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好
梳理2020 年以來上市公司發布的補稅公告,筆者發現有數十家上市公司需要補繳稅款并繳納滯納金——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需補繳的稅款,基本不涉及增值稅、所得稅等大稅種,只涉及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資源稅和印花稅等小稅種。小稅種的風險,企業也需充分重視。
目前我國共有18 個稅種,除涉及稅款較大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和個稅外,其余稅種均可稱之為“小稅種”。近年來,我國部分小稅種的具體規定發生了變化。實務中,一些上市公司沒有及時關注到最新稅收政策并據其調整稅務處理,從而引發了稅務風險。
某擬上市公司在其《申請首次公開發行A 股并上市之補充法律意見書》中披露,公司未按該省《城鎮土地使用稅實施辦法》《關于調整市城區城鎮土地使用稅地段等級稅額標準的通知》的最新規定,少申報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款76 萬余元。小稅種涉及的地方性規定較多,建議上市公司及時更新地方政策體系。
近日發布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法和契稅法,調整了部分規定,建議上市公司予以關注。比如,納稅人實際經營地為城市,但注冊地在鎮,以往申報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時應適用注冊地的稅率。但根據城市維護建設稅法,納稅人可適用其住所地或者與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其他地點的稅率,具體地點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同時需提醒的是,契稅法生效后,契稅的申報繳稅期限發生變化,不再是納稅義務發生之后的規定時間內,而是在納稅人辦理土地、房屋權屬登記手續前申報繳納。
曾有兩家上市公司相繼發布公告稱,在就出口退稅業務繳稅情況自查中發現,享受出口免抵退稅政策期間,由于企業財稅人員對相關政策理解不到位,沒有規范計提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導致該企業連續多年沒有就免抵增值稅部分計算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經計算,其中一家上市公司需要補繳稅款和滯納金6000 多萬元,另一家上市公司需要補繳稅款和滯納金3000 多萬元。
某上市公司近日披露,其擬收購的標的公司在申報房產稅時,以房產原值作為計稅基礎。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安置殘疾人就業單位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政策的通知》,對按照房產原值計稅的房產,無論會計上如何核算,房產原值均應包含地價。公告稱,經辦人員只申報了房產原值,未將取得土地的價款計入房產原值一并申報繳納契稅。最終,標的公司按規定重新計算并補繳房產稅,同時繳納滯納金16 萬元。
對此,筆者建議上市公司強化稅務管理團隊建設,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企業內部的稅務合規檢查。在對稅收政策把握不準確時,應當及時與主管稅務機關聯系。
不久前,某上市公司在2019 年年報中披露,2019 年,其持股35%的聯營企業及其子公司按照當地稅務局要求補繳2018 年度環境保護稅。該公司按照權益法核算其參股公司收益時,未包含補繳的環境保護稅金額,需要進行前期會計差錯更正,追溯調整2018 年投資收益,涉及金額2611 萬元。環境保護稅的申報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比如在確定應稅污染物種類、計算應稅污染物數量等都較為復雜,對財務人員提出較高要求。建議需要繳納環境保護稅的上市公司,加強業務部門與財稅部門的溝通,必要時可尋求專業服務機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