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東 韓美
沈陽建筑大學養老產業建筑信息研究院 遼寧 沈陽 110168
(1)研究背景。在老齡化日益加劇的今天,失智老人的需求也不可忽略,其社區養老模式最為適合失智老人,會引導老人向社會過渡。而社區養老模式中熟悉的人與環境,能夠給予老人一個熟悉的氛圍,減少陌生環境帶來的不安,緊張和恐懼的心理,減少老人的抵抗情緒,更為老人和家人所接受。
(2)相關機構設施的不完善。我國的養老產業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現階段的養老機構主要也是針對健康老人與介護老人,專門服務失智老人的養老機構少之又少,而且收費標準很高。少數可接收失智老人的養老機構,簡單的居住環境是無法滿足失智老人的心理需求。失智老人不同于普通老人,合理的空間布局會有利于延緩病癥,這就需要更完善的居住空閑來彌補機構的不足[1]。
(1)空間布局形式。組團式布局對失智老人來說較為合適,二三人為一個組團,有利于促進老人的交流和溝通,同時避免了人多帶來的嘈雜[2],也能夠避免走廊式空間帶來的孤獨感,減少老人對于單調環境煩悶的心理。所以整體布局盡量避免長條形的建筑平面形式,盡量采用“T”字形、“口”字形、“工”字形等圍合的形式[3],這樣也可減少護理人員路線步數,為其提供便捷的工作流線提高效率。在這樣的空間布局下,可以合理利用空間的轉折處,在一定的程度上會減少工作人員的往返流線,有利于建立便捷的工作路徑,也增加的在空間中步行選擇的多樣性。
(2)空間的關聯性。老人與工作人員需要在多個空間中進行走動,因而各個空間中的關聯性也很重要。養老院室內空間中所涵蓋的居住空間、活動空間、餐飲空間、護理空間等要做到相互關聯協調,使其呈現出空間環境的整體統一。在社區養老模式中注重活動空間,交通空間與居住空間之間的相互關聯性,有效增加老年人之間的交往與互動,緩解老人的孤獨,緊張與憂郁的心理特征。依據失智老人的行為特征,總結歸納出老年人在活動空間中所需要的行動路線和心理變化,可以用來確定活動空間的行走和交流路線,有利于促進各個活動空間內功能區域的劃分,增加老人對空間認可。
(1)空間私密性設計。在社區養老空間中,要滿足老人與護理人員兩者在空間上的需求,活動空間合理要布局,功能需要劃分要明確,彼此互不干擾又能有所聯系。失智老人很需要個人空間,可以利用隱私簾、屏風等來進行私密性的保護,在遮擋光線與視線的同時,還可以隔離空間,營造私密氛圍,給予老人安全的隱私性空間。顏色需選用鮮艷的或對比較為突出的顏色,由于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在視覺顏色的分辨程度有所下降。需要更為突出的色彩來提示老人,也避免老人無意識闖入他人空間。
(2)具有社會屬性設計。大多數的失智老人在知道自己患病的情況下的,會減少對于外界的接觸,家人為了避免發生意外,也會減少老人與外界的接觸。這就大大減少了老年人對于外界的感知,失智老人希望被人尊重,有自主權,會渴望像普通老人一樣擁有社交、娛樂和休閑活動,不希望失去以前已經建立的社交網絡。在社區養老模式中,可以加入康復景觀的使用,在參與園藝活動中,會接觸植物,人與自然,從而會轉移注意力,接觸新鮮的事物與人物,能夠有效地改善社交關系,充分地參與其中。在康復景觀的使用時,會提升老人與周圍的環境發生接觸,幫助老人適應適應環境,增加了抗壓性,穩定焦躁情緒,鍛煉了在活動中老人與他人的交流互動表達。
(3)建筑流線設計。在我國養老機構中,大多采用的都是廊式的樓棟布局,而活動空間大多都在一條線路上,缺少生動和多變性。在活動中缺少變化,時間久了會使老人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建筑流線可以多元性,與室外的景觀,室內的活動空間,居住空間,娛樂空間相關聯。失智老人經常會漫無目的的去徘徊,在建筑流線的設計中,要使老人在徘徊時不能迷失方向,走回頭路,有效的建筑流線會增加老人方向的認知,也滿足老人徘徊的需求,可選擇在自己喜歡的場所駐足,為產生對話和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4)情感化設計。在空間設計中,是要充分考慮到失智老人在情感上的需求,滿足老人對于人性化氛圍的渴望。在布局是可以考慮植物的加入,在增加審美效果的同時,還能提高老人的鍛煉。在其區域分界處,要使用明顯的顏色劃分,避免老人的磕碰,也是作為功能分區的劃分,每個區域都使用不同的顏色提示,加強界限的同時,減少失智老人的迷茫感。其在用餐時桌布與餐盤也可考慮此種方法,會有效地增加老人的食欲。利用老人常使用的物件以此來營造出了家庭般的生活環境[4],使老人在社區機構中也能感受家一樣熟悉的物件與生活氛圍,減少機構帶給老人的模式化感受。可在活動空間中將不同形式的座椅組合使用,給予居家休閑感,座椅的擺放位置要滿足老人曬太陽,組團交流,望窗遠眺的需求,充分給予老人位置選擇的自由,加強老人對于機構的認同感和自由感。
失智老人所處的活動空間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要充分利用空間的布局與情感化的設計,提供安全便捷的空間關系,減輕其面對機構的恐懼感和心理上的壓力。我們要深入調研和分析使用者的需求,打造適合于失智老人活動的空間,才能為老人做出真正的適老化設計,達到社區養老帶來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