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杰
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其最新發布的“汽車消費指數”中表示,2020年1月汽車消費指數為27.5,低于100基準線,預計2月汽車銷量較1月將大幅下滑。受2月疫情影響,各行業推遲復工,經銷商工作日縮短,整個市場較為低迷。
截至目前,除了一些為抗擊疫情生產負壓救護車等車型的企業,已有多家車企宣布工廠延后開工。1月30日,本田汽車宣布,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遵守中國政府的政策,決定暫停武漢工廠的生產活動至2月9日,后又宣布將其與東風集團在武漢的三座汽車工廠的關閉期延長至2月13日。與東風本田相似,日產中國也對外表示,湖北地區工廠的復工時間尚不確定,一切要視疫情發展情況而定。
位于汽車產業中下游的經銷商也同樣面臨著延遲復工等問題。河南一家汽車4S店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店內的服務基本都在線上進行,即使開工,也不會有什么生意。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分析,2020年1月入店指數為19.9,購買指數為23.7,預計消費者在2月入店看車意愿降低,實際購買意愿降低。即便大部分省的經銷商在2月10日之后立即開工,1~2月的汽車銷量仍將累計同比下滑20%左右。
位于汽車產業鏈中上游的零部件生產環節也受到影響。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湖北省汽車零部件企業占全國的比重為13%,多達近1.2萬家;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的湖北省汽車零部件企業占全國比重約10%,也有近兩千家。目前眾多零部件企業復工時間尚不確定,部分零部件工廠庫存將很快告罄。
InvestSecurities駐巴黎分析師Jean-LouisSempe說,由于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絕對分量及其對貿易的重要性,這次疫情對全球汽車產業帶來了巨大風險。
由于中國零部件生產企業開工時間延遲、部分航空線路受管控,部分海外汽車企業的生產也受到影響。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首席執行官Volkmar Denner表示,如果疫情繼續下去,博世的全球供應鏈將會中斷。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韓國、日本、印度等國家的部分汽車企業紛紛考慮暫時停產或尋找替代供應商等措施。2月4日,韓國現代汽車宣布,由于疫情導致零部件供應中斷,該公司將暫停在其最大制造基地韓國的生產;2月6日,菲亞特克萊斯勒首席執行官麥明愷對路透社表示,如果零部件生產和運輸中斷的情況進一步惡化,該公司一家歐洲裝配工廠的生產可能在2月底或3月初面臨危機,被迫停產。
美國汽車行業也無法置身事外。相關統計數據表明,美國2018年從中國進口了110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包括發動機零部件和驅動系統零部件。美國高德納咨詢公司在其近期發布的《全球供應鏈該如何準備以應對新冠病毒所造成的影響》中表示,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工廠將無法有效補充熟練工人,這無疑會導致產量和產能的逐級下降;出行限制、勞動力和材料短缺,以及嚴格控制交通樞紐和關閉邊界所帶來的物流問題,將會產生疊加效應。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與2003年的非典有所不同,在2019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太難了”的背景下,新冠肺炎會讓剛剛回暖的車市再受影響,2020年要達到總體增速1%的市場預期難度加大。
崔東樹認為,要盡力支持整車企業的全力恢復,以整車企業為核心,推動零部件企業的有序恢復。為緩解汽車經銷商面臨的資金流動性壓力,汽車流通協會也在近日向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商務部等相關政府主管部門正式遞交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對汽車流通行業經銷商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的緊急報告》,懇請政府主管部門給予行業階段性政策支持,以避免資金流動性較差的弱勢汽車企業在疫情中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