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瑩瑩
近年來,電視劇行業中出現了“古裝熱”“權謀熱”和“史劇熱”,再加上一直以來都是熱門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可謂品種繁多,熱鬧非凡。這幾種類型都屬于歷史劇的范疇,在創作中都要遵循歷史劇的基本原則和技法。歷史劇的創作基本都要面對真實歷史事件和電視劇戲劇化表達之間的矛盾,但重中之重還是對人物的塑造。
歷史劇——尤其是重大革命題材歷史劇中,由于歷史真實的重重限制,往往無法用藝術的手法來對真實歷史事件、真實歷史人物進行虛構和加工,也就導致了歷史劇往往會有過于宏大、調性過高、接近性不強的缺點。在藝術真實的創作要求大前提之下,劇作家們開始在歷史劇中加入虛構人物,這也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之一。
研究歷史劇中的虛構人物,有助于理解歷史人物與藝術形象的區別和聯系,有助于把握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尋求歷史事件的真實與電視藝術的虛構之間的平衡與和諧。
《外交風云》是優秀的研究樣本。劇中增加了五個虛構人物,但他們都對表現電視劇中心、升華電視劇主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分析《外交風云》中的虛構人物,對其他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具有借鑒意義。
《外交風云》首次以電視劇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示了新中國的外交歷史。作為重大的革命歷史事件,新中國的外交史往常都是以紀錄片、專題片的形式呈現,而《外交風云》作為電視劇,必然要運用電視劇的創作技法加以創造和虛構。
在整體的創作中,一種方式是在接連不斷的重大事件中填充一些溫暖陽光而又不失情趣的細節橋段。這樣一來,全劇既有高屋建瓴的大智慧,又有細膩雋永的小感動,使得劇作整體張弛有度、剛柔并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在真實的歷史事件中加入原創的全新人物,如何子楓、凌嘉圖、凌玥、凌雁、海云天等藝術形象,為豐富電視劇敘事、表現電視劇主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劇中,何子楓是一個戰爭時期的特工,新中國成立后成為新中國的外交官。該劇展現了他身份變化之后,在外交戰線上繼續發揮自己赤子之心的過程。由于何子楓這個人物是虛構的,所以無法展現他在外交上所做出的成績,因此該劇把這個人物的重點放在了情感上,比如展現他在戰爭時期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不得已放棄愛人。在這樣一個史詩題材的劇作中,何子楓這個虛構人物對表現時代下的個人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整個劇作既有外交變換的宏大敘事,又有脈脈溫情的個人情懷。
凌嘉圖在劇中是周恩來的好友,一個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早有建樹的老外交官。在劇中有這樣一幕:凌嘉圖將自己保存的兩顆子彈展示給女兒凌玥和凌雁,并且講述了他在新中國成立前親歷日本人刺殺李鴻章、蔡公石事件的感受,從而真實生動地展現了“弱國無外交”這一道理,用“親歷者”的講述凸顯了真實之感,彰顯了新中國的偉大,對表現全劇的主題思想具有重要的意義。
凌玥在劇中從事的是翻譯工作,業務水平很高。劇情中,在“亞非會議”前期,為了保護周總理的生命安全,包括凌玥在內的同志們在明知十分危險的環境下,仍舊毅然踏上了“克什米爾公主號”,不幸壯烈犧牲。凌玥代表的正是新中國成立后在自己的崗位上不辱使命、無私奉獻的無名英雄們,劇作將孤立的個人事件融合在一個具體的任務之中,歌頌了為新中國外交做出自己貢獻的基層工作人員,升華了作品要表現的主題。
此前,學界一直對“戲劇中的虛構元素是否破壞了歷史真實”存在爭議。筆者認為,歷史題材電視劇無法做到完全還原真實歷史。并且,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中單純地還原真實歷史也違背了電視劇創作的基本準則。在“表現歷史真實”和“實現電視劇的藝術化”出現矛盾的情況下,體現電視劇的藝術真實,可以借助虛構人物、表現虛構人物藝術形象這一方法。
正如敘事策略中的“例釋性”敘事,虛構人物同樣具有抽象性特點,它把人性和歷史的本質真實分離開來,再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原型”的具象“還原”。“例釋之所以有別于再現,乃是因為它并不尋求復制現實,而是意在呈現那些經過篩選的諸現實層面,這些要素的意義并非來自于歷史性、心理性或社會現實性,而是來自于倫理性和形而上的真實。”①所以這些虛構人物是基于歷史真實創作而成藝術真實,對劇作的敘事、主題的表現和升華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虛構人物并非“畫蛇添足”,也并非“罔顧歷史”。
藝術形象與歷史人物是什么關系?如何把握歷史真實與藝術表現之間的平衡?筆者認為,藝術形象是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即在歷史上有原型人物的基礎上,加以虛構、綜合、改編和藝術加工來塑造出電視劇中的藝術形象,或者是將歷史中的多個細微事件囊括在同一個藝術形象之中。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中添加虛構人物,將虛構人物作為重點或非重點的藝術形象來表現,具有以下三點必要性。
考證過的真實歷史事件基本都有與之相對應的歷史人物,而對于重要的歷史人物,尤其是革命歷史題材中的重要歷史人物,難以在其歷史形象上進行藝術創作。如《外交風云》中的真實歷史人物毛澤東、周恩來或者是外交部原部長喬冠華、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長龔澎等人,是無法在劇作中進行藝術虛構和藝術加工的。所以,諸如《外交風云》中何子楓、凌嘉圖、凌玥這些在劇作中增加的虛構人物,就能夠很好地將一些細微的真實歷史事件融入到劇作中,也可以表現一些“倫理性和形而上的真實”。
由于虛構人物何子楓、凌玥的加入,劇作才能表現“為了完成革命任務而無奈放棄自己愛人”這樣的事件。盡管這在歷史上并沒有確切的史實記載,但是完全符合“例釋性”敘事的特點,加入的情節主題都應當是與主題相關聯的。虛構的人物和情節表現了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人們為了家國大義放棄個人情感的感人主題,對電視劇的主題具有升華作用。
虛構的人物有助于表現大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個體人物的情感、思想和命運。在《外交風云》中,真實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呈現出了真實可信的歷史質感。領袖人物們諸如毛澤東、周恩來的外交策略和決策,以及外交官們諸如喬冠華、龔澎等人的經歷,都是十分接近真實歷史的。基于這些真實人物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把個人的命運融入國家命運之中,以展現當時的政策、手段、成就為目的,在宏觀層面對新中國外交史進行展現,貼切地表現了整個新中國外交波瀾壯闊的歷史。
而加入虛構人物,在真實人物、真實事件之外開辟出了小小的溫情之所。《外交風云》把“外交史”“外交事件”“外交官”這樣和人民生活有一定距離的人物和事件作為主體的敘事對象。此時,在劇作中加入作為點綴的個體敘事,既能夠調節劇作的敘事節奏,避免了整個劇作陷入過于宏大、不接地氣的泥淖,讓整個劇作具有了個體敘事的溫情感,也符合人民藝術的創作要求。
虛構的人物在歷史劇中可以增強劇作的現實觀照。《外交風云》作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所有歷史性敘事文本的終極價值歸宿必定是在當下。對于當代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而言,《外交風云》這部有著紀實性的電視劇作品可被看作是一部了解和認識新中國外交事業的“影像教科書”。對于此類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現實的觀照性是必不可少的。
劇作著重表現了毛澤東、周恩來這樣的領袖人物對新中國外交做出的卓越貢獻,也表現了黃鎮、喬冠華、王炳南等一批外交家的外交才華,和觀眾之間不可避免地具有遙遠的距離。而凌玥、凌雁、何子楓這樣的虛構人物的加入,就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能夠吸引更廣泛的受眾,擴大電視劇的影響范圍,也能夠更好地增強劇作的現實觀照。
但是,在歷史劇中加入虛構人物不是極度發散的,更不是可以隨意為之的,而是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創作原則。筆者認為,在創作中可以以《外交風云》這部優秀的劇作為藍本,來思考如何在“實現歷史真實”和“實現電視劇的藝術化”之間找到平衡。
在劇作中添加虛構人物時,首先要以符合歷史邏輯作為最根本的準則,一切虛構的人物和事件都不能和歷史邏輯相矛盾,要牢牢把握住“倫理性和形而上的真實”,虛構人物時要合情合理、突出重點。并且,添加虛構人物到電視劇中,一定要能夠表現或者升華電視劇的主題,不然虛構人物在整個劇作中是多余的存在,甚至會降低電視劇的藝術價值。反觀現在的某些歷史劇,在劇作中創造一個或幾個單純“談情說愛”、對主題表現沒有任何幫助的人物,這種創作方法是不可取的。
總而言之,虛構人物在歷史劇的創作和批評中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反思當今的歷史劇,創作者們在創作前期應當仔細考證歷史真實,并對可以進行加工和表現的藝術真實范圍進行明確把握;在電視劇創作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虛構人物創作的原則,讓虛構人物的藝術形象展現作為服務劇作整體、表現升華中心思想的出口,避免虛構人物落入“畫蛇添足”的尷尬境地。
注釋:
①[美]羅伯特·斯科爾斯,詹姆斯·費倫,羅伯特·凱洛格.敘事的本質[M].于雷 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92.