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英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仙陽鎮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 353409)
傳統古村落是歷史留下的印記,是中國歷史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隨著城市化的加劇,像永建村一樣傳統淳樸的古村落正在逐漸減少,因此黨中央號召打響古村落規劃戰役,借此能夠保留更多的歷史文化遺產,讓規劃與融合相統一。通過對永建村的規劃重點內容探索,拋磚引玉,為中國傳統古村落規劃指明方向,規避在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7 年10 月,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農村的現代化進程;2018 年福建省政府為了響應黨中央號召,對今后五年的城鄉建設規劃進行了綜合部署,依據《中華人名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法規,全面高效地推進古村落的規劃工作。
永建村位于福建省浦城縣仙陽鎮西部山區,平均海拔為870 米以上,距仙陽鎮約24 公里,交通相對閉塞。規劃范圍內用地約9.57 公頃,主要以村莊建設用地和農林用地為主,村莊建設用地以村民住宅用地為主,村落選址背山臨水,居民依山而建,集中成片。周姓人口超過8 成,設有周氏祠堂,村民以種植水稻、毛竹等農林產品為主。永建村在明嘉靖年間被稱為徐浦,已有數百年歷史,目前仍保存著完整的古街道和建筑,是完整的歷史文化遺存,具有很高的人文景觀價值。
根據《福建省仙陽綜合改革試點鎮總體規劃(2010—2030)》,規劃仙陽鎮一個鎮區,兩個中心村和九個基層村,形成一主兩次一帶多點的結構方案,其中永建村屬于基層村之一。
永建村的規劃目標是優先發展第一產業,夯實林業種植基礎,提高水稻、薏米、桂花、煙葉等農作物的種植技術,提高農業產量,確保白鵝等畜牧養殖產業的發展。拓展旅游等服務行業,突出展現自身的歷史文化資源。
永建村始終以科學規劃、保護優先、注重民生、尊重歷史、穩步發展等原則,逐步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
永建村落現狀對外交通依托甫永線,道路寬度3.5 米左右,路況相對較差。村落內部交通主要是步行,通過村落縱橫交錯的古巷形成回環往復的街巷系統。
根據近五年的人口普查來看,永建村的常住人口呈現遞減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當地經濟比較落后,收入水平較低,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打工落戶,呈空心化發展趨勢,人口日趨老齡化,缺少必要的勞動力發展當地產業。
(一)公共服務匱乏
村落現狀公共服務設施只有永建村委會(含老年活動中心)和一座周氏宗祠,僅有一處公廁,兩處垃圾池,電源由10kv 仙際線引入,暫無高位水池,村民用毛竹和水管自行從山上引水,民生條件十分艱苦。
(二)傳統資源保護不利
古建筑保護宣傳教育知識普及度不足,當地居民對傳統建筑歷史文化價值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不了解,造成保護意識淡薄;居民在修繕過程中,由于不了解其歷史信息和建造工藝,致使傳統建筑的原真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村落位于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的高山區,缺乏對傳統建筑進行維修保護的資金;由于青壯年多外出務工謀生,導致村落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沒落,社會關系瓦解,村落歷史文化、手工技藝及建筑工藝缺乏傳承的載體。
1、永建村的規劃重點探索
根據永建村所處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結合實際調查和研究,該村的發展定位:歷史風貌完整、鄉土氣息濃郁、田園風光秀美的中國傳統村落;以山地型傳統村落為載體的鄉村休閑旅游特色村。
(1)產業發展規劃
科學種植替代傳統的男耕女織作業,大力發展當地的水稻和毛竹等農業產品,圍繞古村落外圍種植自然生態農田,將林地經營發展成產業化、規模化、量產化。鼓勵當地貧困居民積極參與到生產中來,以此擴大第一產業的總收益。同時引進先進的農林觀光技術,在村西部、南部、東部設立毛竹種植區,建立竹博園、竹海公園,大力推進旅游觀光等第三產業發展,加大宣傳投資力度,打造農業觀光、休閑娛樂、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為一體的農業旅游產業。
1、文化保護規劃
保護永建村原有的山體和梯田,保留原有街道系統、核心區南北巷及沿溪主巷,保留周氏宗祠、永建1 號、79 號、回龍社等古建筑,保留原有的石臺階、古河道、杉樹等物質形態要素。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沿襲傳統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建立非物質文化展示平臺,展示傳統的草鞋等手工藝品,用影音資料播放米糍、米筍的制作過程,并邀請游客品嘗,弘揚與永建村有關的歷史名人等歷史文化。
(3)林地耕地規劃
確保耕地的質量和數量,預防規劃工程對農民耕地造成污染,保證土地得以永續和合理使用;避免在農忙季節施工,確保農林產業的有序進行。嚴格限制林地被占用,禁止毀林開墾,禁止亂砍亂伐樹木,同時要加強林業管理,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充分利用森林空間利用率,采用先進科學技術輔助管理。
2、用地規劃
居民點核心區實行以居住為主,兼具文化旅游、商業中心、休閑娛樂等體系。居民點主要分布在永建村、大角塢和活民龍三大核心區,保持現有的居民用地不變,不再增加居民宅基地,對老舊破敗的住房進行“老屋再生”,因地制宜改為旅館、休息室、餐館等公共場所。
在居民點核心區外側設有公共服務用地0.51 公頃,主要包括醫療設施、旅游設施、綜合服務等。規劃維持村委會現狀,并成立文化活動室、老人活動室和衛生所,利用舊建筑改造鄉村非遺傳習所和旅游服務管理中心,利用民居改造鄉村旅館和農家樂餐館等。
規劃0.54 公頃為基礎設施用地,主要包括街道和停車場用地等。采用塊石和鵝卵石修復古官道和街巷,拆除街道兩側不協調的建筑,改造修繕沿溪的古建筑,在村口等主要場所種植綠樹鮮花。敷設給水排水管道,增設消防栓、消防廣播、指示標識等必要設施,在主要街道設立座椅、取景臺等休息場所,完善導游系統。利用村口舊建筑和街道規劃停車場,充分利用公用面積。
(5)綜合防災規劃
按照國家標準建立防震、防洪、防火設施,對古建筑做抗震監測,修繕或者拆除存在隱患的建筑。修理河道堤壩,確保排水渠在雨季的泄洪能力。預留消防通道,人口聚集區設置消防栓和滅火器,定期為村民普及重大災難逃生知識,熟悉遭遇重大災難時的逃生方法和路線,熟悉使用消防設施,做到遭遇火災及時撲救,減少集體利益和自身利益受到損失。
結合永建村的規劃背景,了解古村落規劃中會遇到一些主要問題,明確永建村的規劃原則和目標,產業發展規劃、文化保護規劃、林地耕地規劃以及綜合防災規劃等作為永建村的重點規劃內容,將永建村打造成農副產業及旅游觀光一體化的現代型古村落,為振興鄉村經濟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