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茵
戲曲藝術(shù)的魅力,要靠戲曲演員的表演來呈現(xiàn)。那么,能成為大師的藝術(shù)家,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真正的藝術(shù)家,必須是德藝雙馨。德就是品德,藝就是技藝,德藝都高超出眾,名聲就會像香氣一樣傳播得很遠。
抗日戰(zhàn)爭時,京劇大師梅蘭芳不愿為日本人演出。為了拒絕日本人的邀請,演旦角(女性角色)的他蓄上了胡須。日本人上門邀請,他說:“我如今年歲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經(jīng)不能再演戲了。”日本人只好悻悻而歸。
抗美援朝時,豫劇皇后常香玉為了支援國家,賣了自己的首飾,帶著劇團全國巡回義演,籌款捐給國家一架飛機。
他們都有把國家民族大義放在首位的高尚品德,所以備受人們敬重。
戲曲大師在技藝方面都苦下功夫,力求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即使功成名就之后,也依然保持一顆孜孜求教的心,不斷進步。
譚鑫培有一次表演,唱“劉阿斗”三字之時,聽見有人喝倒彩。他不但不生氣,還邀請此人,真誠求教。對方告訴他:“‘阿字于蜀地念‘厄。”譚鑫培擊掌感嘆說:“劉備主蜀國,豈不該用蜀音。”并作揖三次感謝對方。
梅蘭芳也是個要求嚴格的人。他演過一出戲叫《晴雯撕扇》,舞臺上撕的扇子,都由他親手畫出扇面。演一場,畫一幅,撕一把。他的琴師看見十分心疼,把撕壞的扇子拾回來重新裝裱,還送給了作家老舍一把。熱愛戲曲的老舍得知扇子來歷之后,深受感動,便增添了一個收藏愛好——收集名伶?zhèn)冇眠^的扇子,從此成為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