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建
(龍巖市上杭生態環境局, 福建 龍巖 364200)
當前,工業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勢在必行。在這種形勢下,應加強環境執法力度,制定并建立合理的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機制,從而保證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環境保護工作體系中,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是兩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其在推動環境保護工作實現規范性、合理性、科學性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目前我國實行省以下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執法垂直管理的新形勢下,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的關系及協調運行,將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非常必要建立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關系,從而促進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協調運行。
所謂環境監測就是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成果對環境污染進行定量測定,并分析環境污染造成的影響及危害程度。環境監測的基本職能是采用多種分析法來監測環境質量和環境變化趨勢及規律,并將相關信息數據提供給相關部門,為環境監管工作提供可靠參考。
環境監察的主要職責就是根據國家、地方制定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及相關標準為開展日常工作的主要依據,并根據具體的方式及程度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對管轄地區的法規制度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環境監察的基本職能就是對任何集體或個人遵守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實際情況依法進行監督及處理,其范圍為自身管轄區域內。
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都是依托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執行環境保護工作。如果說環境監測是環保工作的“眼晴”,那么環境監察是環保工作的“手腳”,環境監測能夠為環境監察提供技術支持,而環境監察則能夠衡量環境監測的信息價值,環境監察需要依靠環境監測來獲取相關環境信息,并要對環境監測的結果進行評估。要想保證環境監察工作的有效開展,就需要以環境監測為基礎。例如:甕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熱電裝置2 臺各130t/h 鍋爐,根據環評審批要求先經布袋除塵器再經氨法脫硫設施處理后可達標排放,經多次監視性監測表明外排廢氣中懸浮顆粒物超標0.5 倍至2 倍,但煙氣經布袋除塵設施后懸浮顆粒物達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3-2011)排放限值,且除塵效率達99.2%,根據現場監察和環境監測分析最終確認懸浮顆粒物為硫酸銨即氨法脫硫設施處理后由硫酸銨溶解于水蒸汽中外排。
目前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存在于兩個獨立的部門,因工作內容差異,存在部門不協調、不統一的現象,直接影響環保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同時反過來影響各自工作質量和效率。環境監察部門往往比較重視法律法規與相關標準,而忽略了環境監測數據信息,環境監督管理缺乏技術支持導致執法處于被動狀態也會給工作質量和效率造成嚴重影響。基于這些不協調、不配合引起的不利影響,本文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加強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協調運行的對策措施。
針對當前環境監察與環境監測在理論研究上的關系及本質屬性,應在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整過程中將環境監察與環境監測有機結合,以保證環境保護及監督管理工作和執法工作的有效開展,充分發揮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協作的作用,從而提高兩者在實際工作中的效率和質量。如在一次日常地表水控制斷面采樣后,監測站人員分析發現水質數據存在異常,第一時間把情況和主要污染因子反饋給監察大隊,大隊人員對上游企業進行摸排,發現上游某企業存在偷排現象,監察大隊立即對該企業進行查處。另外,還要構建聯動機制,明確具體的分工,細化各崗位具體任務,還要加強兩者間的配合、協作和支持,保證各環節工作與職責的協調統一,加強兩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從而提高兩者信息利用的準確性、及時性及有效性。同時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部門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工作需求定期組織開展工作會議,促進雙方溝通與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例如紫金銅業有限公司環境集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其外排總砷、總鉛可達標排放,但監視性監測表明外排廢氣總砷、總鉛有超標現象(《銅、鎳、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7-2010)表5 排放標準即總砷≤0.4mg/m3、總鉛≤0.7mg/m3),經監察部門出示環境監測報告并要求企業整改后環境集煙的重金屬排放處于達標狀態。
為了保證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工作的協調運行,應以環境監測工作為基礎,深入研究和分析兩部門內外部工作規律,充分體現環境監測的技術支撐作用,環境監察發現的問題和有關建議能及時反饋給環境監測,確實有效的落實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促進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工作的全面推進與統一協調發展。同時,要建立全新的協調運行模式,加強環境管理信息化建設,深入研究環境監測的污染源,并加大生態監測的研究,推動環境監測工作的進一步發展,這樣不僅能夠為環境監察工作提供更加準確、及時的信息數據,還能促進兩者相互協調、相互統一運行。
信息通報機制主要是環境監測部門與環境監察部門在實際工作中所需對方部門提供的相關資料信息。例如,環境監察部門提交給環境監測部門的現場執法調查報告、環境監察數據匯總等相關文件資料;環境監測部門向環境監察部門企業監督性監測報告、環境質量通報等。
環境監察部門需對管轄范圍內的環境情況進行常規性檢查和監督,以此形成年度監測計劃,并提交給監測部門進行監測,監測部門需按照計劃內容及時提交監測結果;監察部門需進行緊急性監測任務時,應向監測部門提交緊急監測單,監測部門需及時有效地完成緊急監測任務,并及時提交監測結果。
綜上所述,在環境保護體系中,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有著同樣的重要作用,兩者都不可忽視,缺一不可。要想促進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工作的協調運行,環境監察必須以環境監測為基礎,對兩部門間的工作規律進行深入研究,并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及時掌握和了解環境監測的新技術、新動態,并做出適當調整,在此基礎上建立全新的法律法規和運行模式,從而全面推動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工作相互促進、相互配合、相互協調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