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易
2020年6月中旬,湖南廣電旗下芒果TV新上線了中國首檔逆齡女團選秀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面對當下綜藝節目同質化嚴重的困境,該節目以乘風破浪之勢脫穎而出。數據顯示,《乘風破浪的姐姐》上線當天,各維度數據均排名第一。除此之外,節目開播僅一期便成就巨額贊助金額,且贊助商數量達到13個①。節目究竟如何做到“乘風破浪”?本文試圖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來探究節目大獲成功的原因。
湖南廣電一直主打“青春”品牌,旗下芒果TV同樣堅持“天生青春”的品牌定位。每個季度的綜藝不斷展現“青春”這一主題,始終年輕化的風格迎合并吸引年輕觀眾,同時增加了受眾黏性。雖然《乘風破浪的姐姐》常駐嘉賓均為年齡30歲以上的女性明星,但同樣延續了“青春”這一品牌定位。青春的精神是努力拼搏,節目采用選秀節目的模式,讓已經頗有名氣的女藝人重新體驗歷練,通過一次次練習后的競演,角逐最終的女團成員席位。正如節目所宣傳的那樣:“對于30+的女性,青春從來不缺位,也不讓位,而是自信歸位。”節目通過展現別樣青春,不僅鞏固了芒果TV的品牌定位,也讓觀眾重新對青春進行思考。
大齡一直是部分女性不愿提及的痛點,對于藝人而言,年齡的影響更深。由于國內藝人出道年紀越來越早,新人面孔以更快的速度出現在大家面前,面對新人沖擊與市場轉換,很多大齡女藝人都會逐漸陷入無人問津的處境,難逃事業上的瓶頸。《乘風破浪的姐姐》所有嘉賓都是大齡女藝人,“年齡”這一痛點被放大。如何面對與應對這一壓力?觀眾很容易產生共鳴的同時也想從偶像身上得到答案。節目嘉賓們通過努力再次實現夢想,重返舞臺,向觀眾傳遞了奮斗、勵志的正能量。在練習過程中,節目還會真實地展現嘉賓對生活中很多問題的態度,不僅能滿足觀眾對偶像真實生活的窺探欲,也能使觀眾受到鼓舞,更好地面對生活,這非常貼合“使用與滿足”理論。
近年來,我國綜藝節目同質化現象愈演愈烈,亟需一檔新節目來重新喚醒觀眾。共時上,同期女團選秀類節目“接踵而至”,《乘風破浪的姐姐》上線時間點在《青春有你2》剛播出結束時,《創造營》雖然還在播出,但影響力遠不如《青春有你2》。歷時上,2004年湖南衛視推出首個女團選秀類節目《超級女聲》,之后的同類節目都能看到該節目的影子。因此,觀眾不僅對女團選秀類節目有所厭倦,也對長相相似的素人嘉賓產生了審美疲勞。除了節目模式,《乘風破浪的姐姐》在很多地方大膽突破,最具看點的是打破素人嘉賓這一設定,全部選擇小有成就的女藝人,每位嘉賓各具特色,各有風格。素人參加節目都是處在被動狀態,對節目組言聽計從,而《乘風破浪的姐姐》使嘉賓與節目組身份產生轉換,節目組隨時滿足嘉賓提出的要求,并且將黃曉明設置為類似“管家”的角色來照顧嘉賓,這種矛盾沖突使觀眾眼前一亮,大呼過癮。
《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導演團隊是吳夢知工作室,總導演吳夢知先后擔任過《爸爸去哪兒》主題曲詞作者、《歌手》《快樂男聲》《我們來了》文案撰稿人、《花兒與少年》制作團隊總指揮,這些節目都是湖南廣電旗下的超級IP。女團總顧問霍汶希則是香港著名的藝人經紀人,當紅明星陳偉霆、謝霆鋒都是她的藝人。一流的團隊加一流的顧問,成為該節目的看點之一,觀眾期待強強聯手帶來的驚喜。節目的口號文案“三十而驪,青春歸位”也值得細細品味。原本出自論語的“三十而立”變為“三十而驪”,寓意30歲的女性完全可以成為黑馬,讓青春歸位,鼓勵女性勇敢面對年齡,自信面對生活。直擊人心的文案與強大的制作團隊使《乘風破浪的姐姐》足夠吸睛。
30位年齡30歲以上的女藝人作為節目嘉賓是節目最大的看點,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此前的綜藝從未有過的陣容。她們雖然來自不同的領域,有舞蹈演員、歌手、模特和演員等,但她們在各自的領域都頗具名氣,自帶流量,粉絲慕名而來,形成數量可觀的觀眾基礎。而在節目播出前,就有嘉賓制造話題,引發關注。據藝人網絡人氣指數統計,節目播出后,前10位中有3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嘉賓;而此后5天的每天都有節目嘉賓上榜前10。強大的陣容不僅給節目帶來了足夠的流量,還帶來了足夠的經濟效益,節約了很大的宣傳成本。
無論在節目播出前還是播出后,節目組和嘉賓紛紛在微博、抖音、快手、知乎等多領域多平臺同時宣傳,利用新媒體傳播矩陣進行傳播。由于當下用戶碎片化獲取信息的特點,短時間內重復的節目內容與藝人的話題給受眾不斷制造記憶點,最終進行引流,增加收視率。例如在短視頻平臺“抖音”上,所有嘉賓發布《乘風破浪的姐姐》主題曲舞蹈,同一話題,同一內容,加之其他用戶的模仿,截至2020年6月19日,該話題討論人數超過4190萬,成為抖音熱點第一。
作為女團選秀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對嘉賓的業務要求基本以唱跳為主,其中唱的部分存在是否要真唱的問題。很多節目為了舞臺效果,皆選用半開麥形式,以保證嘉賓在跳舞時不影響唱歌表現。《乘風破浪的姐姐》反其道而行之,全部使用全開麥,雖然有些嘉賓的表現會有瑕疵,但這樣一來節目更加真實,能夠真正展現嘉賓能力,既能讓觀眾看到偶像真實的一面,也能讓觀眾看到嘉賓進步的過程,有一種陪伴式感受并增加認同感。相比綜藝發展較好的韓國,我國綜藝節目缺少真實性一直飽受詬病,《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大膽嘗試目前來看效果與口碑都很好。
統計數據顯示,相比于芒果TV的《向往的生活》《妻子的浪漫旅行》,以及同期播放的《青春有你2》等其他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觀眾用戶畫像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男性觀眾占比高,男性用戶搜索占比首次超過50%;二是年齡30歲以上的觀眾比重較大。芒果TV之前的觀眾群多為30歲以下的女性年輕觀眾,而《乘風破浪的姐姐》在迎合大齡觀眾的同時,也沒有拋棄年輕觀眾,而是在節目中使用年輕人喜歡的細節來使他們產生共鳴。例如在字幕中增加年輕人喜愛的標簽,在后期中增加年輕人喜歡的過場方式及特效,烘托了節目氛圍。
網綜與傳統綜藝節目有所不同,更加強調觀眾的參與感、互動感和伴隨感。例如,節目人員中配置有“成團見證人”,由黃曉明擔當,主要是起到嘉賓與節目組之間溝通對接的橋梁作用。節目第一期播放后,很多觀眾紛紛熱議黃曉明參加這個節目是來歷險的,這個節目對于嘉賓而言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對黃曉明而言是《曉明歷險記》。在第二期,官方便使用《曉明歷險記》等字眼,有效增加了觀眾的節目參與感,觀眾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節目組實時關注彈幕及其他平臺的觀眾反饋并實時互動,有效增加了觀眾體驗感。
2020年6月19日,芒果TV戰略發布會在上海舉行,現場公布《乘風破浪的姐姐》團綜《姐姐的愛樂之程》,以及兄弟篇《披荊斬棘的哥哥》即將錄制,可見芒果TV準備將《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一IP發展下去。這一系列節目還會給觀眾什么樣的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
注釋:
①本文數據參考美蘭德視頻大數據、全拓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