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燕
對于多數學生而言,寫作文是一件“燒腦”的事情,而且費力不討好。這個學期,我決定從“話題日記”著手,和孩子們一起開拓綠色寫作之路。
日記,就是生活隨筆。為什么要規定話題呢?話題集中,孩子們才可以互相碰撞,一起成長。話題集中了,教師指導也更有針對性。散著寫,固然靈動,但是對于大規模教學而言,無疑增加了指導的難度。話題之外,隨筆式日記也是要寫的。下面淺談本學期開學后我集中指導的兩次話題日記:運動會、秋天的收獲。
一、寫“運動會”,要選準角度
運動會這個話題,多數孩子是有話可說的。可是,班里竟然出現了個“刺頭”,因為是國慶節期間寫的,有一位同學就寫了一篇《論規定內容對學生傷害有多大》。既要全面指導,又要給這個孩子良好的引導,我想,點評日記時的大力表揚,既可以鼓勵認真書寫的孩子,又能給言之無物、情緒消極的孩子帶來啟發和反思。
針對不少孩子仍然寫流水賬的情況,我的幻燈片出示了這樣的文字:從籌備、彩排、開幕式展示、運動會各個項目正式開始到結束;從運動員,到觀眾,到裁判;從同學,到老師;從整體,到個人;有勝利,有失敗,有承擔,有推諉……以上種種,寫作時要不要面面俱到?你選擇哪個角度來寫?
具體到一個角度,作文內容就集中了,就言之有物了。隨后,我出示了這次寫得很有借鑒意義的作文題目:成功的背后;我們班的“蒙面大俠們”;運動會之800米;幕后的英雄;拼過,就夠了!
看過題目,聽過范文,班里很安靜——優秀范文具有最大的說服力。之后,我布置學生回去修改,第二天再批閱,題目就五花八門了。雖然有的也還不夠好,但是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思考。而老師也不再翻開一篇便是千篇一律的《運動會》了。寫的還是運動會,但是每個人都開始有了“角度意識”。有了這種意識,接下來我們便開始寫《秋天的收獲》。
二、《秋天的收獲》,審題立意很關鍵
《秋天的收獲》,學生寫得還是不夠好。角度限定了,他們卻不會審題立意了。原來是角度放出去,自己選擇角度來寫作,現在卻是集中火力突擊一個目標,所以,審題立意最關鍵。
這個題目不長,關鍵詞只有兩個:“秋天”和“收獲”。“秋天”是時間的限定,可以有景物描寫。這個學生基本可以做到。難點在于“收獲”。作文提示語中有“每一天都在成長著、收獲著、感悟著”這樣的句子。但是,學生寫作的“收獲”應該側重于那些角度呢?
“嘰嘰喳喳”上陣,效果立顯。展示結果如下。(1)情感:親情、友誼、師生情……(2)意志品質:變得堅強、自信、勇敢、有毅力……(3)生活感悟:明白了某個道理、感受到不曾感受過的東西。
我在班里做過調查:收獲過友誼的,舉手一片;與某個老師關系特別好,收獲了師生情的,舉手一片;與父母關系僵硬,又冰釋前嫌的,又是舉手一片。至于成長中意志品質的收獲和生活中的感悟,學生都是有的。
可見,學生們不是缺少寫作素材,而是找不到寫作角度。思路打開了,角度找到了,寫作的主要問題便迎刃而解,多數同學動筆前便真的有了“秋天的收獲”。作文寫完,我在批閱時發現,這次作文多數學生都有一個新穎的角度和不俗的立意。
問題當然還是不可避免,于是我又提出進一步修改提示:(1)要有主體事件(記敘);(2)要有細節刻畫(描寫);(3)結尾要點題(議論抒情);(4)要有景物渲染,體現是“秋天”的收獲。再次修改完,多數同學就都有了一篇相對不錯的文章了。
后記
付出了便收獲了,作文指導也是如此。
收獲固然讓人驚喜,問題卻不能被掩蓋。事實上,在作文指導方面,我們下的功夫太少,又急于有收獲,難免產生浮躁的心理。作文需要生活的積累,需要一個活潑潑的心靈去感知去提煉;作文需要閱讀的積累,還需要我們引導孩子愛閱讀愛思考;作文需要表達的技巧,還需要我們把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讀中學、在寫中練、在修改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