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來旺,徐遍強,王榮江,張洪建,高敏杰
(大港油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儲氣庫分公司,天津 300270)
大張坨地下儲氣庫地處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國內第一座投入商業運行的地下儲氣庫,于2000 年投產運行。儲氣庫生產設備包含壓縮機、換熱器、加熱爐、機泵、變配電及控制儀表等多種設備,工藝設備總數超過1200 余臺套,每年進行幾十次檢修作業。北大港濕地保護區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東南部,是天津市面積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亞洲東部候鳥南北遷徙中的重要一站。總結儲氣庫設備檢修的污染源、對濕地環境污染產生的后果,梳理設備檢修期間的環境保護管理,并從人員教育、制度執行、技術改進等各方面進行歸納,探討基層站場實現綠色環保發展的改進思路。
儲氣庫生產設備檢修過程會產生各種廢棄物,管理不當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1)廢油、廢液。主要是壓縮機、機泵等檢修帶來的廢油廢液:一是設備檢修需要,設備、管線內殘存的廢油廢液,如輕烴、冷卻液、甲醇、乙二醇、變壓器油等;二是新的油品代替舊的油品,將會產生廢舊潤滑油、潤滑脂等;三是施工輔料,如清洗液、螺栓松動液、緩蝕劑等。
(2)固體廢棄物。壓縮機、輔助機泵、過濾器、分離器、輸電線路等檢修產生的不同種類的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廢舊濾芯、廢舊配件、絕緣子以及廢油吸油毯、抹布等。
(3)放空的天然氣。儲氣庫設備檢修前一般都會將設備及連接管段進行放空、氮氣置換,以防止天然氣濃度超標進而引起火災爆炸等后果。
在作業過程中,由于部分檢修人員環保意識淡薄、處理措施不當或設備、技術條件受限,仍有可能形成以下3 個方面的環境污染:
(1)廢油、廢液對作業現場和周邊環境的污染。廢油、廢液收集、處理不當,會人員身體造成傷害,外溢至周邊濕地后會造成濕地生態系統的破壞。
(2)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固體廢棄物多攜帶油脂、危化品等,容易轉化為氮氧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有害氣體,具有易燃、易揮發、有毒等特點。如處理不當,將會造成土壤、水體以及空氣污染。
(3)設備檢修期間天然氣排放對大氣的污染。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在致暖氣體中排名第三的甲烷同樣不可小覷。與二氧化碳相比,甲烷致暖的“潛力”是二氧化碳的30 倍,甲烷放空極大地增強了溫室效應。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環境保護工作愈發重要。公司的企業宗旨是奉獻能源、創造和諧,其中創造和諧就包括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創造能源與環境的和諧。大張坨儲氣庫作為天然氣生產、處理、儲存的基層站隊,一直將環境保護作為基層管理的重要一環。
樹立正確的環保理念、增強員工的環保意識,是每個員工的責任與義務,也是基層員工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大張坨儲氣庫每年都會對員工進行環保知識宣貫,形式多樣,包括生產周會宣傳、環境保護日專題宣傳、濕地保護畫報張貼宣傳等。除此之外,站內不定期組織對站場及周邊環境的環保檢查,包括施工垃圾或其他垃圾的清掃。在設備檢修前,對外委檢修人員進行環保知識宣傳與教育,促使其他人員參與到站內環境保護工作中來。通過以上多種措施,站內的環保氛圍不斷增強,人員的環保意識得到明顯提升。
設備檢修期間,要控制好各種污染廢物的產生和合理處置,重要的一環是管理制度的落實,從制度上遏制安全環保事件的發生。
(1)嚴肅教育考核,明確安全環保職責。一是做好安全教育,使參與檢修的人員明白環保的重要性,學會污染廢棄物的合理處置方法,減少污染物的隨意處理,經考核仍不能合格的,嚴禁進入現場從事檢修作業;二是簽訂承包商施工HSE 協議[1],明確雙方責任與義務,細化違章行為懲治內容;三是將環保內容作為檢修方案中的必要部分,明確責任人,細化環保措施,旨在不斷提高員工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減少因檢修帶來的環境污染,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和制定對應的應急預案,才能保證檢修作業的安全。
(2)樹立屬地管理理念,落實站場管理職責[2]。“屬地管理”就是“誰的施工區域誰負責”,每位員工對涉及自己崗位的生產區域安全環保負責,檢修作業的各方參與者受屬地管理者統一協調管理,檢修作業人員自覺接受監督管理,做好自己的安全環保工作。現場管理單位對檢修作業監督檢查由專業監護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者進行綜合監督檢查。通過加強生產作業行為管理,落實屬地職責、監督檢查等制度約束,規范檢修作業及人員的管理。
(3)嚴格執行懲治制度,堅決制止違章行為。由于部分維保隊伍管理水平及檢修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檢修作業偶有違章作業,造成現場污染。對于發現安全措施不落實的情況,敢于“叫停”、立即整改;涉及典型的污染事件,堅決清除作業現場,并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罰。通過及時“叫停”小的違章行為,懲戒典型的違章人員和行為,不僅對個人行為進行糾正,還能對其他作業人員起到警示與教育作用,促進整體隊伍的向好發展。
為了減少檢修作業帶來的環境污染,站場依據公司相關管理規定,嚴禁現場直接排污作業。壓縮機、分離器等拆檢作業前將殘留液體通過與之連接的密閉容器進行收納然后外輸至管網;對于機泵、閥門等設備檢修產生的廢液等采取現場集中收集,以及作業產生的廢舊潤滑油、廢舊濾芯、油抹布等由相關有資質單位進行回收處理,杜絕了污染物的排放;對于設備檢修前的放空環節,站內通過流程切換將高壓天然氣導入低壓裝置進行再利用;對于壓縮機及裝置區分離器等設備檢修,作業前將殘余天然氣導入閉式排放罐然后外輸。
安全管理中常用到“3E”原則[3],即工程技術(Engineerring)對策、教育(Education)對策、強制(Enforcement)對策,環保工作的不斷改進,同樣適用此原理。
(1)優化裝置設計,從源頭削減風險。企業安全生產的最高境界為本質安全化,大張坨儲氣庫從裝置設計之初就不斷進行優化。例如站內乙二醇再生塔頂部放空,在國內同樣的工藝都采取的是直接放空,由此將帶來環境污染,結合露點裝置現有流程,采取了頂部放空充分冷凝后進入常壓儲罐,而后經管道進入閉式排放罐,因此從根本上解決了環境污染的問題(后續建設儲氣庫沿用此設計)。還有站內分離器等關鍵設備與密閉容器連接使之廢棄污物回收,對甲醇儲罐、導熱油儲罐和柴油儲罐等修建防溢池等,都是從設計源頭考慮,有效降低了污染物現場直排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2)強化監督檢查,將HSE(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健康、安全與環境)工作落實。HSE 風險管理的重點在基層,風險削減和應急的措施重點是落實。對施工方案、現場管理中明確要求的環保措施,不打折扣的落實,通過嚴格執行“兩書一表”等有效做法,將環保工作落實到具體崗位、具體人員。
大張坨儲氣庫經過近20 年的建設、運行,對環境保護工作從人員教育、制度執行、技術措施等多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從未發生環境污染事件。伴隨國家對濕地保護區的重視,安全環保工作將會在生產運行及檢維修作業中更加重要,這也是企業長久發展、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