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

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了未來15年我國中醫藥發展的方向和工作重點。《上海市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8-2035年)》明確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予以相關支持保障。市政府已從組織保障、投入保障、機制保障、法治保障方面明確了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相關保障措施。從中筆者清晰地感覺到,利國利民、振興祖國傳統中醫的建設正被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著。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培養,人力資源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力量源泉。醫學人才的成長有其固有規律,比如培養周期長。為此市教委也重點設計了一系列中醫人才培養計劃。然而在具體實踐中,常規中醫人才的培養仍然存在一些阻礙人才發展的環節,如:不接受科研碩士報考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僅上海),需在科碩畢業后規培時報考;科研碩士規范化培訓期限超長(畢業后三年)。
目前,就讀上海中醫藥大學本科學制五年的專業的學生,四年級是在各附屬醫院進行本專業的專科見習,五年級是在醫院的各科室輪轉實習,其實習過程的嚴格程度可圈可點。研究生學制三年,第一年是在校學習理論課,后面兩年無論專業碩士還是科研碩士,都有在臨床進行課題實踐的機會。
目前的醫學碩士有兩種類型:專業型碩士(專碩)與科研型碩士(科碩)。專業型碩士須在學制內完成畢業課題與三年的規范化培訓,而科研型碩士則專攻學術,完成更深層次的科研內容,畢業后需要再完成三年的規范化培訓才能走上工作崗位。但實際上科研碩士學習也離不開臨床實踐。如果研究的是臨床方向的課題,就必須跟隨導師的門診,完成日常的醫療活動等工作。實際上,相當一部分科研碩士生并不只把科研作為未來的職業規劃,而依然憧憬著臨床工作。他們選擇科研碩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專業碩士的名額有限,或向往的導師只有科研碩士名額等等。但三年的科研碩士生涯之后,迎來的又是三年的規范化培訓,這將他們與臨床工作的距離越拉越遠,既浪費他們的時間,也浪費國家的資源。
執業醫師資格證書考試號稱是國內最難考的考試之一。其中的中醫部分,理論考涉獵14門課,技能考基本上是涉及中醫醫案辯證論治(近300個征候與對應的方藥)、中醫臨床操作(針灸、推拿、中醫外科換藥等等),西醫問診、病史書寫、心電圖診斷、西醫臨床操作(各項手術操作)。
那么對于科研碩士而言,在本科五年級的一年嚴格實習訓練,加之研究生二年級、三年級時的臨床實踐,對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內容完全可以駕輕就熟,但是規定不允許報考,這個規定的不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換言之,這個規定的存在,使得有足夠水平執醫的人被攔在門外,強行人為阻礙年輕人的成才之路。
無論是不允許科研碩士報考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的規定還是畢業后需要規范化培訓三年的規定,都是出于先有足夠的臨床實踐才能真正行醫的考慮,這個考慮是正確的、合理的。但是這個規定沒有完全了解現在的教學安排,沒有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是偏官僚的規定。
無論對于專業碩士還是科研碩士,都應以實際臨床實踐的時間作為依據,來核定報考執業醫師的資格和規范化培訓的年限。比如像學分積累一樣,把實習時間以積分的形式作積累,達到多少標準就可以報考或抵消規范化培訓的時間。以及在允許的條件下,增加專業碩士的錄取比例,讓更多的醫學生少走彎路,早日成才,也可以節約更多的教學資源。
在中醫人才緊缺的今天,如何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合理安排培養人才的節奏是有關部門需要思考的問題。希望能有更多熱愛中醫事業、愿意獻身中醫事業的年輕人盡快成才,助推我國中醫事業的蓬勃發展。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英格索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企業服務部高級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