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王建 李弦德
(作者單位:兗礦集團東灘煤礦)
“鐵?!?火車牽引裝置)斷裂,遠在濟南、泰安的維修人員因疫情隔離無法趕來,焦炭鐵運線路發運告急!2月16日,兗礦集團國際焦化公司值班室里,技術人員焦急萬分。
“保發運就是保供應,保供應才能控疫情!”情急之下,國際焦化公司負責人想起了集團本部最早成熟使用插繩技術的東灘煤礦,趕緊撥通了求援電話。
“要事為重,趕快把閆師傅喊過來!”接到礦領導安排后,東灘煤礦生產準備工區區長王帥立馬找到閆榮峰,要求這名“插繩專家”挑選4名得力干將,跟隨技術科副科長孔向軍緊急馳援兄弟單位。
“主要工具已經準備妥當,請你們配備齊全輔料、配件……”為了節省時間,把必備工具拖上車后,孔向軍立即聯系國際焦化公司相關負責人“兩頭趕”,把時間損失降到最低。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途中,6人在車上反復推演,初步拿出了一套應急方案。
“他們那里的繩號足有40毫米,比我們平常的22毫米粗了近一倍。彎曲不動不說,插繩也不一定能夠保證直徑不變,這套方案到時肯定還得改。大家趕緊再想想還有什么紕漏!”
具有22年教學和現場施工經驗的閆榮峰敏銳地意識到,雖然雙方工作使用的技術差別不大,但是現場情況卻陌生、復雜得很,如果修不好,就白白耽誤了兄弟單位的時間。
上午10點,抵達現場。面對棘手難題,大家圍在一起出謀劃策,心中卻似有千面小鼓在砰砰砰敲打。
“一號方案不符合規程規定,過短的繩長拉力不足,尤其是粗了近一倍的鋼絲插繩難度翻了不止一倍,很難保證直徑不變。我建議采用東灘煤礦的方案?!苯涍^初步的方案交流與嘗試,雙方技術人員最終一致決定使用東灘煤礦提出的方案
“先軟化鋼絲繩,上人!上人!”
“雪后天冷,鋼絲脆度太大!別硬掰!”
環境陌生,沒多久他們便遇到了“攔路虎”。雪后低溫,本就粗了一圈的鋼絲繩更加堅硬,無法彎折插繩。關鍵時刻,閆榮峰多年積累的經驗派上了用場。他指揮同事用溫火烘烤,使鋼絲繩軟化,便于插接。
由于受疫情影響,現場人力不足,懂技術的職工更是稀少,大部分人只能跟著搭把手、出點力,關鍵細活還得閆榮峰帶著4個弟兄一起干??粗溆嗳藛T有心無力,東灘煤礦的技術骨干王俊林一揮手,帶著白國田等人又拉起一隊人馬,開始處理輔助工序。兩隊人馬爭分奪秒兩頭趕。終于,在一遍又一遍的仔細檢查后,基本捋順了施工流程。
鋼絲繩斷裂修整、剝繩去廢、按照標準流程插接埋線……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大家一刻都顧不上休息。眼看施工進展順利,在場所有人喜上眉梢,干勁更足。
連續奮戰10個小時后,晚上8點30分,終于拉動“鐵?!闭_\轉。
回到值班室,尚未從疲憊中恢復過來的王俊林趕緊掏出手機,對著16次未接的那個號碼按了下去?!耙咔檫@么嚴重,你干啥去了!十幾個小時,電話不接不回,要急死我???!”話筒中傳來妻子帶著哭腔的責備聲。
王俊林滿含歉意卻十分堅定地回答:“保發運就是保防疫供應嘛!再累再急,咱也得先把煤運出去不是?你耐心等著,我這就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