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科峰,黃芳芳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廣東 惠州 516086)
目前,石化企業環境預案管理還處于亟待提升的階段。如果沒有事先制定預案并進行培訓、演練,一旦出現環境污染等突發事件極有可能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和損失。編制企業環境應急預案,并進行相關培訓、演練等規范性管理,對石化企業HSE管理尤為重要。
由于污染物或各類事故等因素,突然影響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質量,造成公眾健康、財產安全、重大社會影響,需采取緊急措施應對的事件,稱之為突發環境事件。石化企業各類HSE突發事件都會相互關聯的,如化學品泄漏事故必定會涉及環境、安全、健康、安保等方面。
石化企業存在諸多環境風險,主要有以下內容:
1)水環境風險。生產廢水、化學品等影響河流等地表水和地下水。2)空氣環境風險。生產廢氣、化學品泄漏等影響。3)固廢環境風險。工業固廢、危險廢物造成土壤污染或違規傾倒事件。4)輻射環境風險。技改、檢修期間放射源失控、丟失造成嚴重輻射污染或傷害。
依據嚴重性及緊急程度,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環境事件(分別為I級、Ⅱ級、Ⅲ級、Ⅳ級)[1]。
1)特別重大環境事件(I級)
①死亡30人以上,或100人以上中毒(重傷);②5萬以上群眾需疏散、轉移,或1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③嚴重喪失區域生態功能或嚴重污染瀕危物種生存環境;④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嚴重影響;⑤利用放射性物質進行人為破壞,或嚴重輻射污染;⑥重要城市水源地取水中斷;⑦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的污染事故。
2)重大環境事件(Ⅱ級)
①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傷);②部分喪失區域生態功能或污染瀕危物種生存環境;③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較大影響,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群眾需疏散、轉移;④(4)1、2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⑤重要河流、水域大面積污染,或縣級以上城鎮水源地取水中斷。
3)較大環境事件(Ⅲ級)
①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50人以下中毒(重傷);②跨地級行政區域糾紛,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影響;③3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
4)一般環境事件(Ⅳ級)
①死亡3人以下;②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
環境應急的核心工作是確保事件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受到影響的人、物得到有效保護。石化企業編制環境應急預案并進行培訓和演練,可以在事件發生時有效降低影響。環境應急預案主要包括總則、組織體系及職責、風險監測和預防、應急響應、防護措施、解除應急等。
2.2.1 應急響應管理組
當發生事故時,由計劃、后勤、財務等組成應急響應管理組,其主要職責為:
1)全面指揮事故響應、行動;2)密切注意事態發展,根據情況制訂措施、方案;3)負責向高層報告事態發展;4)負責應急支援外聯及外部應急資源調動。
2.2.2 執行組
執行組指揮戰術行動,其主要職責為:
1)評估事故大小和影響程度,協助管理組作出應急措施、方案及決定;2)調用應急資源,響應應急行動;3)保證應急行動安全進行;4)建立現場和應急指揮中心的聯絡。
2.2.3 計劃組
計劃組制定行動方案,統籌安排應急響應,其主要職責為:
1)收集應急響應信息;2)調配應急資源和物資;3)調整事故后生產計劃。
2.2.4 財務/后勤組
1)財務組主要職責為:
①收集保險賠償資料等;②籌集和管理應急資金。
2)后勤組主要職責為:
①采購應急物資;②安排飲食、車輛等服務。③建立新聞媒體應對中心。
2.3.1 環境應急預案培訓
應對企業管理人員、維保人員等進行環境應急預案培訓,確保事件時做出正確的響應。
2.3.2 環境應急預案演練
演習的目的是通過模擬事故情形對應急預案的應急響應程序完整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通過實地演習和理論訓練提高人員應急能力。演練后進行評審,確保演練計劃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石化企業環境預案演練,建議以化學品泄漏等典型事件為主。
事件發生時,石化企業應由公共關系部門(如黨群辦)與新聞媒體溝通具體事項并對干預或妨礙應急行動的媒體活動加以勸阻。現場指揮應以禮貌的行為方式對待媒體。其他任何人員都不得對外發布與企業事故有關的消息。指定的發言人公布重傷和死亡人員的名單,且要在通知傷者家屬并取得同意后才能公布。現場保安要阻止所有非相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并指引他們經安全區域轉移到指定的媒體招待室。
3.1.1 缺乏環境應急預案
由于“重生產,輕環保”、“重安全,輕環保”的思維,或者將其與安全事故混為一談,許多石化企業缺乏合理有效的環境應急預案。
3.1.2 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
領導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專職環保管理人員配備少,環境應急預案簡單拼湊、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影響了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1.3 環境應急預案編制差
常見編制問題有:無有效環境風險分析;未明確分級內容;事件描述不具體;應急組織機構分組不明、職責不全;預案應急措施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不能應用于實踐;預案自成一體,與上級應急預案銜接性差。
3.1.4 資源管理有待加強
環境應急資源主要有切斷、控制、收集、監測等物資,目前,石化企業普遍存在儲備不足、不全,甚至“零庫存”的問題,對環境事件的后果及有效控制缺乏科學的認識。
3.1.5 應急廢物處理處置重視不夠
突發性環境事件后,將產生大量處置廢物,需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預案中缺乏對此類廢物風險識別、處置內容,導致事件發生后,難以快速進行廢物的收集及處置。
3.1.6 未落實應急培訓、演練制度
認為有了環境應急預案就可以了,未根據企業員工應急能力、企業實際等情況制定培訓方案、計劃;未明確演練的內容、范圍、頻次;未進行突發環境事件演練,無法判斷預案的有效性。
1)落實預案編制的主體責任
提高責任意識,強化環保意識,組織制定合理有效的環境應急預案。
2)提高認識及重視程度
提高認識和重視程度,配備相應數量專職環保管理人員,加強環境應急管理。
3)加強環境預案編制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根據風險評估、企業實際等情況,編制真實、可操作的環境應急預案,并發揮其應急指導功能。
4)健全環境應急物資管理機制。
定期檢查物資配備及其有效性,加強維護,科學存儲、科學調配和科學使用。
5)加強應急廢物處置管理
提前與具備廢物處置資格的單位簽訂企業生產期及應急廢物處置協議或合同,使應急廢物產生時后路通暢,得到及時有效的收集與處理。
6)加強培訓及演練
通過講課、培訓等方式,提高本單位、維保單位人員的環境應急能力,并針對風險識別和情景風險進行具有實操的演練,做好總結和記錄。
長期以來,普遍存在“重生產,輕環保”、“重安全,輕環保”的現象,石化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管理亟待提升[2]。環境應急管理事關石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與生態環境、群眾生命財產息息相關,筆者根據環保管理經驗,對石化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管理的現狀、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以期望對石化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管理提供有力的參考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