保建筑工程內部的應力能夠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進而保證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充分應用。
首先在基礎底板模板施工時,需要盡可能地保證底板后澆帶模板的兩側足夠厚,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保證施工的質量,為此需要采用較為先進的快易收口網,并在快易收口網與混凝土結合形成永久性模板之后,進行混凝土澆灌,使得其空亡的角形能夠與底板實現自動的嵌入。而在進行相關的施工時,則只需要移開支架,并確保其省時省工,以便于能夠在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同時,加快其工程的施工進度。
其次,在采用快易收口網時則主要盡可能地保證收口網能夠與傳統(tǒng)的支架系統(tǒng)同時使用,這主要是由于快易收口網能夠縱向或者橫向使用,但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時,支架必須要與骨架形成直角,而骨架必須要經常的朝向準備接受灌注混凝土的一面。最后在墻體模版的施工時,則需要能夠按照圖紙設計要求進行防水預埋,并采用上述的技術進行臨時封堵,從而更好地采用鋼筋網片和鋼筋材料進行支護。
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案例較多,其中存在著成功的案例,但也同時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能夠對相關的技術進行完善,進而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術水平。
為了更好地實現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我們需要能夠針對不同的房屋建筑工程結構,合理選擇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在尋找原材料時,混凝土材料的收縮效應和相關配合比要求應該得到盡可能地平衡。同時,為了使后澆帶施工的結構強度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建筑工人需要能夠及時對混凝土材料進行相應的振搗,以保證混凝土與相關摻和劑等融合,進而達到相關工程項目的要求在混凝土材料的選擇過程中,建筑人員還需要能夠對模板的側向壓力進行嚴格的測試,以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房屋建筑工程的抗壓性,這就要求建造人員能夠對振搗工具與模板位置進行合理的安排。
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最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便是對于后澆帶的合理設置,只有一個合理的后澆帶才能夠保證后澆帶施工技術的質量,進而保證相關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建筑水準,在這里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確定后澆帶的斷面形式。在這里確定后澆帶的斷面形式需要著重考慮其實際的應用情況,以保證后澆帶與混凝土結構的斷面形式相同。在目前的后澆帶設置技術中,斷面形式的判斷主要有企口縫、平直縫、V 形縫以及階梯縫四種,而墻板的厚度則是斷面形式選擇的主要依據。例如墻板的厚度小于30cm,在這樣的情況下便應該選擇平直縫,而若是厚度大于60cm,我們則需要選擇與之相匹配的企口縫。
第二,確定混凝土構件的受力情況。想要確定好后澆帶的位置,便需要明確地判斷混凝土構件的受力情況,并將混凝土受力最小的構件作為澆筑位置,一般情況下建筑的梁、板等位置的反彎點是要進行澆筑的最佳位置,而剪力墻的中間區(qū)域則是最不宜設置的后澆帶區(qū)域[3]。
第三,后澆帶距離的合理規(guī)劃。后澆帶的合理規(guī)劃對于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在實際的澆筑過程中沒有對后澆帶的位置或者間距進行標明,那就需要根據實際的工程情況和相關的施工規(guī)范對后澆帶進行現場的判斷和設置。往往建筑人員會選擇根據房屋建筑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與判斷,同時還會參考相關氣候條件和環(huán)境溫度等。
后澆帶澆筑時間的選擇,是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應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只有合理的澆筑時間才是保證澆筑的前提條件,往往在日常的判斷中,建筑人員會選擇以后澆沉降帶、后澆收縮帶以及后澆溫度帶對澆筑時間進行控制。
1.后澆沉降帶。后澆沉降帶主要存在于高層將建筑的裙房和主體中,對于這一部分的后澆帶澆筑工作往往會選擇在完成了地基沉降后才會進行,而對于后澆沉降帶進行澆筑的時間也同樣受到高層建筑的復雜性所影響,同時還需要考慮施工成本等問題。
2.后澆收縮帶。后澆收縮帶是指在完成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后,相關的施工建筑往往會發(fā)生至少5 成以上的收縮,甚至會存在更快的收縮效率,因此對于后澆收縮帶的澆筑工作最好選擇在混凝土結構施工結束后兩個月進行。
3.后澆溫度帶。后澆溫度帶與后澆收縮帶的澆筑時間相近,但面對不同建筑結構以及建筑所處的環(huán)境、氣候、施工條件等的不同,對于后澆溫度帶的選擇則會具體不同。
在進行后澆帶施工后防水設計時,往往采用卷材防水層和涂膜防水層兩種材質,并將其設置與墊層位置,以便于能夠提升建筑工程自身的抗?jié)B能力和防水能力,進而避免了底板滲入地下水的情況發(fā)生,而在進行后澆帶防水施工中還需要采用擋水墻的設置,并在后澆帶后邊約500mm 左右的位置進行合理設置,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保證后澆帶施工的穩(wěn)定性。同時在施工之后還需要確保土方的回填足夠及時,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對后澆帶結構加以保護。而為了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自身的防水能力,還需要能夠針對不同建筑工程的施工問題和施工縫形狀,采用合理的止水帶設置。
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已經逐漸變得廣泛起來,這一技術對于房屋結構變形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具有較為直接的解決效果,進而保證了相關建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對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而言應該得到重視,及時對于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的變形、沉降、破損等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從而使得相關房屋建筑的質量能夠廣泛地提高,進而使得房屋建筑工程使用者的安全能夠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