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青青

由于本職工作的關系,我對數字人文、網絡輿情及數據安全的動態、熱點較為敏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也會注意搜集這方面的信息并將之轉化為參政議政的社情民意“線索”。
有一次,我在工作單位附近看到一位青年穿著印有“納粹” “法西斯”標示的外套。在上海這樣一座國際大都市,這是很不好的形象展示,與社會主義大都市的性質嚴重不符,也會讓青年人迷失價值觀。我根據目擊的線索先進行了初步調查,發現這件外套竟來自國內某時尚服裝品牌,并在國內著名網購平臺公開銷售。在整理相關線索和資料后,我將代表建議提交給市公安局、市文化執法及工商管理部門,很快就獲得了相關部門的反饋。主要負責承辦的市公安局高度重視,及時處置并派人上門向我通報后續處理情況。
2019年6月,我在國內某社交網絡平臺上發現一則關于上海公共數據安全的留言,雖然當時流傳范圍有限,但內容卻非常聳人聽聞,涉及市民的身份信息、財產信息等。有鑒于此類言論涉及本市重大的網絡數據安全,我便及時以代表建議的形式將相關情況提交給市網信、網安主管部門。我認為,在個人信息保護法已經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背景下,對于各類相關前置工作和制度安排,本市相關部門理應有主動對接的意識和作為。市網信辦高度重視該建議,不僅協調各部門跟進處置,還來函來電通報情況。
此外,我還向市檢察院提出過“探索將個人數據安全納入公益訴訟”的建議,獲得市檢察院積極反饋與評價,并受邀出席市檢察院有關“個人數據安全與公益訴訟”的專題座談會。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信息咨詢與研究中心競爭情報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