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剛, 曾玉祥, 潘成軍, 王 雷
(深圳大學材料學院,廣東深圳518071)
高校實驗室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是科技創新的主要場所,服務社會和展示高校水平的窗口,實驗室的數量和水平是一所大學科技創新能力的基本標志[1-2]。實驗室安全直接關系到高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能否順利進行。近年來,隨著高水平大學和“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實施,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逐步加大,實驗場地面積和實驗設備數量迅速增加,在獲得眾多科研成果的同時,實驗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越來越明顯,實驗室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2013年4月,南京某大學實驗室發生爆炸,造成1死3傷。2015年12月,北京某大學化學系實驗室發生氫氣泄漏導致爆炸,造成1名博士后實驗人員身亡。2016年9月,上海某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實驗室由于實驗爆燃導致2名研究生嚴重灼傷。2018年12月,北京某大學市政環境工程系實驗室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實驗期間,發生爆炸,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身亡。這些實驗室安全事故再次敲響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警鐘,時刻提醒著我們要把實驗室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因此,如何進一步完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成為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長久以來,對高校教師和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考核重心是科研項目和論文,教學論文和成果等客觀指標,高校師生的關注點也是考核指標的完成和實驗技能的掌握,而忽視實驗過程和實驗室安全。同時,學校和院系對師生實驗室安全的教育和培訓不夠系統和完善,從而導致高校師生的安全意識淡薄。有學者研究表明:由于安全意識淡薄,個人不安全行為和失誤所導致的事故占據實驗室安全事故的比重較大[3]。海恩法則[4]表明:發生1次重大安全事故,其后有29次小事故,300次發生事故的征兆,和1 000次事故隱患(見圖1)。因此,對于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應首先強化安全意識,防患于未然。
目前,很多高校實驗室,不管是年代久遠的老舊實驗室,還是新建成實驗室,普遍存在實驗室設計不完善的問題。在實驗室建筑規劃設計之初,就應從樓體結構,實驗室分類(例如有機教學、科研實驗室,無機教學、科研實驗室,有機分析檢測實驗室,無機分析檢測實驗室等),室內供排水、強弱電、通風排氣設施的布局安排,消防安全措施等方面,應做好全面考慮,科學設計和合理安排[5-6]。一些老舊實驗室僅能滿足基本水電需求,但是水電供給位點少,功率不夠,部分實驗室人員自行接線用電,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實驗室通風設施缺少,有些僅靠排氣扇通風,排氣效果差,尤其對于一些涉及產生粉塵或者使用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室,要特別注意增強和完善通風排氣系統。很多實驗室存在實驗區和學習辦公區混用現象,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廢氣、揮發性溶劑、輻射和噪音等,對師生的身心健康產生危害。
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是促進安全管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必不可少的核心內容。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的方面眾多,2017年,教育部高教司發布的《高等學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部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國家強制性標準目錄》中關于實驗室安全的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有150余項。但調研表明[7],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學校的管理制度層次不夠清晰,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存在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現象。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內容和數量差異較大,而且很多制度流于形式,二級單位對于不同類型實驗室,沒有給出有針對性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實施辦法。
實驗廢棄物是指在教學、科研及其他實驗活動中產生的已失去使用價值的氣態、固態、半固態及液態物質的總稱,主要包括“三廢”(廢氣、廢液、固廢)物質,實驗用劇毒物品,精神類、麻醉類及其他藥品殘留物,實驗動物尸體及器官組織,病原體、放射性物品,以及實驗耗材、櫥柜、電器、生活垃圾等各類廢棄物[8]。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教學科研任務日益繁重,所產生的實驗室廢棄物劇增。但是,大多數的實驗室廢氣未經處理,直接通過排風系統排放到大氣中,造成大氣污染;實驗室污水和生活污水共管排放,對周圍水體產生污染。在廢液回收過程中,廢液分類不夠精細,甚至是混合收集,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同時也增加了廢液回收處理的負擔。
實驗室安全文化是高等學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實踐中,經過長期積淀、不斷總結完善形成的有學校決策層倡導,為全體師生員工所認同,并與學校文化有機融合的安全價值觀、安全理念和行為準則,是師生員工在校園中對安全的意識、觀念、態度、素養和能力等的綜合,安全文化的缺失是導致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與安全意識淡薄的關鍵所在[9-10]。
為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強化實驗室安全意識,學校于2018年以“攜手同行,守護安全”為主題舉行了第一屆實驗室安全文化宣傳月活動,通過“東方仿真杯”首屆華南地區化工安全與工程實踐邀請賽、實驗室安全展板宣傳、實驗室安全技術防護路演、實驗室安全管理座談等多形式、多內涵、行之有效的宣傳手段,將安全知識和安全理念深入貫徹到師生的學習生活中,提高了師生的實驗室安全意識,營造和培育了良好的實驗室安全文化氛圍。
結合國家法律法規,借鑒國內外知名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結合學校的特點,健全安全規章制度和管理體系[11-12]。近年來,教育部和環保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實驗室安全的法律法規,給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標準和依據。根據學校工作實際,在法律法規的指導下,建立了一系列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包括“深圳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深圳大學危險化學品管理辦法”“深圳大學輻射安全與防護管理辦法”“深圳大學實驗室“三廢”處置管理辦法”“深圳大學易制毒化學品管理辦法”“深圳大學劇毒化學品管理辦法”“深圳大學實驗室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辦法”等。學院教學實驗中心結合學校管理規定和學院學科特點,建立了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材料學院實驗室安全環境管理辦法”“材料學院公共實驗室使用規定”和“材料學院實驗室開放管理規定”,并張貼上墻。
在學校統一領導下,建立學校(管理機構)、二級單位、實驗室組成的三級聯動管理體系和責任體系[13]。校設備處成立了實驗室安全督導團,不定期對各學院實驗室進行巡查,對于發現問題的學院進行全校通報整改。院教學實驗中心每周進行一次安全巡查,對于存在的安全隱患,例如堆積的廢舊紙箱,用完的試劑瓶和其他耗材和廢液存儲不當,以及線路亂接等,進行全院通告,責令各實驗室限期整改。
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是加強高校實驗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14]。學校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參加“全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高級培訓班”和危險化學品管理培訓,化學品購買須有持證人員經辦。印發“深圳大學消防安全手冊”和“深圳大學實驗室安全指南”,使學生對于實驗室內通識性的消防安全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另外,經常性組織“危化品中毒事故應急演練”和“火災應急消防演練”,除了常見的海報宣傳、講座、演練等形式外,還運用了VR技術,增強了演練的興趣性和參與度,有效提高了師生的應急避險能力和消防安全意識。
對于剛入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每一學年初舉辦實驗室安全培訓,對學生通識安全、化學品、用電、實驗操作等相關領域的安全知識考核,鞏固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前所必須掌握的安全注意事項,為進入實驗室做好安全準備工作??己瞬缓细竦膶W生將不得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同時限制實驗室儀器的預約使用。
實驗室產生的廢棄物決不能任意排放和丟棄,必須嚴格遵照相關規章制度和程序進行分類規范處理[14]。學院對教學和科研實驗室按要求安裝了通風櫥,對于使用揮發性溶劑和有氣體產生的實驗,必須在通風櫥內操作。對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實驗,需要增加吸收處理裝置,不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對于廢液的處理,應根據其成分和特性,分類回收和處理[15],采用專用廢液桶,在標簽上標明廢液的名稱、編號、類別、所含主要污染物及數量等信息,統一收集后送危險廢物處理公司處理。對于實驗室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例如廢舊藥品瓶,碎玻璃,試劑袋,滴管,一次性手套,口罩等,必須分類存放在專用垃圾袋或垃圾桶內,貼好標簽并標明相關信息。
學校在新建或改造實驗室時,必須按照消防要求安裝滅火系統、煙感報警器、消防水龍頭等消防設施。學院所有實驗室內都設置了專門安全消防區域,放置滅火器和滅火沙,以及急救箱,口罩和護目鏡。在化學類實驗室內增加毒品柜,防爆柜,緊急洗眼器等設施。在樓道內還安裝了緊急淋洗裝置。另外,學院在所有實驗室內都安裝門禁和監控,為實驗室裝上一層“隱形防護服”。對入學新生,學院統一發放實驗服。通過以上完善基礎安全設施,最大程度上為安全事故防護和應急處理做好保障。
實驗室安全管理與建設是高校管理中一項至關重要,長期而系統性的工作,在這項工作中要牢牢抓住“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16-17]。通過倡導安全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增強高校師生安全意識;健全實驗室安全規章制度和管理體系,使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依,責任明確;采用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訓和嚴格執行安全準入制度,提升師生的安全知識和應急避險能力;完善廢棄物管理和實驗室安全設施等手段,切實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與建設水平,為新時代高水平大學建設,人才培養和高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