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潤紅
(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陜西 西安 710065)
近年來,涉及企業安全生產方面的事故頻發,其中不乏常見的機械傷害、高空墜落、觸電、灼燙事故等等。每一起事故報告中,有關“安全管理”問題的表述層出不窮,高額的事故賠償金也已成為企事業單位生存和前進道路上的壁壘。安全生產是整條產業鏈中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一環,一旦出現問題,整條生產鏈可能面臨中斷、垮掉的風險。加之,如今企業安全制度尚不完善、職工安全意識薄弱等原因,造成企業惡性安全事故越來越多。因此,為了企業的生存和長足發展,如何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已成為急需解決的難題。
1.1 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完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國家有關法規標準在企業安全生產中的具體體現,是統一全體員工從事安全生產的行為準則。沒有“制度”“準則”,就沒有安全生產的衡量標準。企業靠“效益”而傍身,一家企業當中,任何一個項目雖說都有設定好的工期時間、嚴格把控的項目流程,但這些看似既定的“規定”最終都只是在為“利潤”服務。對更多的企業來說,“安全”相對“利潤”來說更趨弱化性,“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方面常常被忽視,甚至完全欠缺。比如,企業常見安全事故的規范和標準、事故責任人的追究守則、高額賠償金的落實辦法等等。
1.2 職業的特殊性造成行業安全漏洞
據有關資料統計,全國約有50 多萬個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危害,實際接觸粉塵、毒物和噪聲等職業危害的職工達2500 萬以上。如今,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浪潮下,煤礦、冶金、化學物品研制等重污染、高風險行業難以取締,職工常年在這樣的環境下作業,安全風險持續增加。從業人員在這樣沒有安全保障,而又十分惡劣和危險的條件下作業,造成了十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可見,行業漏洞也成為企業難以安全生產的一大原因。
2.1 企業/職工安全生產意識淡薄
目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的意識是:效益第一。只要能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工期,獲得項目的巨額效益,更愿意付出比其他低危行業職工更高的“待遇”。可就目前我國民生狀況來說,多數項目底層員工文化水平低下、生存技能單一,如此一來,這種高“待遇”很容易成為了這些勞動群體中的“香餑餑”,甚至有人專門尋求這種“來錢快”“高待遇”的工種,“安全管理”“安全生產”成為企業和職工越來越漠視的環節,企業和職工安全生產意識的強化急不可待。。
2.2 企業安全生產投入、監管不足
對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投入意味著“成本增加”。一個簡單的公式:利潤=收益-成本。要想企業利潤增加,要么加大項目收益,要么削減企業成本。可加大項目收益并不簡單,往往客戶單、項目單需要經過漫長的資質考核、招標流程,并且經過數十家,甚至數百家企業的同臺競爭,而這個過程顯然是企業自身難以控制的,不僅耗時久,也需要經過層層關卡。可相比而言,“削減成本”可控性則更強、見效更快。于是,企業為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更多采取這樣的方式。可是“到底該削減哪些成本呢”?企業以“經濟效益”為核心來劃分,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投入保留下來,間接效益投入能減則減。而對于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更多趨向于保障類投入,企業大多選擇直接削減此類投入,導致安全監管機制欠缺。
隨著企業安全事故的增多,企業應該逐漸地意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近年來,企業雖然僥幸地削減掉高額的保障類成本,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企業巨額賠償金也越來越高,由此引起的職工安全保障的社會輿論話題更是居高不下。這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機制愈加重要。企業應該設立獨立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專人負責、專人管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規定體系。明文規定出安全標準、安全生產流程、安全保障措施等等,強化企業和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目前,我國的企業當中不乏已經有安全生產意識的企業,但問題在于,雖然有較為成體系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但是部分企業負責人思想上不重視企業安全生產,在事務監管層級上的懈怠,依舊導致了安全事故的頻發。因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顯得尤為重要。要建立起一層一層負責的層級監管制,通過安全任務的考核和責任追究進一步將安全問題落實到具體環節,要將本崗位負責制落實到個人,加強各崗位人員的責任心,讓安全生產制度起效。
無論是安全生產的企業還是員工,首先都應該有很強的安全生產意識。但是目前為止,這些都還只是停留在表面,從企業到員工,安全生產意識不強更容易在思想上懈怠。因此,大力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是緊要任務,要讓企業負責人、員工從意識當中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企業要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每個月適當分配時間,讓職工定期學習“安全生產”的課件,對特種作業人員要進行專門培訓和考核,做到持證上崗,切實提高他們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自覺制止和消除各種“三違”現象,逐步強化職工安全生產意識。除此之外,也要加大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力度,把學習到的安全知識、監督政策運用到實踐中去。
為了更大程度的減少企業死傷事故,可以進一步采取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提前做好安全預案,比如:火災事故預案、高空墜落保障預案、化學毒氣泄漏應急預案等等,盡可能設定多種安全事故模擬場景,通過專業分析、應急演練提升企業和職工的應急處置能力,并將企業常見的安全隱患匯集成冊,供職工熟識了解防范于未然,以此來防止企業和員工弄因防范不當、盲目恐慌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傷。
綜上所述,安全生產是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而安全生產管理是關乎企業生存和長足發展的必要性工作。在企業項目進行過程中,要盡可能杜絕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在“經濟成本”中做好合理把控,將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機制有效落實,將培養員工安全意識的工作加力加強,消除“只顧利益罔顧生命”的不合理性,做到不安全不生產、不安全不上崗,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