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不同于以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為主的傳統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主要指以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基礎設施。
新基建到底“新”在哪?新基建是對傳統基建的拓展,“新”“舊”之間,是民生導向的發展動能轉變。
當下,數字經濟已成為釋放新動能最重要的途徑。通過加大對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將在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新一輪信息技術正在加速全球競爭力版圖的重塑,隨著5G商用牌照的正式發放,5G正在加速落地,三大運營商均已在珠峰大本營完成5G基站建設,5G信號覆蓋海拔5000米地區。中國移動更是攜手華為在珠峰6500米前進營地建設開通5G基站,將5G信號覆蓋到了珠峰峰頂。5G在產業端的作用逐步凸顯,中國信通院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至2025年,我國5G商用間接拉動的經濟總產出將達24.8萬億元。
2020年6月10日,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聚焦“新網絡、新要素、新生態、新平臺、新應用、新安全”六大方向,實施30個重點任務,到2022年基本建成網絡基礎穩固、數據智能融合、產業生態完善、平臺創新活躍、應用智慧豐富、安全可信可控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型基礎設施。
隨著我國為新基建按下“快進鍵”,新基建成為短期內拉動增長的“風口”,也成為培育創新的關鍵詞,從供給端不斷賦能生產、消費、社會治理等各個領域。各地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各行各業也紛紛布局新基建,“新基建+北斗”“新基建+交通”“新基建+農業”,在“新基建+”的新業態下,新的創新融合模式正蓬勃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