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翔[上海徐房(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這不僅加快了城市化建設,同時也解決了城市人口住房緊張的問題。但很多高層住宅在后續使用中,容易出現外墻潮濕、霉變及滲漏等問題。上海為特大型城市,高層住宅較為普遍,但在 2005 年上海市新建居住建筑全部執行節能設計標準之前,高層住宅外墻多未考慮節能保溫,致使 2005 年以前建造的房屋外墻損傷問題較為嚴峻[1]。調查發現,外墻面潮濕、霉變及滲漏主要與墻體自身裂縫、外墻施工時留下的各種孔洞處理不當、外墻抹灰層裂縫以及門窗安裝細部處理不到位等息息相關[2]。且高層住宅小區修繕作業空間狹小,給高層住宅外墻修繕工程的開展帶來了較大挑戰。
本文以上海市某高層居民住宅區 1~5 號房屋外墻修繕工程為研究對象,結合外墻損傷原因調查、分析以及外墻修繕方案確定,討論了高層居民住宅樓外墻修繕施工技術,以期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和參考。
該住宅區 1~5 號房屋位于上海市徐匯區零陵北路,為地下 1 F、地上 20~24 F 的剪力墻結構體系高層住宅樓,均建造于 2002 年,總建筑面積約為 50 660 m2。
房屋為二類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屋面防水等級為 2級。建筑平面不規則,東西向總長為 29.4~29.60 m,南北向總寬為 21.00~25.10 m,地下室層高為 3.30 m,標準層層高為 2.80 m,室內外高差為 0.75 m。房屋外墻面由內至外為鋼筋混凝土墻體、3 mm 厚 JCTA-400 混凝土截面處理劑、外墻粉刷及涂料。
為了解房屋外墻面損傷現狀,并為后續修繕方案提供技術依據,對日暉新城 1~5 號房屋的外墻面潮濕霉變現狀、外窗完損情況、外墻滲漏情況以及墻體熱工性能等進行檢測。
房屋墻面潮濕、霉變主要集中在外墻內側,且發生在環境比較潮濕的梅雨季節和室內外溫差較大的冬季。根據外墻熱工性能測試結果,外墻保溫性能較差,外窗又采用單層玻璃。綜合分析,外墻面內側潮濕、霉變主要是外墻面保溫較差導致的。外墻面保溫較差造成外墻面與室內溫差較大,引起了墻面結露霉變。
根據現場檢測結果,外窗損壞主要為密封膠老化開裂、窗框排水口封堵、窗密封性較差等,個別窗框松動、欲脫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經紅外熱像儀對各幢房屋外墻進行檢測,未發現外墻粉刷有大面積起殼、滲漏情況,但不排除局部外墻粉刷有細微裂縫或起殼現象,以及空調管道洞口、空調鋼架和曬衣架錨固螺栓孔洞存在封堵不密實等,因此引起了墻面局部滲漏。
采用熱流計、溫度傳感器等儀器抽樣檢測墻體熱工性能。根據現場檢測結果,按當時的設計規范,該住宅區 5 幢房屋墻體未采取保溫措施,墻體內外溫差僅在 2 K 左右,外墻平均傳熱系數約為 3.24 W/(m2·K)。根據現行國家標準GB 50176—2016 《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的要求,外墻平均傳熱系數應為 1.50 W/(m2·K),墻體熱工性能與現行規范要求差距較大。
本次修繕方案根據前期房屋外墻損傷調查及原因分析選型,最終確定外墻面整修后新做巖棉板保溫系統,將原塑鋼外窗更換成鋁合金斷橋隔熱雙層玻璃保溫窗,更換外墻雨水管,屋面防水翻修及增加泡沫玻璃保溫層等。本次修繕工程由于地處居民小區,周邊可利用的場地相對較小,施工中不得影響小區居民的正常活動,因此對現場的文明施工要求特別高,施工中一方面要在現場內實行文明標化管理,場外做好施工管理、交通、安全的組織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全體員工的文明施工教育。制訂合理的施工作息時間,安排好施工順序,確保盡量少影響居民環境,對本次修繕工程的開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巖棉保溫板的選材過程中,對具有質量輕、導熱系數小、吸熱、不燃的人工無機纖維板進行了重點挑選和檢測。在大面積施工前,編制節能保溫專項施工方案,并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專業技術培訓,在現場按照構造做法和工藝要求制作樣板墻,并經有關各方確認后進行工程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巖棉板的粘貼采用條粘法或點粘法,涂膠面積 ≥ 50%。巖棉板抹完膠粘劑后,將保溫板下端與基層粘貼,巖棉板自下而上沿水平方向橫向鋪設,并采取邊鋪邊錨固,板縫自然靠緊,板間縫隙 ≤ 2.0 mm。縫寬 2.0 mm時,用保溫材料填充處理,相鄰板面平齊,板間高差 ≤ 1.5 mm。發現貼面層脫落時,及時采取黏結或者用錨固件錨固的方式固定,并及時進行外飾面層施工。
使用鋁合金窗更換塑鋼窗的過程中,由于外墻增加了保溫層,窗的外側洞口尺寸比原來縮小,但居民室內的窗洞口還是原尺寸,如果按縮小的洞口尺寸加工鋁合金窗,居民室內的窗側邊須重新修補。如果按原洞口尺寸加工窗框,室外保溫層將掩蓋住全部的窗框,這兩種情況均無法達到居民的修繕要求。為此,與設計溝通后,提出了按縮小的洞口尺寸加工窗框,在窗框的外側再增加一根鋁方管的想法,等同于增加了窗框的寬度,這樣保溫層不咬框,居民室內也不用再修補。
本修繕工程采用落地鋼管腳手架加懸挑腳手架施工,受現場條件所限,腳手架只能在外墻面上設置。為解決腳手架的安全問題,采用膨脹螺栓加定制角鋼鋼管焊接連接件作為架體的拉結。腳手架采用兩層竹笆間隔一層鋼笆的形式,有效提高架體的防火安全性能。腳手架內設置鋼制內爬梯,解決人員在架體內上下通道問題。大樓裙房屋頂上的架體,為保證裙房屋面的防水層和裙房屋頂結構的安全,采取懸挑腳手架。
高層住宅樓外墻損傷問題備受關注,技術人員一直在摸索解決外墻損傷問題的方法,并要對居民正常生活影響降到最低。本文以上海市某高層住宅的外墻修繕工程為例,分析了在居民住宅區域進行外墻修繕的施工思路。目前工程已竣工交付,居民對修繕結果反響良好,室內潮濕、霉變等損傷現象已基本解決。此項目的經驗將為類似情況下的外墻修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