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權

長期關注舊改工作的我,平時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和關心居民的獲得感。2019年初,我收到一封八十多歲的高齡老人來信,反應老舊小區改造后,老人的臥室和廚房分到了一起,但衛生間卻分到了三樓,起夜極為不便,還曾摔倒,希望能調整。我立即到老人家了解情況,發現情況屬實,即向居委會和房管局反饋并與之溝通,經大家共同努力,老人的房子得到了合理調整。
又如2019年6月,一小區的供水水泵重新換裝后,工人將架子固定在梁和柱子上,一供水就引起房屋共振,小區居民每天24小時處于低頻噪音中,嚴重影響休息。我察看后,立即聯系有關部門整改,房管部門迅速著手進行重裝,一件擾民的事情得以圓滿解決。
2019年5月,在市檢察院關于公益訴訟執法檢查調研中,我參加了四川北路德鄰公寓舊址調研的現場會,針對公寓內部原結構、老設施的破壞重新修復提出建議。到工地后,我將有近百年的老地磚、破損磚用手拾起歸集,這一舉動感染了建筑工人,大家紛紛一起清檢。作為代表,我率先做力所能及之事,把愛惜文物之心通過小行動傳遞出去,得到了極好的效果。
我進社區參加《上海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的執法檢查調研時,居委會只講黨建引領作用發揮得好,基本不提條例中居民自治制度的不足處。我立即引導他們:此次到社區是調研條例在實踐中如何完善,請大家多談問題。隨即“小巷總理”們紛紛開始反映問題:“小巷總理”工作任務太重太雜等。
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后,我多次到自己居住的小區和其他社區聽反響、觀實效、查薄弱環節,發現濕垃圾破袋難是一個難點。我綜合居民、物業、有關部門的建議,提出了增設濕垃圾桶,鼓勵使用可降解垃圾袋,有條件的社區可請保潔員統一破袋等建議。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而今邁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