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竑

2019年我最深的履職體會是:從身邊的問題出發,結合自己的專長,一定能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為生態發展和鄉村振興服務。
農業面源污染是崇明生態島建設必須要解決的大問題,尤其是農藥亂用和過量施用是推進生態島建設的瓶頸。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科技人員,我帶著這個問題,深入田間地頭,調研農業面源污染情況,與農民座談交流,了解農藥越用越多的原因。農民反映說,多施用農藥生產簡單,水稻產量有保障、成本又低,現有的農業政策對水稻種植有農藥補貼,農藥施用少則補貼相應減少。
我把從農戶那里了解到的信息和崇明農業面源污染現狀整理后,向農業主管部門建議,發展綠色循環農業種養殖方式,推廣多樣化高效生態立體種養殖模式,可以有效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也應該享受農業補貼。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施用農藥從事稻漁綜合種養的農戶也享受到了生態農業補貼,農戶很高興,同時促進了稻漁綜合種養規模化發展。
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要求2020年崇明農產品綠色認證率達到90%,農業從業人員對這一指標看法不統一。有的農技人員認為控制非綠色農藥上島很難;有些農戶擔心用綠色農藥成本會提高,效益會降低。針對這些問題,我走訪區農業主管部門、鄉鎮農技中心進行調研,了解提高農產品綠色認證率的難點在哪里。我在村委黨群服務中心與村民代表和種植大戶探討如何解決他們擔心的問題。我將這些材料整理匯總給農業主管部門后,相關部門出臺了一些提高崇明農產品綠色認證率的政策措施,既有效控制非綠色農藥上崇明島,又提高了農戶效益,效果不錯。在此基礎上,我提交了《關于對崇明區非綠色農藥實施立法管控的建議》,得到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沐雨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