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雅莉,梁紅冬,黃 展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學院,廣東 茂名 525000)
高校的化學教育傾向于更深層次的研究,通常伴隨著大量的化學實驗,這也是開設化學實驗課程的主要目的。實驗室雖然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操作實踐的平臺,但是與此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安全問題。實施安全教育,有助于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與技能、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進而樹立安全責任與安全意識,為構建平安校園做出貢獻。
高校實驗室既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必要場所,也是完成科研任務的主要陣地。尤其在化學實驗室中,不乏一些易爆、易燃、輻射、腐蝕、劇毒等危險品,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除了爆炸與火災外,化學實驗室中還有可能發生觸電、機傷、中毒、感染等嚴重事故[1]。大部分學生不具備實驗室相關的安全知識與技能,缺乏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識,這會對他們在實驗室操作過程中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高校必須重視化學實驗室安全教育的開展與實踐,加強對實驗室本質安全的管理,保障師生的人身安全,構建一個以安全為前提的實踐科研空間。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在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視頻會議中強調,各高校要加強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建設、深化學校、二級院系、實驗室三級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完善和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實現對實驗室安全的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管控;強化對實驗室危險物品采購、運輸、儲存、使用等各環節的管理;加強實驗室安全檢查,全面排查各環節風險隱患;狠抓安全宣傳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廣大師生安全知識水平[2]。
根據會議中的內容,各大高校都能夠做到落實實驗室管理的安全責任,制定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強相關單位的安全監管、實現對危險物品的安全管理。
高校的化學實驗課程大多在每學期的末尾處開展,所以實驗室安全教育這門課程應該盡量設置在實驗課程之前,這樣才能保證同學們實驗的安全性。這是分配課時的首要依據。其次在分配課時的過程中,教師們可以組建實驗室安全教育課程小組,按照各個學期的課程數目,課程周次、課時總數來安排實驗室安全教育的設置周期,課時的分配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需要,每一節課時要對應不同的學分,這樣才能引起同學們的重視度。
首先是政策教育,政策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學習國務院涉及到與實驗室安全相關的規定、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學生實驗室操作的安全守則、學校建立的相應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專業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等。學習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學生對實驗室安全的重視程度,使其養成自覺維護實驗室安全的行為習慣。
其次是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由教師對學生的心理、態度、責任加以約束,使他們樹立安全責任與安全意識,端正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態度,在進行化學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對自身的行為嚴加管理。
此外還有知識與操作教育,即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對化學實驗操作的行為規范。教師需要加強講解與化學實驗相關的理論知識,反復強調化學實驗安全操作的各個步驟與行為規范,向同學們普及一些實驗儀器、實驗物品的應用常識,比如理論知識:化學廢棄物質的危害、不能用酒精燈加熱的器皿、在通風櫥內操作的物質、各物質加熱的最高溫度、需要注意干燥防潮的藥品或試劑……操作知識:各儀器的安全操作、化學廢棄物質的收集,處理方法、取用試劑的正確方法、壓力容器的使用方法……這部分內容需要教師根據各實驗的實際情況,反復強調。
最后是實驗事故防范教育,化學實驗室中有許多防范事故的設施或是儀器,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設施儀器的使用方法,充分考慮到每項實驗中同學們可能出現的危險問題與安全事故,對應講解每一種實驗事故的防范措施以及應急處理方法,尤其是常見的燙傷、割傷、灼傷、中毒等等,確保學生具備正確處理事故的能力。
在信息化時代發展的今天,應用市場中更是有多種類型的教學軟件,比如有些軟件能夠實現模擬實驗的效果,教師可以將其下載到多媒體中,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一起從實驗的準備環節開始,再到選擇儀器、選擇實驗正確操作步驟,還可以通過模擬實驗來展示錯誤的實驗操作,讓同學們直觀地了解到操作不當會引發怎樣的安全事故,又該如何處理[3]。
教師還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優勢,開設化學實驗室安全教育的網課并配套練習題,設置相應的學分,要求同學們每天完成網課學習任務。利用互聯網,教師還可以輕松地查閱到各種詳細的資料,可以是視頻動畫,還可以是漫畫、短篇文章、實時報道等等,將這些資源分享到班級群中,就能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樹立安全意識、端正實驗態度。
聘請專業人員進行安全事故專題講座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各學院可以積極地聘請消防專家來定期對高校新生進行專題教育,向廣大師生講述近幾年來我國高校化學實驗室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案例,從事故發生的原因、處理方法、最終結果等多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呼吁全體師生樹立安全意識。還可以邀請具備豐富經驗的事故處理專家就化學實驗室中安全事故的不同種類展開演講,提高學生對事故的防范及處理能力。
除此以外,近些年來各大高校對安全演習的重視度逐漸提高,定期開展地震逃生演練與消防逃生演練,旨在避免突發事故時出現較大的人員傷亡。基于此,學校也可以組織全校師生開展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演習,比如有毒物質泄漏疏散演練、中毒急救模擬演習、爆炸逃生演練……演練與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能夠將師生帶入真實的環境中,進而通過親身體驗來提升防范技能。
除了按照課時配置的學分,考察學生是否準時上課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穿插作業、練習、測試等等,將這些內容均納為考核的范圍內,根據實際的分數來確定考核相應的學分。除了對理論知識的考察,教師還可以開展實踐考核,既可以根據某一實驗來考察學生的操作,也可以設計不同種類的“安全事故處理”實際演練,考察學生能否采取正確的防范措施與應急方法。對于最終考核不合格的學生,嚴格禁止其進入實驗室,即只有通過了安全教育考核才能參與后續的實驗室操作。
總而言之,高校化學實驗室實施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學校與教師必須注重構建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不斷探索與實踐,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構建安全的實驗及科研空間,保障校園的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