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鎧同 呂江峰 王 進
(云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市政道路工程中應用海綿城市理念,可有效進行雨水的滲透、滯留、蓄積、排除、凈化與利用,緩解城市中的內澇問題。所以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必須要合理應用海綿城市理念,強化斷面設計力度、合理選擇道路路面材料、設置相關的海綿城市道路系統,改善道路的性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對于海綿城市而言,屬于近年來城市發展中解決內澇問題、改善生態環境的主要措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建設海綿城市的要求: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彈性,雨季階段可以通過積水系統有效收集與凈化雨水,在城市需要水資源的時候釋放出來,利用諸多措施,消納與利用城市中80%的雨水,緩解內澇問題。海綿城市理念屬于科學理念,涉及到生態學科、環保學科、自然學科,將其應用在城市建設的工作中,可以達到涵養水源與修復生態的目的,促使城市抗澇能力與抗旱能力的提升,維護城市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
市政道路工程中采用海綿城市理念,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對城市中的水資源進行調控,全面提升雨水的調節效果。具體表現為:
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城市環境污染問題越發眼中,尤其是雨季的雨洪污染問題,對城市的生態環境會造成不利影響。而在市政道路工程中采用海綿城市理念,可有效改善目前的發展現狀,有效進行雨水的收集與凈化,可避免環境受到污染,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
市政道路工程中采用海綿城市理念,可有效調節城市中的水資源。主要因為在海綿城市理念的作用之下,可全面改善城市中的排水系統,使得基礎設施優化,最大程度上緩解城市中的蓄水壓力,確保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預防因為雨水過多所出現的水災,同時還能將存儲的雨水應用在干旱季節,預防出現內旱的現象,提升水資源的調控效果。
市政道路中應用海綿城市理念,可全面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確保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海綿城市理念中要求市政道路具有雨水的收集功能、排除功能與再利用功能,可確保水資源的合理使用與凈化,滿足當前的水資源再利用需求,起到良好的作用[1]。
市政道路工程中應用海綿城市理念,應該合理使用調節蓄水技術,有效進行初期階段雨水的凈化緩沖處理,削弱于洪峰值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雨水對城市所產生的影響。同時采用調節蓄水技術,還能有效進行雨水資源的回收利用,補充城市中的用水。當前在海綿城市中調節蓄水技術,主要就是在市政道路中設計雨水花園、下沉類型綠地、地下蓄水管廊等措施,不斷進行雨水峰值的調整,補充干旱季節所需要的水資源。
市政道路工程中采用海綿城市理念,必須要重視滲透系統的完善性。①應合理選擇植物建設市政道路的下凹綠地,在中央綠化帶的植物中設置下凹類型的綠地,通過道路綠化帶存儲、消納非滲透性路面的雨水徑流,還能起到一定的凈化水質作用。②可設置植草淺溝,代替之前的雨水管道,用來收集與輸送雨水,這樣可以降低懸浮固體顆粒與有機污染物的數量,實現凈化雨水的目的,同時還能減小雨水徑流的速度,在雨水下滲的情況下,間接性的補充地下水資源。③設計生物滯留系統,也就是御水花園,可應對小面積回流的頻繁徑流雨水事件,能夠減少峰流量,降低徑流總量,削減污染物的排放數量,同時還能起到下游建筑物與水體的保護作用[2]。④設計滲透塘。在市政道路的外退線綠地中,借助地面的洼地區域、水塘區域等滲透雨水,不僅可以起到凈化雨水的作用,還能通過雨水滲透塘的建設美化景觀。⑤合理設計生態樹池,主要就是將植土設置在滯留類型的綠化帶與生態樹池中,在植入種植土壤以前,應該在滯留類型的綠化帶和生態池下放設計濾土層,設計滲水管,在種植土植入以后,需要設計相關的陶粒材料,不僅可以將滲透管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還能保證土壤濕潤度符合要求。與此同時,在設計相關綠化帶的過程中,應該選擇比市政道路低的凹陷形式,有效搜集雨水,提升各方面的工作效果[3]。
按照具體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對市政人行道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在傳統的設計工作中,主要采用6cm 的青石人行道板、3cm 的M10 水泥砂漿、15cm 的C15 混凝土、12cm 的級配碎石,不能滿足海綿城市的技術標準。因此,對其進行優化,設計優化方案:6cm 透水磚、3cm1:6 干性水泥砂漿、15cmC20 透水混凝土、15cm 級配碎石、φ10cm 打孔PVC 管,這樣可保證市政人行道的功能符合海綿城市的技術標準。為確保市政人行道結構的合理優化與設計,還需嚴格進行道路斷面設計的設置,使得雨水快速向著生態滯留帶之內匯集,地表的凈流量有所減少。一般情況下,在道路橫斷面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設置從中央向著兩邊高度依次降低的結構,使得雨水不會匯集到人行道的中間,而是從兩端區域進入到滯留帶中,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優化相關的市政人行道結構,改善其雨水的排除功能,滿足當前的海綿城市理念要求。
按照工程現場的實際情況,行車道邊緣的TFI 立緣石,可以使用開孔機進行開孔處理,將開孔的大小設計成12cmx8cm,在開孔區域的綠化帶內部,澆筑混凝土,在確保排水較為通暢的狀況下,預防雨水直接沖刷綠化帶土壤,規避相關問題。市政行車道路緣石設計的工作中,應按照市政道路工程的實際情況,合理進行路緣石結構的設計與優化,同時結合海綿城市理念與技術標準,有效開展相關的路緣石設計工作,滿足當前的市政道路海綿城市的設計要求,完善其使用功能,達到預期的設計目的。
近年來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內澇、內旱與雨水污染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對城市的生態環境會造成不利影響。而傳統的市政道路工程中,道路路面材料的選擇、斷面設計與綠化帶設計等,均不能滿足雨水的收集與再利用等要求。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應該積極采用海綿城市理念,合理設計相關的雨水蓄積系統,嚴格進行市政人行道與行車道的設計,使其具有一定的雨水滲透、收集、存儲與凈化等功能,滿足當前的海綿城市理念的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