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上下五千年,留下非常多的經(jīng)典著作,《水滸傳》 就是其中之一。在《水滸傳》 中有非常多的人物,這些人物刻畫十分深刻。本文本著客觀的態(tài)度從儒家和宋代的背景下分析《水滸傳》 中的女性形象,并通過古代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對《水滸傳》 中的女性形象內(nèi)涵進行分析。
關鍵詞:儒家學派 宋代女性地位 《水滸傳》
中華上下五千年,女性的地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演變下,女性的形象不再是卑微的,現(xiàn)在社會中很多女性的地位都超越了男性。從許多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出在古代仍有很多不滿足于相夫教子的女性,她們崇尚自由,俠肝義膽,其中古代文學作品中以《水滸傳》為代表作。
一、《水滸傳》在文學史中的意義
很多人對《水滸傳》 的印象都是四大名著之一,但事實上《水滸傳》 的意義遠不止于此,《水滸傳》 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在漫長的封建王朝中也具有史詩級意義。很多人說《水滸傳》 是小說,并具有歷史參考意義,但事實上一部文學作品的產(chǎn)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雖然小說并不能成為歷史參考依據(jù),但是可以從中提取有用的價值。古代的女性形象大多數(shù)都是相夫教子、卑微低下的。在宋朝提倡“男主女從”也就說明女性要講究三從四德,女性要明事理、懂倫常,這樣的思想是儒家所提倡的思想,這樣的思想也貫穿了《水滸傳》 整本書的女性主線形象。
二、用儒家角度看待《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
(一)孔孟正確思想與片面理解 《水滸傳》 超脫了時代的思想,但是又同時被時代的思想所束縛,尤其是對女性形象的刻畫上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句話。在《水滸傳》 中,儒家思想緊緊禁錮著女性的形象塑造。“在家從父,出嫁從夫”這一句話說明了女性在古代的地位何其卑微。孔子的儒家學說中有這樣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在這句話中把女子和小人混為一談,可見在儒家思想中女性是多么卑賤。孟子曾說過“以順為正,妾婦之道”,意思就是女子應該依附著男子而生存。《水滸傳》 的作者施耐庵所提倡的便是儒家思想,所以說《水滸傳》 中聽從丈夫的女性都會有好下場,但是那種有自我主見、浪蕩不羈的女性則沒有好的結(jié)局。但是儒家思想真的是歧視女性的么?縱觀儒家思想中,孔子并沒有很多厭棄女子的言論,所以我們只能以懷疑的態(tài)度認為儒家思想在古代對女性有一定的偏見。但是從其他文獻中進行分析,孔子并沒有歧視女性,相反孔孟都存在著父親與母親同等地位的思想,都將孝道放在了首位。從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分析,君王是昏庸的,信任奸臣和美人,這也就導致了孔子最終會說出上面那一句話,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演變?nèi)藗冋`解了這句話,最終也就誤解了真正的儒家思想。
(二)女性為何在古代會被歧視 男尊女卑并不是單純從一個時代傳出來的思想,而是很多朝代一直流傳著的思想,如果一定要追究是從哪個人口中或者是從哪個朝代傳出來的,是無從考究的,但是從《水滸傳》 中可以看出那些有悖道德倫理的女性都沒有好結(jié)局。但是在歷史長河中也有一些人是支持男女平等的,并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他們認為女子也應該讀書寫字,其中朱熹就是這樣的一位文人,他曾經(jīng)提倡過教女子習文識字。從宋代的歷史背景來看,在那個朝代里,女性的形象已經(jīng)有了些許的改變,宋代的寡婦再婚也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更有甚者官員會撥款幫助女性進行再婚。但是在《水滸傳》 中再婚的女性或者寡婦并沒有好的結(jié)局,所以有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認為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時代不允許,但事實上真正讓女性地位再次下降的是在清朝。但是《水滸傳》 的誕生年代是宋朝,所以并不能用歷史來掩蓋《水滸傳》 中女性形象與時代不同的事件,這樣的不同只能說明是作者依舊尊崇著儒家思想。其實在文學作品中這樣的思想也是有所體現(xiàn)的,因為在儒家思想中,認為男男女女之間的情情愛愛是不重要的,沒有什么比建功立業(yè)更重要,這也就是《水滸傳》 中雖然女性形象很多,但是并沒有男男女女之間的情愛故事的原因。《水滸傳》 為大家塑造的男性是不好美色、不近女色的大英雄,他們都有著十分高強的武藝。也有人認為《水滸傳》 中的英雄們之所以不靠近女色是因為一旦靠近了女色就難以自拔,就會陷入窘迫的境況,這樣對于英雄們的敵人來講,就有了致命的弱點,有了弱點之后就會給敵人留下可乘之機,就再也無法做那個可以將一切都置身事外的大英雄了,所以將女色置身事外是為了保持自身的剛正之氣。從《水滸傳》 中可以看出里面的每一位英雄全都是鐵血錚錚的硬漢,他們身上有著獨特的英雄氣概,但是一旦墜入愛河卻變得不再是英雄,這也是儒家學說中所提到的“節(jié)欲方可成大事,而動欲則會誤大事”,儒家并不提倡兒女情長,認為君子應該為國家大事而完善自身,不應該為情愛之事誤終身,這樣的思想在《水滸傳》 中有充分的體現(xiàn)。
三、《水滸傳》中女性形象分析
即便在儒家思想的侵襲下,《水滸傳》 中依舊存在很多讓人難以忘卻的女性形象。《水滸傳》 塑造了七百多名男性形象,而女性形象僅占十分之一,這充分體現(xiàn)了女性在舊社會并不是拋頭露面的角色。
(一)母夜叉孫二娘 在《水滸傳》中塑造了很多的正面女性形象,但是對于這些女性來講,她們沒有像歷史傳統(tǒng)那樣相夫教子,也沒有傳統(tǒng)的三綱五常,自然也就沒有了女性的那種美貌,這些女性幾乎都是丑陋的,并且是比男子還要兇猛的女子,所以我們大膽地認為在這些女性形象中作者給予了她們更超脫于男子的英雄氣質(zhì)。其中以母夜叉孫二娘的描寫最為細致,同時孫二娘也是《水滸傳》中第一個打破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人物,孫二娘的出場并不帶有任何的美感,反而將彪悍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者對孫二娘的描寫是她不僅僅是武藝高強,氣度和血氣也與其他女性有著很大的不同。孫二娘獨自一人經(jīng)營著一家黑店,被打理得井井有條,這和她的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她是一位熱情好客的女店家,同時也是武藝高強、氣度非凡的女高手,在孫二娘的身上充滿了江湖中人的豪氣。但是從她和武松的對話中又可以看出她也是一個潑辣的女性。對于其他的古代女性而言更多的是被丈夫所關愛,喜歡做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是孫二娘則不同,有很多讀者認為孫二娘單單只是這樣的性格,但是從她與武松的一些對話中可以看出,在孫二娘粗糙的性格之下有著一顆細膩的心。孫二娘并不能說是《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但是孫二娘確是《水滸傳》中刻畫最為細膩的女性形象。她一改歷史長河中女性在丈夫面前的卑微姿態(tài),也不是一個對丈夫唯命是從的人,而且孫二娘是在外開店的,所以也一改歷史長河中女性在家中不拋頭露面的刻板印象。
(二)母大蟲顧大嫂 與母夜叉孫二娘相比,母大蟲顧大嫂似乎更加不像一位女子,不具有一位古代女子應該具有的形象。看過《水滸傳》 的人都能看出顧大嫂是一個性格十分暴躁的女性,在這位女性的世界里打丈夫并不算什么。施耐庵在塑造這一形象的時候,確實打破了傳統(tǒng)女性的形象,試想在古代,即便是女性地位略顯高貴的宋代也并沒有敢毆打自己丈夫的女性。很多人認為顧大嫂的形象與黑旋風李逵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他們都具有急躁魯莽的一面,顧大嫂在《水滸傳》中出現(xiàn)不多,但是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是深刻的,她那急躁火暴的脾氣和性格是讀者無法忘懷的。這樣的歷史形象一改男尊女卑、丈夫是天的女性地位。
(三) 一丈青扈三娘 扈三娘是《水滸傳》中第一女將,扈三娘與顧大嫂、孫二娘的形象有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扈三娘比她們二位更加優(yōu)秀,無論樣貌還是武功都是她們二人無法匹敵的。扈三娘是一位女將軍、女英雄,但是這樣相貌漂亮的女英雄卻沒有婚姻的自由,扈三娘也沒有特別突出的性格體現(xiàn),她對一切都是接受的。扈三娘充分體現(xiàn)的就是一個正統(tǒng)古代女子形象,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即便武藝高強,即便所嫁之人不如自己,但是也會默默接受這一切。所以說扈三娘是一個標準的古代婦女形象,面對封建社會的嚴苛,不得不為了生活茍全自己,在那個社會中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意支配自己。扈三娘的形象是一個典型的舊社會女性形象,無論她再怎樣優(yōu)秀都無法打破社會的束縛。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水滸傳》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很多都可以反映出當今時代女性所面臨的問題,當然那個時代的作品最多的還是反映了時代所特有的性征,在那個時代不符合主流思想的女性在作者眼中是丑陋的,而那些即便美貌但是不受三綱五常約束的女性的結(jié)局是悲慘的,同時那些即便身負武藝、秀色可餐的女性在古代社會也是社會犧牲的產(chǎn)物,也無法為自己的婚姻和生活做主。《水滸傳》 中的女性雖然不多,但是全都各具特點,具有豐富的文學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玉秀.血淚的河流 卑微的身影——淺析《水滸傳》中女性形象[J].滄桑,2018(2).
[2] 楊林夕.從女性符號到真實女人——情欲視角下明清著名長篇小說的女性形象[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4).
[3] 柏俊才.堅冰下的暗流: 《水滸傳》女性意識的覺醒[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作 者: 解舒淇,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2017級漢語言文學(s)二班學生。
編 輯: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