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綿陽市委市政府在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組織專題研究農民工就業服務工作,并及時召開全市視頻會議,對做好當前農民工就業服務工作進行再部署。全市人社系統抓住恢復交通運輸秩序的有利時機,統籌力量,靠前工作,以抓好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為重點,扎實做好農民工就業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一是會同市經信、住建、商務等部門,開展市內企業用工需求調研,及時收集企業用工信息,密切監測企業崗位需求變化,為農民工有序務工返崗和企業用工提供精準對接。游仙區梳理轄區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1522人求職意向,精準匹配就業崗位。二是充分利用各鄉鎮、村(社區)人社服務所(站)協理員的作用,廣泛收集農民工就業、出行和創業意愿,精準掌握農民工就業需求。北川縣依托疫情防控快速反應網格管理平臺,組織各鄉鎮、村(社區)協理員摸排農民工基本信息,實名動態管理,線上跟蹤服務。截至2月29日,全市收集整理406戶規上工業企業用工需求2.5萬人,收集整理其他企業320戶用工崗位需求1.68萬人,通過綿陽公共招聘網、綿陽就業微信公眾號等向農民工推送;舉辦網絡招聘會30場,參與企業1161家,提供崗位65018個;為京東方、長虹華豐、惠科等企業開展專場招聘會8場;其中為京東方累計解決用工910人。聯合移動公司短信平臺發布企業用工信息5000余條,采用抖音、今日頭條、微信朋友圈向綿陽市周邊縣(市、區)80余萬用戶精準推送用工信息,成功幫助市內重點企業新招聘員工1.32萬人。
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日常與專場相結合模式,大力開展各類招聘活動。一是利用綿陽公共招聘網、綿陽就業微信公眾號、綿州先鋒等媒體平臺為復工企業和農民工搭建線上求職用工平臺,開展“務工何須去遠方、求職就業在家鄉”主題宣傳活動。科創區、經開區攜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賦能企業,共克時艱”專場網絡招聘會。二是聯合市委組織部創新開展“空中雙選會”,開辟線上咨詢、視頻面試、線上簽約等平臺,實現“不見面”就業對接。三是聯合團市委、西蜀網運用大數據技術,搭建就地就近就業直聘平臺。四是充分發揮人社服務專員作用,對98戶重點企業開展用工調度,開展專門用工服務。五是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落實職業介紹補貼政策,助力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盡快就業。六是指導各地開發防疫宣傳、保潔消毒等臨時性公益崗位,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就地就業。目前,全市新增公益性崗位安置1590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73萬元。
積極落實穩崗補貼、吸納就業補貼、就業服務補助、社保費減免緩、線上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組建政策宣講小分隊深入企業開展政策宣傳,指導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申領各類補貼,幫助企業抗擊疫情風險。及時開展社保費減免政策測算,全市21268家企業預計減免社保費16億元,最大限度發揮社保減負政策的效果。涪城區為惠科、富臨精工等27家重點企業搭建人才服務直通車;安州區創新推行企業“社保服務管家”工作機制,開展“精準化+全覆蓋”政策落實行動;高新區設立企業用工“聯絡員”,負責企業用工需求收集、勞務對接、援企穩崗各類補貼落實等工作;三臺縣主動為市內重點企業提供用工服務,緊急為京東方輸送農民工287人。截至2月29日,全市為1178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資金4449萬元;為377家企業延長社保申報繳費期、117家企業緩繳備案。
協同市衛健、交通運輸等部門,通過村社“大喇叭”、媒體等渠道發布求職、農民工健康證明申報、交通出行保障專門聯系人信息,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民工服務保障體系。平武縣加強與衢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對接,積極組織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北川縣專車護送32名貧困勞動力到衢州柯城區返崗務工的做法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截至2月29日,綿陽農民工返崗復工63.11萬人(省外務工26.37萬人,省內市外務工20.83萬人,市內就業15.91萬人),占春節期間返鄉總數(95.55萬人)的66.05%;為36.34萬人辦理外出務工健康申報證明;組織專車285班搭載6050名農民工省外務工,組織專列4列搭載1925名農民工免費返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