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堂縣堅持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為農民工提供健康返崗、就近就業、安全到崗“三項服務”,切實解決疫情期間企業用工難題。截至2月25日,全縣農民工返崗37782人(其中省外8301人、省內29481人),大力助推優先企業、規上企業復工復產。
動態排查返崗需求“全覆蓋”。金堂縣提前謀劃農民工返崗復工工作,以入戶走訪排查為契機,組織就業社保服務中心(站)干部、網格員、勞動保障協理員,摸排農民工7.5萬人,收集返崗行程和就業意向信息。發放《致金堂節后外出返崗農民工的一封信》,同步宣傳健康證明“怎么辦”“在哪辦”“如何用”,引導農民工積極、真實、準確填報個人基礎信息。
分流人群線上線下“雙服務”。暢通健康證明“手寫”“機填”雙申報渠道,規范線上線下雙通道辦理流程。建立“申報+審核+預約+錯時+溯源”機制,實行錯時預約辦理,分流人群。以村(社區)為單位,以屬地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窗口,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復工復產提供上門辦理服務。截至2月25日,已為38394名農民工提供了免費健康服務。
健康返崗防疫宣傳“無遺漏”。壓實縣衛健、人社等部門和各鎮(街道)、村(社區)責任,落實專班專人分領域、分企業做好報名組織、人員審核等工作,確保出省人員辦理健康證明全覆蓋。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變復工審批為防疫服務,組織醫護人員通過網絡講座、上門指導服務等方式,指導企業和務工人員有效落實防疫舉措,確保健康返崗防疫宣傳“無遺漏”。
網絡招聘,就業“不見面”。利用“金堂發布”“成都金堂人力資源市場”等平臺,開展網絡招聘“春風行動”,推動疫情期間本地企業招聘和農民工求職無縫銜接。目前,累計為1500家(次)企業發布崗位需求1.3萬條(次),已有2300人與縣內外各類企業達成意向性協議。
精準幫扶,就業“不擔心”。依托962110就業援助熱線,開展就業困難群體認定,積極落實社保補貼、崗位補貼。開發儲備勞動保障協理員、交通協管員等公益性崗位180個,過渡性安置因疫情無法返崗的農民工,同時整合各類網絡培訓資源,引導暫不能復工農民工在線提升技能水平。目前,已組織縣內18家企業1013名員工參加線上職業技能培訓,2家企業91人開展線上崗前培訓。
就近上崗,就業“不跑路”。明確“一對一”復工聯絡員,為企業紓難解困,推動22個重點項目、154戶規上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幫助縣內醫療物資企業、生活品保供企業、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解決用工難題,吸納農民工就近就地上崗7300人。
信息共享,企業復工“不斷檔”。建立鎮村組三級信息網絡,實現返崗就業信息互享共用。成立工作專班,與省內其他區(市)縣和廣東、浙江等主要輸出地對接,做到信息共享和健康檢測結果互認。主動搜集掌握省外人力資源信息,聯動駐粵就業社保服務站、東莞金堂商會,收集復工用工需求、外來人員出入管控等信息并及時推送,成功幫助8301名農民工到省外務工和返崗,助推企業盡快恢復生產。
直達運輸,復工返崗“保安全”。匯總農民工超長客運出行需求,優先保障有崗位、有技術能力的務工人員出行,滿足企業復工復產需求。針對出行需求較多的東莞、廣州、福州等地,安排金堂通達公司儲備20輛客車作為專項包車,實現“點對點”直達運輸。扎實制定“一車一方案”,逐車細化、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加強全程監測,確保運輸安全。2月22日和23日通過專列分別向浙江溫州和嘉興輸送62名金堂農民工返崗;2月24日組織7輛省際大巴運送136名金堂農民工到東莞務工返崗;2月25日組織19名農民工乘坐包車到福建寧德返崗務工。
跟蹤保障,合法權益“不受損”。做好與務工地的崗位對接,協調務工地企業采取調整薪酬、輪休輪崗、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農民工工作崗位。暢通電話、微信等舉報投訴渠道,及時受理涉及勞動關系咨詢17件、網絡理政4件,順延審理期限案件39件,切實保障疫情期間農民工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