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建
本學期,我繼續堅持進行“記敘文主題閱讀”中生成習作智慧的研究,研究的起因源于平時批閱學生作文時,我發現花季孩子的豐富情感、繽紛世界卻在其筆下卻變得僵硬、死氣沉沉。面對這種現狀,我就想:如何結合有限的閱讀材料,開拓學生作文的天地呢?于是我一方面充分利用現有教材資源,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到教材以外去汲取大量有益的營養,去開辟作文教學的新天地,去大膽開發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作文教學資源,使作文教學泛起生活的漣漪。
一、找到寫作的源頭活水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經典名篇。在執教《小溪流的歌》時,可以讓學生寫自己遇到困難時的詳細經過,體驗成長的滋味;教學《膽小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以引導學生打開童年記憶的大門,將童年時期看到、觀察到、感悟到的生命現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諸如蜘蛛結網、螞蟻搬家、蜜蜂采蜜等一一寫下來,讓學生領悟到生命的短暫而美好。
二、鞏固寫作的情感體驗
我們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自然,感悟生活,思考人生,養成自然流露情感的習慣。
1.在探索自然中激發美感
在教學實踐中,我精心組織綜合性實踐活動。如教學《探尋母親河》《漫話探險》《走進馬的世界》等課時,在活動前,我介紹該活動的目的,組織閱讀與之相關的文章或資料,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寫作興趣;活動后,寫作、交流、評析,讓學生在交流、評析中,再次欣賞和品味自然,感悟生活哲理。
2.在感悟生活中孕育悟性
悟性源于對生活的關注,源于準確的觀察和細致的捕捉。“一滴水中見太陽,半瓣花上說人情”。在教學中,結合《珍珠鳥》《鶴群翔空》《綠色蟈蟈》等文章,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放在點點滴滴、雖平凡瑣碎但真實自然的生活上,去關注身邊那些普普通通的人,用細膩的心去尋找真善美之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養學生豐富的個性。
3.在思考人生中錘煉思想
如《捅馬蜂窩》系列作品中,作者對生命的贊美,是由于馬蜂的一次次掙扎而讓作者感受到生命的偉大與堅強。作文是要用心來寫的,只要留心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體會生活中蘊藏的哲理,感悟人間的真情,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也會精彩起來。
三、彰顯寫作的最終目的——個性化
作文教學必須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品質。
1.聯想和想象是寫作的翅膀
聯想和想象是作文創新能力中的看家招數,教學中應抓住各種教學契機,在學生原有儲備的基礎上讓他們溫故知新,更上一層樓。當學生陶醉于《春趣》《春天住在我的村莊》時,我就要求學生回憶或觀察自然景物,運用想象來寫景。
2.發現能力可以點石成金
培養發現能力,可以著重抓好“有心觀察、深入思考、獨到領悟”這三部曲。“觀察”強調有心,如林黛玉進賈府般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有心才能捕捉到有用的信息材料;“思考”強調深入,這樣才可能發現“金子”;“領悟”強調獨到,人云亦云決不會創新。
3.多角度思考,讓作文出類拔萃
如何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考能力?方法很多,我們應創設情境多搞些活動來訓練學生。如進行《探尋母親河》活動時,我提出“母親河保護問題的癥結所在”,讓學生發表看法,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進行口頭交流。
總之,我相信,只要將主題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讓情感回歸本真的狀態,讓思想沖破世俗的牢籠,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個性表達一定能夠成為燎原之火,照亮寫作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